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 > 艺术高职的美育意识与教师行动

艺术高职的美育意识与教师行动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89-02艺术高职院校的职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出21世纪经济发展大潮中具有艺术类某项专长的实用型创新人才。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强调艺术制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强调创业能力、实操性、人际协调和敬业奉献的精神品格。美感教育、艺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三者切实有机地糅合,从具体的作品体悟入手,从与周遭人与事的相遇、凝视和省察思考做起,在更多的特定情境的体验性感受中牵引学生以知识学养中的问题意识催生批判性的思考,而开始批判就会养成美的欣赏能力。这种能力能把美感提升到性情的层次,外形的美与心性素养渐渐开始契合,慢慢养成吸收美的形象的敏锐眼光和感悟美的心灵习惯,逐渐获得一种由美赋予的生命力量,增强存活、自由发展的竞争力。

  每个行业都有其特殊的知识和技能用以服务社会和他人。上述艺术高职院校的行业人才培养有四大开展美育的有利条件:各类满足社会需求的艺术专业、梯度配置的艺术专业教师、激情洋溢的青年学生、“教学工厂”模型的职业培训。艺术应合民众精神享受的要求;艺术教师的艺术涵养足于从胸襟拓展、气象涵养的高度着眼,从审美构想、审美诠释与心智启蒙等层面来指导学生如何在职场甚至更广阔的社会活动范围内引领审美活动,具有在全社会普及美之意识自觉的青年人从学生到从业人员的身份转换的这个过程,易于形成风气带动幼小、势头警策中年人、表现感染老年人,也有利于促进德育创化,这一意义上的转化将会切实转换社会劳动者浓重的世俗生存心态转而自觉追求高品位的人生境界。

  艺术高职的美育操作如果能够充分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美育意识,将有助于他们在备课、执教过程中自觉地指引学生激活感觉资源的泉眼,活化周遭的审美资源并联通生活形态的线索以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养成广阔、华瞻、赫奕的从容风致。这其中要直接面对的挑战是,世界不再被视为一个可以根据某个或几个公理、原则、主义而推导出来的统一而有序的系统,生活形式和价值系统杂多与间断为根本特征的冲突是当今世界丰富多彩的最重要动力。

  艺术高职的美育重在素养,关键是教师。美育对于艺术高职教师不仅是职业的现实责任,还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而就长远的教育目标而言,具备比一般教师更强的美感教育能力并能促成显著的美育成效是艺术高职教师的历史使命。教师个人发展和团队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因而体现为理论上的认识高度、进修的自觉程度和对学生进行感化性教育的行动强度。

  敬业不止于人之于事,更是人之于人。心灵高贵、头脑清醒敏锐的教师真诚地把自己的理想、思考、感悟体现为某种社会价值,留下令人感念的回想。这是教师主动承担起教育中主体性的责任与义务所获得的诗性回报。艺术院校的教师对此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也有着比较浪漫的期待,但也不会脱离现实社会。当前以就业率为评价标准的办学情形决定了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教师不得不走双师型的道路。艺术高职的教师们都在自觉地重构知识谱系,即知识结构的重组转向“市场语境逻辑、专业术科的动态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研究”的三结合。

