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1 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涵
1.1 专业的概念与分类
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对专业的定义是指专门的学业,即在高等院校或中高专科学校所分的学业门类。有学者认为,高等学校的专业,是以学科为基础,按照社会职业的岗位分工,分门别类进行岗位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或者说,专业是学科或学科的分支根据社会职业需求所形成的结合点或交叉点。
在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
育指导性目录(试行)》中,按照与国家产业分类、职业分类基本相适应的原则,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分为19大类,78个专业大类,然而,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岗位分工的专业化,产生了许多新的行业、职业和岗位,并且高职教育的内在属性已决定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必然,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具备社会性、行业性、职业性和岗位性,专业设置必须要对接区域经济满足新职业、新岗位的需求,因此,教育部在2011年根据相关省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公布了“目录”外专业名单,共新增专业452个。即便如此,专业设置还是不能完全及时适应需求变化,为在设置专业时既能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又能紧跟时代,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在专业名称后添加括号来表示细化的专业方向,以补充当前专业目录中还没有的专业。
1.2 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和体现办学水平与特色的重要标志,其内容主要有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办学宗旨”的高职院校,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专业建设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推进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建自身品牌,凝聚本专业特色,努力创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行业特色并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在现代职教体系下,还要以一个或若干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开展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的资源整合,围绕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建设专业群。如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构建成汽车技术类专业群;以工业设计、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可以构建成现代加工类专业群;以商务英语、旅游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可以构建成商务类专业群。
2 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
2.1 学科的概念与分类
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中,学科的主要概念是指根据科学的角度对知识划分的门类。在高等教育领域,有学科和学科门类的概念,学科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本科教育中称为“专业类”)和二级学科(本科专业目录中为“专业”)。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二级学科是学位授予单位实施人才培养的参考依据。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一级学科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二级学科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元素。例如,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划分为哲学、法学、理学、工字、管理学等13个门类,设110个一级学科,384个二级学科,我们常讲的学科一般指这110个一级学科和384个二级学科,所以学科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与学位有对应关系。
从知识形态看,学科泛指两个概念,一是指教学的科目,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的科学知识体系,如软件工程、机械工程等;二是由学者以及学者们依赖于一定物质基础围绕知识进行的创造、传递、融合与应用的活动所组成的学术组织系统。
2.2 学科的设置与建设
学科门类的设置应符合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并兼顾教育统计分类的惯例,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原则下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批准后调整。一级学科原则上按学科属性进行设置,由较多的学位授予单位或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调整动议,按国家规定每10年调整一次。二级学科由教育部根据现有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每5年对已有一定数量学位授予单位设置的、社会广泛认同的、且有较大培养规模的二级学科进行编制。
学科建设就是以学科团队为主体,服从社会需要,以一定的学科方向为研究对象,通过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手段,发现和创造知识进行科研活动,持续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进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过程。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出发点,方向的确立能引导或带动学科建设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一个学科有多个方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调整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学科团队是具有梯队性质的学术团队,由一位在本学科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每个学科方向有一至两位在本学科方向上学术地位比较高的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每个学术带头人还要配备职务、年龄等结构合理的若干学术骨干人员。项目建设是学科建设的载体和平台,科研立项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工作。立项既包括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重大专题立项,也包括国家、省级等各级各类科研立项。通过项目的研究,才能培养和锻炼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从而提高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3 现代职教体系下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 3.1 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区别
①内涵差异。专业是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对学业的分类,专业建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等,专业的单元是课程。学科是从科学角度对知识体系的分类,研究对象、学术领域和研究方法是构成学科建设的三个要素,学科的单元是科学知识。
②方向的差异。专业的设置与建设取决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科的形成与建设以学科知识体系的成熟与完善为依托,因此人才培养改革是专业建设的重点,科研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近年来,高职院校以成立相关专业领域的工程中心为发展方向的专业建设,受制于科研团队、经费等因素,无法像学科建设的科研立项那样带动全局发展,大多只能实现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科技服务与成果转换等目标。
3.2 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辩证关系
以一门或者几门学科知识为基础,根据企业真实情景下的岗位工作对学科知识进行组合设置的专业,与职业、学科和培养对象的全面发展紧密联系,所以专业建设的基础是学科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倡导建设的专业群,是由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系列专业。专业群具备相近的学科基础,因此笔者认为专业与专业群的关系类似于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的关系。
3.3 传统与创新
按照传统的专业与学科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由于专业自身的职业性,被定位于普通高等教育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造成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科地位低下,限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导致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发展缺乏学科理论的依据。例如高职教育本科层次的创新发展就始终处于停滞状态,国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大大落后于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科是整合职业工作过程和专业技能知识的科学,从职业本源、职业科学和职业教育理论等三个角度分析,具有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属性,是一个全新的学科领域,在现有的学科分类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关乎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现代职教体系下高职院校将专业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中心工作,同时关注了企业岗位的变化发展需求和学校的改革发展需求,融合企业发展理念和学校发展理念,终究要回归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回到关注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人本性的培养目标上。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将是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与创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