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关于逃(旷)课,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科这样说过:“逃(旷)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1]这是一种不良学风,它的害处在于极易传染,在教育方没有采取强而有力措施的情况下,容易在受教育者群体中扩散,一旦扩散成群体性事件,教育方想要刹住这股风气将难于上青天。这个特点在工科专业中尤为突出。导致学生逃(旷)课的因素有很多,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改革期间的各种消极因素对思想还不成熟的年轻大学生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贫富差距悬殊、拜金主义、权力至上、社会不公和腐败的现象也日渐突出。有部分商人自己本身知识文化水平不高,但通过非正当手段谋取暴利,一夜暴富,而寒窗苦读十几载的莘莘学子,毕业后工资连商人的蝇头小利都不如。因此,一度导致“读书无用论”弥漫整个社会,大学生无心于学习,不想读书上课。
二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小环境引起的。职业教育大规模的快速扩招,学校门槛的降低,很多原来达不到标准的学生也被放进来,学校相关的师资、设备却没有跟上,教学质量无法提升,教学内容枯燥,学生逃(旷)课现象泛滥成灾。此外,男生多的工科专业学生本身比较难管,叛逆心比较强,这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三是学生自身的因素。王瑾曾对200名工科专业大学生进行了学习方面的调查,结果发现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4.7%。他们的表现主要学习情绪低落、学习功利性强、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心态消极等方面。[2]而究其根源,在于现在的大学生在吃苦耐劳、忍受挫折的能力、面对复杂社会的分辨与处理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意志力等方面都明显要弱很多。意志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尤其是工科专业的学生,一旦不喜欢某门课程,就会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例如,网络游戏来规避这种消极情绪。日积月累,旷(逃)课行为自然产生。
当前,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当成是调节产业结构和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因此,搞好高职院校的学习质量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去解决学生逃(旷)课的问题呢?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高职院校就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多加宣传中国梦,找准中国梦与学生的特点,通过现代多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把学生留在课堂上;在校组织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参加,把学生留在校园里,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争取让学生“学习有成、技术熟练、工作有望”,引导学生走上一条实现理想的康庄大道。
二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工作机制。一个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最直接的教育者对学生施加影响,即教师教学。第二,提供教学设备和资源,集中优势社会资源,给学生最新、最专业的教学设备,最合适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学校里安心地快速地汲取知识和技术。第三,关心学生群体,建立与之相关的思政教育管理队伍。
只有高职院校严抓教师管理,以师生间的关系,教师上课的质量这两方面去真正考核教师的业绩,教师才会从思想上重视、关心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尊敬教师,爱教师,爱上教师的课,防止旷(逃)课等学情问题的发生。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劳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技术资源和技术设备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学生实际的专业操作能力。工科专业的男生,对实践操作感兴趣,动手能力也强一些,高职院校抓住这个特点,扩建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工厂,联合企业发展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进企业操作与学习,了解企业的操作模式,接触和学习专业技术最前沿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会接受学习,甚至自发主动地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在此种良性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强,又了解企业所需,具备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无疑会成为就业的宠儿,无形中提高了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此外,给学院教师和学生提供进修培训和实践考察的机会,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习其他地区高校的先进思想和管理制度,让教师所学再反馈到本校的课堂上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大对学生的关注,给学生提供学习必要的社会活动,通过社团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关心学生。通过辅导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处,学习上的交流,形成学生信任、与辅导员老师无话不谈、依赖辅导员和谐融洽的思政教师师生关系。这样可以从思想源头上找出学生学情问题的原因,辅导员利用学校多种教育资源,联合学院、任课教师等多支教育力量共同去教育、感化出现问题的学生。对于比较严重的学生,可以先联系家长。可建立家校合作制度,从家长的口中间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为人,方便掌握学生学情问题的深层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可以以此捕捉学生的思想命脉,根据第一线的反馈信号,及时地进行调整,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1501.html下一篇:高职学生厌学行为的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