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一)英语基础薄弱,整体水平不高。相比进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学生,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尤其表现在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及学习动机方面,从而导致他们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整体英语水平较低。再加上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和职业进取心,所以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高职英语教学还是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继续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对于语言知识的传授。他们往往照本宣科,逐一讲解语法和词汇,忽视了对于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而教师负责讲,学生只负责听的教学过程只能让学生更加远离英语课堂,对英语学习更感无趣,乏味。
(三)英语教学“重语言,轻应用”。现阶段的高职英语仍旧停留在应试教育,主要还是以考试考级来衡量英语教学质量,学生也单纯以考证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侧重于教授和训练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影响了社会实践的需要,也违背了社会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创新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创新教学理念。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教学理念自然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颁布,更是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原则。强调在英语教学中要足够重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英语学习不再只是单纯地为了考级,应试,而应加重听说比例,精讲多练,更加强调语言的实用性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导入和渗透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利用英语真正实现顺利无障碍的跨文化交际。
(二)创新教学模式。抛弃掉传统过时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主体作用及创新意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让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性地参与教学环节设计,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才能发挥好自己的角色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尽量鼓励师生之间的对话演练,或者学生完成讨论之后的教师提问和点评,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也有益于师生关系,还能活跃课堂氛围,一举三得。
(三)创新教学手段。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创新高职英语的教学手段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契机。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片、视频影像、音像材料等为高职英语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1)电子课件集合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于一身,从视听说三个方面给予学生感官刺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2)各类网络上即时下载的视频影像材料和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很好地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世界上的最新动态和新闻资讯,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创新师资队伍。创新教育的关键还是在于一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是整个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所在,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紧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与职场情景紧密相连,更多注重实用性和职业性特征。这不光需要英语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所授专业的职业英语实际需求,同时也能注意观察和掌握这一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五)创新评价体系。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且考试内容多为纯知识性的记忆,不能全面考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表现,而与之相对应的形成性评价则,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更侧重于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的一个持续观察,记录而最终得出的一个评价。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更侧重于学生平时课堂的学习表现,以及课外作业及项目的完成度,结合在此期间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评价,采取自评、他评和师评的方式,此外尽量缩小期末考试在整个成绩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形成创新性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成绩评价体系,综合全面地来考查整个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将创新教育引入高职英语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语用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加语言加创新”,能真正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1595.html上一篇:浅析构建和谐的高职院校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