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一、职业意识及其主要内容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是人们认识职业、选择职业和争取职业成就等心理成分的总和。职业意识的内容很丰富,从作为一名职业者的角度来讲,职业意识具体细化为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
有人说,一个人要获得事业的成功,60%取决于职业意识,30%取决于职业技能,10%靠运气,所以职业意识的强弱,是高职生今后职场成败的关键。对于高职生而言,如果能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培养起良好的职业意识,无疑会在进入职场后产生一种“会当凌绝顶”的优先感,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职业的需要,并最终赢得职业生涯的成功,成就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及早确立职业意识对高职生的重要意义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挥人的特质和潜能,使受教育者在职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这个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瞄准职业目标、针对职业意识的内容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磨炼,将学历教育与工作经历相结合,才会成为成熟的、可以迅速进入社会的高素质的职业人才。目前高职生职业意识普遍较为淡薄,因此从学生一入学起,就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及早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这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意义重大。
及早培养职业意识有助于学习目标的确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职生中相当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情绪低落,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生活环境,树立信心,增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及早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渗透和培养,使学生清楚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避免在校期间盲目地忙碌,甚至虚度光阴。
及早培养职业意识有助于激发职业兴趣,正确选择职业。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缺少对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很多学生在进入学校前是在不了解专业和职业的情况下填报志愿的,所以对所选专业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喜欢的只占38.2%。如果缺少对专业的认知和喜欢,将会影响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参加专业技能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其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和选择。所以及早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了解并热爱专业,进而使他们关注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自觉培养与职业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提振其对个人前途和命运的信心。因此,有没有职业意识,或有怎样的职业意识决定着个人的职业定向和职业定位,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
及早培养职业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过渡,这也是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从现在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看,更看重高职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独立的工作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富有创新意识,积极进取的事业心等素质,因此,现代企业的用人理念促使高职学院必须重视和加强高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高职教育只有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毕业生,才能适应整个社会特别是企业的发展需求,自身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这也是高职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过渡的一种必要手段。
三、及早确立高职生职业意识的有效途径
培养职业意识的途径有很多种,但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及需求而言,以下方法是高职生进入职场的必备钥匙,也是培养职业意识的良好途径。
(一)强化专业学习,建立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的职业意识培养体系。
要将职业意识教育落实到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教学、项目实训中精心设计职业意识的培养内容,尤其是职业规范教育的全程渗透、技术要素的有机融合。同时,还要把隐性教育嵌入学习过程,通过“第二课堂”形式的职业活动来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二)积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就业环境中,高职生的优势不在学历,而在实践能力,证明这一优势的重要凭证是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所以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是高职生今后求职择业和专业晋升的“通行证”,而且在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能够获取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出积极有效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才能等综合素质,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
(三)重视职业实践活动。
职业实践包括模拟职业环境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职业体验,切身感受职业工作环境,锻炼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想上增强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中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发现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的能力,寻找自己喜欢的职业方向,最终形成清晰的职业意识,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选取教育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实施案例讨论、专题调研或现场实践教学时,有意识地嵌入职业意识的内容。日常管理中也要找准培养职业意识的工作载体,如将宿舍卫生评比和基础文明行为养成作为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五)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引导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是职业意识逐渐形成的基础。学校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文化和管理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搭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渗透职业意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中,亲身感受对不同企业文化的认知,并在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能够根据企业文化的要求,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进行调整,不断增强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尽早实现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