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决策,创造了21世纪初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今高职教育已迅猛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到2007年底,中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168所,当年招生283万人,在校学生达到861万人,约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和在校生数的一半。(2)因此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在整个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复合人才,是低层白领、高级蓝领。要锁定“一强一丰富”(比普通大学生动手能力强,比中专生知识能力丰富)目标,高职学生不但要掌握技术知识,还要具备文化知识;不但要有从事目前工作的技术和文化,还要有为今后继续学习做准备的综合素质。但现在存在的矛盾在于普通高中优秀的毕业生多数被普通高校所录取,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课水平普遍较低,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再加上我国的高职教育,虽然如上所述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大多数高职教育中“重技术而轻人文”的弊端以及由此造成的“高职生素质较低”的后果也越发显现出来。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完成大学应该完成的德育任务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可见,历史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教会一代又一代人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并以自己的勤奋为后人续写着历史。因此,历史教学具有一般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历史课在学校德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和地位,我们高职院校应该把历史课这种优势充分挖掘出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质,从而完成高职院校的德育目标。
当然,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没有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少了中学的教学压力和严格的框架约束等)也决定了历史课程应多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强化历史课的德育功能。在历史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策略对实现课程的德育目标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2006年停止招收五年一贯制学生之前,该校面对中专文科学生,专门开设历史课,和高中学生一样。同步学习高中历史;在停止招收五年一贯制学生后,开始面向全体大专学生(包括五年一贯制后两年的大专学生)开设《中国古代史》、《中外历史名人评析》两门公共选修课,以修学分的形式,引导学生,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同时也为主要提升自己学历的“专接本”学生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课程。笔者认为,对于高中毕业后的大专学生,给他们开设历史课的目的不是要他们掌握多少历史具体的细节,而是要通过学习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利用大专学生学习文化课这一大平台,利用历史课进行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
笔者认为该校主要通过历史课对学生进行的以下几点德育教育,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从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为了人民的自由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其中强大的精神支柱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一旦祖国受到侵犯,人民遭到凌辱,中华儿女这种蕴藏的爱国热情立即进发出来,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面对强敌,英勇无畏,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救亡图存成为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一部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形成的忧患意识,其价值取向使人们产生了对祖国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通过这一系列史实的学习,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接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坚定发扬先辈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树立为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志向。
二、进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观点教育。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最突出的矛盾。挽救民族危亡,始终是激励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动力和理想。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才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战胜了国内外敌人,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所以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极好教材。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更加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领导地位的形成和确立的认识,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历史性的选择的认识,从而坚定青少年从小热爱党、将来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社会发展观点的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社会的发展是曲折前进的,任何想要阻挡社会前进、把历史拉向倒退的集体和个人,都注定要失败。比如辛亥革命的果实虽然被袁世凯窃取了,但是由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的皇帝梦,而张勋的复辟丑剧则寿命更短。教师可以通过近代史上的这些生动史实,教育学生树立起社会发展的观点,增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继承革命传统和优良品德的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做人道理,教材中汇集了大量近代英杰的素材,像李大钊不为酷刑所屈服,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仰;吉鸿昌实践“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誓言,不许敌人背后开枪的英雄气概;徐悲鸿拒绝为蒋介石画像,不趋炎附势的高风亮节;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的体现,是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这些丰富实例的教育,给学生的精神心理活动提供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和帮助,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近代史上英雄人物为楷模,堂堂正正地做人,做四化建设有用的人。 三、如何做人的教育。
历史教育实质上就是人生教育,尤其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更是学会如何做人的教育。这首先是因为历史是时空的载体,承载着已逝社会的知识,而历史教育正是为了认识、承袭和揭示这“人类知识之记’,让不断传续着的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身历史的文明进程,利用历史知识为现实社会服务。任何存在于社会中的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建立在对已有的历史遗存的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个对历史无知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定是漫无目的,随波逐流的。(3)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习惯等的形成特点决定着历史教育在人生观教育方面的作用。价值观念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亦即一定历史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心理积淀。因此,价值观念形成于历史的影响,价值观念的更新,也需要从历史到现实的追寻中进行取舍。社会规范要求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秩序,它的确立受到人的行为模式与接受心理的影响。由于人的行为模式与接受心理具有历史传承性的特点,因而社会规范从形式到内容,从制定到实施无不具有历史传承性的特点,体现历史的功能。习惯是人们过去熟悉的生活方式与行之有效的处事方式被承袭下来,并且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成为现实生活中可以仿效的行为准则。习惯是约定俗成而来的,社会规范与习惯作为人的行为准则,深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因而历史传统的教育就成为人们的接受德育教育的需要。
综合几年的情况,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利用历史课进行德育教育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突出表现在最近几年(2009-2013)无重大学生违法事件;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居同类学校省内领先,并且就业岗位相对处于高端地位,赢得企业和社会广泛认同。也正因为这样最近几年该校招生连年火爆,投档线在同批次院校中名列前茅。
当然以上只是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利用历史课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些经验,肯定还有不够及不完善的地方,但这个对于这样一所2003年才由苏州的三所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升格形成的一所市属高职院校来说已属不易,希望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注释:
(1)2010-2015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中投顾问,2010年
(2)2010-2015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中投顾问,2010年
(3)陈鉴.王晓辉.高校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O04(01):9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1557.html上一篇:高职院校学生阅读状况调查
下一篇:高职高专院校德育生态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