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一)内部控制的起源。内部控制的发展从内部牵制到内部控制制度,发展到内部控制结构到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到2004年COSO委员会的风险管理,时隔近百年,但我国国内的内部控制发现之初虽早于美国,但发展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之后。
(二)内部控制的涵义。2004年4月,美国COSO委员会在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各界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将内部控制的重心转向风险管理。
COSO委员会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是: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影响,包括内部控制及其在战略和整个公司的应用,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提供合理保证。COSO委员会提到,COSO-ERM框架是一个指导性的框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它是为企业提供一个防御性的措施,不能使一个劣迹斑斑的领导层变成一个非常有经验有头脑的管理层。
二、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实施的几点问题思考
(一)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近些年来,随着外部竞争环境的影响,各企事业单位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结构框架已近完整,高职院校更注重于对学生的培养,如何提高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应对就业的需要,但很多的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对内部控制的理论认识不足,缺乏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积极性不高,在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下,设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流于形式,不受本单位重视。其中,在内部控制中预算控制意识浅薄显得突出。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预算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不够精细,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二)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缺乏风险控制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技能人员的需要量越来越重视,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发展越来越重视,放宽了对高职院校资金的管理要求,高职院校都想抓着机遇大力快速发展,采用资金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面临债务、资金使用来源等财务风险。但由于受到以前的办学模式和资金来源单一等方面影响,高职院校对内外部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意识不清,对风险预警机制和控制的管理经验少,缺乏正规、及时和系统的风险应对措施。导致很多高职院校超规模扩建,过度贷款,但由于办学规模及资金使用有限无力偿还,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运行,无法保证高职院校的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金业务控制不健全。高职院校的资金控制不健全分为几方面因素,一是预算管理尚且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于行政经费支出,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二是在财务管理方面,财务部门的会计记账、报账等与业务控制的挂钩有漏洞。
三、分析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实施的措施
(一)优化内部环境,增强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意识。优化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环境,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有效实施。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内部控制机构,找出风险关键控制点,明确每位教职工包括领导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健康、有效的职责分工,促进教职工互相制约,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完善制约机制,降低风险。不仅对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进行培训,还要使内部控制意识普遍于每位教职工的心中,对高职院校的教职工进行内部控制宣传,充分合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使教职工能够了解内部控制的积极意义,在教职工中传递正能量。提高财务人员的预算控制意识,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加深与各部门之间的预算执行程度的沟通,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或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相互传递信息,或召开相关预算会议,对这些困难或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或提出改进意见、措施等。
(二)合理建立高职院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控制管
理。内部控制是为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在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合理建立高职院校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三)制定合理的资产业务控制管理制度或办法。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的制度办法,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支出费用的具体的制度或办法,在执行报销程序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执行,合理保护高职院校的财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杜绝铺张浪费,提高高职院校的效率和效益,促进高职院校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前提,提高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是一种高职院校的科学管理办法,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特点,建立健全有效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1425.html下一篇:基于微信平台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