  教师的美育修炼首肯态度与习惯是最基本的素质。利用零碎时间、养成好习惯,持之以恒地广涉专攻,主动增强理论素养,积极投入艺术实践、认真总结生活中内心体验,做到精神与技术的内外兼修、进而在积累中有机地拓展和融合,既有饱满灵动的精神能量也强化了操作能力。宗白华关于增强对外经验能力和提高内在经验的质量的观点概括起来为:使我们的心成为一面折光的镜子,照着简单的事物而能变出多方面的形态色彩,对着随意选择的对象作艺术的、人生的、社会的、科学的、和哲学的观察,随时随地发生无尽的观念感想,不再有寂寞无聊的感觉。以试验的、主动的、创造的、有组织的、理想与事实连络的科学方法,积极地奋勇地去尝遍各色情绪细微的弦音,使自己的创造对象谐和、整饬、优美、一致。宗白华的《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指出,中国美学思想精华部分散见于历代哲学家、诗人、画家、戏剧家等所留下的诗文理论、绘画理论、戏剧理论、音乐理论、书法理论中,材料特别丰富,牵涉的方面特别广泛,学习、梳理起来有特殊的困难,但亦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特殊的趣味。这于事于人在细微之处闪现的细腻精致既有美感又有创意还给人以启示。教师如若善于利用零碎时间自觉地进修、比较系统地钻研中国美学思想自是一种蜕变式修炼,自然也就从中获得美的真趣,焕发出一种风采。

  ?德育研究?艺术高职的美育意识与教师行动 审美活动的本体论高度和广度需要降落到方法论,问题终归得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才能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逐渐获得美的意识。而艺术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特色存在的重要表现方式是如何通过艺术教育中的艺术感动力以及文化化育进行美育以培养和保持美感能力。这需要从人心深处做起、从人的情感方面做起、使之内在和谐、外在有序。只有融入生活点滴与学习程式,直接而具体的弹性美育操作才能灵活地面对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感性事实。

  素养靠的是长期的浸淫,教师耐心地从多角度、多层面持续地训练学生对于视觉美和听觉美的敏感触觉,促成学生从一种自己熟稔的艺术得到素养并能够利用在生活中,其结果将会是,学生便会凭借自身举一反三的能力生成具有共通性的美的原则,在艺术实践中进行艺术实践所需的“空灵与充实”意识创构,久而久之亦会沉潜转化为自己的艺术个性。以美为主题,以启发为手段,启动、激扬学生原有的艺术根性,教师应该对艺术的创作技巧与其背景的来龙去脉很熟悉且有表达能力。教师是艺术和学生之间的媒介,即教师可以在制作经验、美学知识、艺术史、艺术批评方面或多或少给学生提供帮助。立足于艺术审美对学生多方面品质与能力的开发上,师生的审美互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一路同行的向导和共享风光的知心伙伴。即使是在课堂,美育的过程也是讨论式的,不仅仅是搬弄文字,堆人名书名向学生头顶压下来,或给出抽象的结论,而是只简截了当地分析重要纲领,对具体意象有透彻的说明,步步引人入胜,公公道道地指出些比较平坦的大路,造一面镜子,让人照着自己的面孔发现新的光彩。

  美育还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形式之一。意识形态本质上是国家指导思想,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的现行思潮以及官吏挑选标准,其功能在于解释现存社会秩序的合理性。与道同机、含道映物的艺术存在是反映着现实的典型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精神领域中的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等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美育对于青年生命方向感的指引有着非同凡响的重要意义。而又因为美是没有偏见的,自美感开始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进而生了博爱之心,实际上就是一种结合真、善、美的理想状态。艺术高职院校如若成功地创构美育阵营,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入具有美的觉悟的高素质劳动力,将会以“美”的可持续发展张力激励其他劳动者实现职业创业梦想。

  朱自清给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作序说:“世间另有人觉得明白了欣赏和创造的过程可以得着更准确的力量,因为也明白了走向‘美’的分歧的路。”这着实道出和肯定了美育的意义和教师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得法的美育赋予学生的是能明辨、提炼美质的准确力量。教师的学科意识、现实责任、历史使命、哲学基础、文史知识、方法范式等维度的构架渐趋合理,对于自然现象、生活现象、艺术作品等存在的理解、把握、诠释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心得,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结合专业教学,充分调动各种审美方式,活化生动的细节,融入职业视界,做到以细腻、严谨、精致、简洁、生动的方式传承一个民族连绵不绝的美的感觉资源,作为意识启动者、平台搭建者、告知者、示范者、参与者,让学生有收获的成就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232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