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创新,同时21世纪高校教学的核心也是创新,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为了艺术类高职院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语文”,具有开展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语文教师的作用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与以往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有所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1]。
一、创新型人才的定义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新性意识,创新性思维,能够面向未来,为人类、为国家未来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它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2)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擅于与人沟通,积极与人共处;(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2]。创新型人才不仅仅需要具备敢于独创的精神和一定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简而言之,创新型人才的三大必备要素是创新型能力、创新型知识和创新型人格,其中,创新型能力是关键,创新型知识是根本,创新型人格是最终归宿,这几点互为表里,相依想存,缺一不可,并且有机统一于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全过程。据此,我们在认真分析艺术类高职高专教育与其他同层次非艺术类特别是一般教学型本科高校在培养目标、知识构建、素质和能力以及培养模式上的区别之基础上,提出了艺术类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新人才上。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策
1.明确大学语文的教育功能,在人文熏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阐释人文思想的文化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提升综合素质的作用。现代中小学基础教育一味追求升学率,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很少关注学生人文思想及基本技能教育,教材的编写内容也只是学生应付考试(高考)的“敲门砖”,这些势必造成学生知识面窄能力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缺失。为了使学生获得深刻而广阔的精神知识,大学语文的教学应以文学文本作为平台,采用对文学文本的欣赏、阅读和批评等参与式体验方式对学生施以影响,同时也对培养学生良好积极的精神风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所帮助。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应重在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了学生能拥有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就必须使学生具备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学时代正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或基本形成阶段,这一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十分重要。
2.从实际出发,端正态度,脚踏实地实践语文教学目标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表现出疲软,这已不仅仅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了,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其他高等院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艺术类高职院校语文课已变成一门只开一学年的副科,原先中学时的主科地位被各种专业课所替代,学生感到语文已不再重要。也有一部分学生厌烦语文,是因为他们从学龄前以来,一直学习语文,从未中断,对语文学习已无新鲜感,加之有些老师毫无责任心、事业心,上课照本宣科,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压抑了学生学习激情。兼之在我们艺术类职业院校中,从专业老师具体到每个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可有可无。
对此,我的做法是:我让学校专门组织了一堂语文公开课,特别邀请专业课老师参加听课。在这堂课上结合学校参赛作品――黄梅戏《哭战袍》(选段)角逐全国“小梅花”奖失利情况,我从时代背景、人物身份、剧情以及当时的吴国国情等方面,对作品主人公大乔的“哭”作了具体分析,然后让学生根据听课后的感受再来表演一次《哭战袍》,比较一下听课前后两段《哭战袍》孰优孰劣?最后指出如果做为演员不能分析剧本、把握剧情,不能很好的理解人物性格特点,那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演好这个人物,不会进入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把这个人物演“活”。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如何去感动别人?这一堂课的教学,对专业课老师触动较大,多多少少让他们对文化课的重要性有点认识。那么,如何做个好演员呢?一句话,最起码首先必须得学好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所以,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兢兢业业的教学和教研,在实践过程中,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急于求成,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蓄积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坚实的知识积累。 其次,要纠正学生的认识,使他们意识到语文课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强大的实用性,也是未来在社会上生存的一项必备基本技能。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在艺术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同时,我们意识到,现在全国范围内尚未有一套适用于艺术类高职高专的语文教材,这也有囿于我们艺术类院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建议有志于艺术类院校语文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一同行动起来,共同编写一本适合艺术院校的语文教材(本文作者正在着手编写艺术类高等院校语文教材)。
3.以创新型能力培养为重点,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著名的个人与组织学习设计师罗伯特?弗瑞兹在《最小阻力之路》中提出了“创造性张力”的概念:一种强大的核心结构可以实现你生活中的转变。它的工作原理是当你开始明确你的愿景,并同时了解你目前的状况时,差距便产生了――你的现状与你理想状态之间的距离。这个差距形成了张力,因为张力的自然倾向是需要得到解决,这个差距将自然地试图缩小――就像一个被拉长的橡皮筋――将你拖向你的目标。很多学生缺少的就是这种创造性张力,需要通过组织教学使学生具备这种创造性张力。这是一种思维的转变,具有惊人的力量。教师若能善于利用课堂教学,在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不断开发学生潜能,那他的课堂将有无限的“张力”,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有创造能力。过去人们总是说真正的成功属于那些更聪明、更顽强、更有毅力或者更加努力的人,但我们认为这些特质却并非自我超越的核心所在。具有高度自我超越的人们往往擅长于创造生活中的新结构,自然、有效地把他们带向理想的目标[4]。 3.1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注意将课堂“还给学生”。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课入学成绩本来就不高,入学门槛较低。特别是艺术类学校更是如此,加之近年来“生源大战”,一些学校对学生文化课成绩几乎不作任何要求,这样一来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差异较大,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又将面临新的考验。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为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不同层次思考题,让学生自由作答,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艺术的同学思想本来就十分活跃,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非常愿意展示自我,纷纷踊跃作答……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这种教学方法较之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而且还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成绩,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教学原则。
3.2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间共同交流、参与、互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忠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在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被动的“注入”为学生的主动的“汲取”。同时,还要注意在讨论中加以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最终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达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授《窦娥冤》一文时,我首先意识到所面对的学生是学习黄梅戏表演的,尽管他们的文学功底差,但他们却是表演的“专家”,他们有自己的思维、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据此特点来制定学习目标,老师先介绍故事情节,再让学生阅读剧本后谈谈自己最喜欢剧中哪个人物并说明原因,然后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上台把这个人物表演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而且还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优化教学时间,高校语文每周仅两课时,如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对此,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只是把难点和重点讲透, 没有面面俱到,重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完成“交钥匙”工程[5]。
3.3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到社团及相关单位等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已满足不了现有在校学生的实验教学要求,而且由于缺乏教师指导,不能很好地保证实训效果。为了能更好地吸引、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前沿科技发展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巧妙地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以及世界文学的最新成就等等。宿州学院张雪涛教授认为,教师是学生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专业知识的咨询者、前进道路的鼓励者、自主学习的引路人[6],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立足岗位,放眼世界,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时刻关注世界前沿科学,做好学生的“领头羊”。
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我们认为在大中专院校特别是艺术类的大中专院校,育人应该放在第一位。我们所教授的对象是学习艺术的,以后走上社会大多成为公众人物,是少年儿童所追的“星”,如若他们没有一个好的德行,一颗为人民、为公众服务的心,那他给青少年们带来的是什么影响?
三、结论
总之,我们必须意识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艺术类高职院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并不是应景之需,其意义更加重大。语文学科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之使命,她的人文性和社会性是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单凭它一个人所起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但只要各个学科的教学、每一个专业的老师都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高度重视、努力研究和积极实践,我们就一定能早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