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科普是以公民科学素质提高为目的的科学普及活动,其根本任务是把科学技术知识和从科学实践中总结的科学思想、精神和方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渠道向社会普及。高职院校,由于其较特别生源基础和素质,更应该成为科普工作开展的主阵地。
一、高职院校开展科普活动的意义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科普工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强调:“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必要措施。”[1]
1.开展科普活动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科学知识了解很少,或是因为没有兴趣或是因为压根就不想过问。开展科普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检验、掌握的同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最终使他们的自我科学知识和素养得到提升,可以使大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之外增加科学知识储备,增强科学意识,理解和掌握分析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科学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成为知识全面、能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开展科普活动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业余时间还要参加学校各类社团组织的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科普活动则需要学生在参与时开动脑筋、翻阅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去体验更直接和深层次知识的获取过程,达到增长科技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获得科技成果的目的。所以,在高职院校开展科普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扩大各类活动的内容,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
3.开展科普活动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水平提高和课程建设。高职院校开展科普活动,尽管学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但还是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要能够传授指导学生科技知识和科技理念,真正能指导学生参与科普活动,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并具备相当的科研能力。这就必然促使教师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储备和提高科研能力,最终促进高职院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高职院校要全面开展科普活动,还应在各个专业开设科技以及与科技相关方面的基础课程,使所有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科普活动取得实效。
二、高职院校科普现状及原因
1.高职院校对开展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河南省的高职院校在开展科普活动方面,主观上普遍存在着对科普的重要性与作用认识不到位,有的院校还存在着对科普工作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科普活动开展较少,甚至有的学校基本上没有科普活动。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科技知识的学习。并且,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也不涉及科普方面的指标,导致在高职院校普遍不重视科普工作。
2.高职院校科普工作的组织水平较低,形式落后。高职院校的科普工作宣传形式上单一落后,往往是需要时拉条横幅,摆个摊,搬出几个宣传板,发发宣传材料。在科普活动内容安排上存在涉及科学知识面窄,深度不够。科普活动的方法和手段陈旧,缺少吸引力。参与科普活动的学生较少,效果极差。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科普工作起步较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明显不足,师生缺乏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和进行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高职院校开展科普工作的条件较差。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科普活动的经费不足、科普活动的管理制度缺失、固定从事科普工作的师资队伍没有真正建立,现有的指导教师根本无法满足指导学生开展科普活动的需要、科普基地较少、有的院校至今没有建立科普基地、科普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科普工作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没有评价科普工作和活动的指标体系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开展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与科普工作相关的保障体系也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高职院校科普工作的条件较差,科普工作严重滞后[2]。
三、创新高职院校科普活动的途径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科普理念。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科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科普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社会活动。要充分认识到,科普工作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活动,其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养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上有着极为深重的影响。要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积极主动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动员广大师生共同参与,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科技文素养和创新能力[3]。
2.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科普课程,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科普活动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技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念和科技素质。该课程通过特定的课程形式来锻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等能力。科普课程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科普课程,在培养目标中有科技素质目标、在培养内容中有科技方面的内容,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4]。 3.革新科普形式,完善科普内容。从宣传形式来看,高职院校应建立固定的科普长廊,制作宣传栏、张贴标语、悬挂横幅以及利用校园电子显示屏,宣传各类科普知识。从组织形式来看,应通过组织各类型科普社团,鼓励学生根据专业参加相应的社团活动。从活动形式来看,采用能吸引学生兴趣,贴近生活、学生易于参与、互动性强的活动形式。如定期举办科普活动节、科普报告讲座、有奖问题竞猜、放映科教电影(录像)、动漫表演、现场科普演示、实物体验、科普文艺演出、科普基地一日游、科技培训等活动形式。从科普内容来看,高职院校的科普内容应丰富多样,能涵盖多学科。既要有健康养生、饮食、防震、日常生活等科学小常识方面的内容,还要有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方面的内容。活动内容要联系学生实际,逐步增加科技含量[5]。
4.不断健全和完善科普工作保障体系,提高科普成效。高职院校主要应从以下方面来健全和完善科普工作保障体系:健全科普工作管理体制,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科普工作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指导科普活动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科普队伍的整体素质;广开门路多渠道融资,保证学校科普活动的资金投入;科普基地已成为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科普基地;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根据科普活动的组织、参与、获奖情况予以奖励;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增设科普方面的指标,把科普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考评中。通过以上措施,不断健全和完善科普工作保障体系,确保高职院校科普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