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1开展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项目教学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来设计教学方案,按照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操作流程来组织实施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贴近生产第一线,实现学生与行业、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体现职业技术教育以需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中引入项目教学,与其能解决现实问题密切相关,但更多的还是由高职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高职教育目标是指向“工作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技术人员技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不再是系统的科学知识,而是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和“主观”性质的知识和能力,这些“职业性”知识,很难归入到某一个经典学科,而从传统的学科系统化理论也不可能简化或推导出这些知识。项目教学在这里就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能够将工作过程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通过引入真实或模拟的设计项目,让学生依据工作流程进行规划,在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中学习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意构思、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2高职院校室内专业课程设置及存在问题
2.1室内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我国近年来大范围开设室内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业是一个涉及学科面很广的综合性专业,要求从业人员的知识面较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是基础,是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各类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绝大多数沿用专业设计学院的教学课程体系,基本模式为典型的三段式和三大块。即校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三大块。校公共课程为普及全校学生基础的思想政治、高数、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有美术基础课、三大构成等。专业设计课有工程制图、效果图表现技法、空间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这些课程设置在不同的学期阶段,以达到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为目的。设置中何难理智地分析自身院校的特点,利用母文化氛围,探索各自的课程体系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处在生长期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健康发展。
2.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角度而言,课程设置经过传统教学模式的多年检验,在教学资源的配置和教学目标的培养上,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社会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更细,专业针对性更强,传统教学的不足也就显现出来。课程设置导致的教学模式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各课程教学内容较独立,缺乏有机衔接。艺术基础、设计理论等课程一般放在大一上、下学期,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大环境为主,缺乏对专业的整体考虑,不能顾及后续课程的教学需求,使得各课程相互孤立,导致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整。
(2)教学方式的融合性。课程教学中一般将理论教学放在前面,理论的抽象性,概括性很容易让学生觉得空洞乏味,对知识难以理解消化。到了实践课程中中也就无法将抽象理论与具体设计案例结合,进行体验、转化、再造。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先后性导致两者难以结合,由此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在实际课程讲授中,通过引入案例可以增强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毕竟没有真实的现场体验,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基本理论理解不到位或者不会应用的现象。并且常采用虚拟的概念性设计开展实践教学,造成了学生对市场需求、行业现状知之甚少,学生毕业后很难在短期内适应社会。
(4)课程评价的单一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提交的试卷或作业,由教师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水平而一人评定。这种模式不能有效反映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及真实能力与水平,很难准确体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在小组作业中,由多人合作完成一份作业,部分学生偷工减料,多为应付,使得学生潜力未能完全发掘。
3高职院校室内专业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对策
3.1课程编排层面
室内专业原有课程的编排将知识点细化,通过不同学期的学习完成相关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这种大而全的编排方式使课程成为独立的学习,课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应用却不甚了解。为了适应高职人才培养需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强调教学重点,理清教学思路,合理设置课程。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课程内容。
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修订。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的培养方案中存在的课程内容陈旧、课时分配失衡、课程划分过细等问题,已不能适应专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如设计制图和AutoCad绘图设计两门课程,AutoCad绘图设计课程是以设计制图课程为基础,用计算机来进行绘图,在讲解过程中重点强调软件的应用,对制图知识的应用不再过多解释。在我校两门课程分布在不同的学期中,由不同的教师进行讲解。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模糊、标准遗忘、解释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学习效果。如将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由同一教师讲授,就更有利于学生系统、综合的掌握。
(2)以项目教学为基础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项目教学整体逻辑性以及各课程性质与特点,为达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强调能力导向,将理论知识和实操训练内容整合成教学模块,并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上强调课程间的衔接,满足学生认识规律和能力培养过程。可将课程体系从以下四个模块进行整合优化: 设计模块:包括素描、色彩、构成原理、室内设计原理、模型实训等课程。通过多类型、多层次的造型设计训练和室内设计专业典范作品的鉴赏研究,扎实地提高学生手、眼、脑的协调能力,提高相应的美学应用能力和基本的美学创造能力。
表现模块:室内设计制图原理、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本部分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室内设计制图的规范和流程,并能对空间的平、立、剖、详等各类装饰施工图使用计算机能快捷、准确、有效、规范设计出方案,并表现出相关的效果。
管理模块:装饰工程概预算、装饰工程构造、装饰工程材料与施工技术、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熟悉和掌握各类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技术,包括材料、构造、施工、预概算等,能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结合设计要求采用相应的创作思路和工程实施手段。
沟通模块:市场营销学、客户沟通技巧、装饰工程行业法规等课程。在行业全面知识了解的基础上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沟通技巧和业务洽谈能力。
3.2项目开发层面
项目是教学的主体,在应用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项目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知识点、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相关标准。因此项目的应用对课程体系的检验着重大的作用。对实施的项目要有整体性的把握,熟悉项目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由浅入深、从模糊到清晰的逻辑特点,结合项目进程进行教学。因此项目的应用对课程体系的检验着重大的作用。
(1)项目选定的基本思路。
项目的内容性。选择合适的项目或者模块作为载体,内容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保证项目的覆盖面,不能是一门课程就能解决问题,同时又要根据划分的课时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选定项目时要考虑实际教学规律,不能因为追求项目的工作性而造成理论知识的缺失,在教学组织中还要考虑项目教学的硬件支撑条件等,降低课程实施难度。好的项目应该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相关联,项目教学的课题来源于实践,有利于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使专业技能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的综合调研、构思、设计与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2)项目设计的基本途径。
项目可依据企业的工作流程来设计单元,一类是模拟项目, 即虚设的室内设计题。第二类是实际项目设计, 即与企业合作,完成工程项目设计。每个项目必须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都包含相关的工作任务、能力点、知识点三个方面内容。
模拟项目: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根据教学目标,修改项目的知识点,有目的地强化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如模拟住宅空间设计项目,给定三室两厅住宅平面图,以小组形式完成相关设计。在方案设计前给予一定的理论知识讲解,让学生通过市场调查、方案讨论等手段把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等理论融入单元项目实训的教学环节,完成学生的设计构思、手绘、计算机制图、预算编制等知识点的检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具备更强的中小住宅户型室内设计方案的能力。此外,学生参加的国内设计大赛给定的项目也是很好的模拟项目,此类项目涉及的知识范围广,综合能力强,学科交叉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有很高的要求。
实际项目:实际项目主要来源于校企合作项目和顶岗实习项目。参与实际项目,学生的身份首先有了较大变化,学生以项目技术人员的身份来到实践基地,这就要求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态度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学生在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完成实践和毕业设计。这一阶段是对专业教学的全面检验,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 通过学生职业素养的行程,其团队合作、设计思想、绘图能力、创新思维都会进一步提高。
4 结束语
项目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项目教学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活动之中,教学内容超越了单纯的专业知识掌握。其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实现由模拟到模仿到融合的过程。因此,通过项目教学的组织形式、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方面探索,期望对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室内专业课程体系,开拓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学生的岗位对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