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在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及发展,因而随着学杂费的不断上涨,贫困生的人数也急剧增加,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不仅社会上给予了广泛了关注,而且也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因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构建贫困生资助体系就愈发重要了。
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基本情况
1997年,我国的高校开始实行收费改革,学校中的一部分高等教育费用由学生自己承担,因而部分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在学费上面就会存在一定的压力,那么国家为了应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出台了相应的关于大学生贫困资助体系的各种优惠政策。国家助学贷款就是利用国家资金或者各种金融手段来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按照相关部门的统计,在校生中大约有两百万的学生为贫困生,其中获得助学贷款的学生站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到2003年的下半年,国家的助学贷款开始了第一批的还贷高峰,而这同时,也是受助学生违约的一个高峰。那么这个结局的产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以往国家助学贷款旧机制中存在的,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就进一步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和措施,在此基础上也对以往的助学机制进行了改进。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在对贫困生的认定中存在一些辨别真假的困难。在高职院校进行助学贷款资助的工作中,对贫困生的认定是首要工作,如果在对其的甄别认定工作中没有做好的话,那就会影响到资助的公平以及质量。然而就我国当前的大多高职院校来看,学校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界定学生是否为贫困家庭,高职院校中对贫困生的认定一般是依据《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这其中有两张表的登记以及相关贫困证明,一张表是由学生当地的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而另一张就是由学生自己填写,因而由于不同地方的民政部门对学生申请的贫困生助学贷款材料的标准都不大相同,因而在给予盖章证明的时候就会比较随意,甚至于有些地方只要在相关部门有关系就能够开到这样的一纸证明。这些情况的存在对高职院校进行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由于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范围以及工作量都比较大,因而有的老师在认定过程中不去进行深入的调查,因而也就造成了资助工作的不公平性的存在。
2.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较多,然而国家的贫困生资助名额有限。在高职院校中对贫困生上学的资助一般都是通过国家的助学贷款,这其中主要包括“奖、贷、助、补、减”,它的存在解决了大部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中的大多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因而贫困生的人数较多,但是国家给予的贫困生资助名额却是有限的,这也就造成了彼此间供求出现矛盾的现象。
3.在给予贫困生物质上的资助外,缺乏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对贫困生的资助中,虽然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帮助能够缓解他们生活以及学习中的一些压力,但是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感恩教育是不能忽视的。然而对于很多的高职院校来说,在进行经济资助工作时,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一般都比较忽视,或是仅仅流于形式。而且在对贫困生的勤工俭学、就业等等方面也没有进行什么实际意义上的指导,因而高职院校把国家贫困生资助的工作仅仅是象征性地完成了任务,而并没有把国家对贫困生资助的精神表现出来。
三、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的相关对策
就现阶段来说,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以及其资助体系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得到外界的关注。在高职院校中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本意就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并且对和谐社会的建立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对于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同时还要落实到行动上,从而真正帮助到那些贫困学生。
1.在给予物质帮助的同时,还要在精神上进行扶贫。通过以往的经验表明,单纯给予贫困生经济上的帮助是不够的,在这同时还应该给予精神上的帮助,甚至于这个工作更加重要。对于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来说,他们的贫困相对来说只是一时的,而精神上的贫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那么就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因而对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在给予他们经济帮助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帮助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在扶贫的同时还要扶心。因而具体的工作步骤可以如下:首先,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其入校时就对大学生整体的心理状态做一个普查,将普查的结果以档案的形式记录在案,为日后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第一手的素材。其次,要在高校不间断地开设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并且在学校内部专设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平台,形成从内到外,从课堂到平时指导的全面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并且给予及时的纠正,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再者要充分发挥出校园的文化建设的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而高职院校要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的文化环境来感染学生们,特别是贫困生,让他们在校园的文化环境中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从而在其中锻炼自身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最后要加强学习老师对贫困生的帮助。在进行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构建工作中,学校应该要积极地调动全校的老师投身进来,对于那些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好一点的老师而言,他们可以从众多的贫困生中选取一个来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从而让贫困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社会以及老师给以自己的关怀以及帮助,同时这样也是对教职工自身的一种提升。 2.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助学机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如今高等教育的要求已经变得大众化,因而高职院校中实行的单一助学模式已经跟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了,因而高职院校就应该加强助学机制上的建设了,那么建立助学机制的同时应该首先建立层次多样化的资助体系,就我国当前资助贫困生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的补助以及学校从学费中提供的一部分。那也就是说资助的经费来源是有限的,因而就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资助体系,除了政府和高校的资助外,社会大众也都应该积极地参与进来。政府虽然向高职院校中的贫困生资助提供了最多的经济帮助,但是它所要求的受助对象仅仅是少数的优等生,因而这就大大减少了受助对象的数量,对此,政府应该要另设受助对象的其他方面的要求,从而去加大受助对象的数量以及范围。由于高职院校中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因而相比普通的高校而言贫困生就会多一点,所以政府应该调整对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提供助学的比例,加大对高职院校提供助学的比例。对于高职院校自己而言,对贫困生给予资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高职院校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压力,那么要舒缓这样的压力,高职院校应该要积极地寻求外界的参与和扶助。其次,要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而言,国家的助学贷款机制是相对于其他资助模式可以获得最多经济帮助的一个方式,尽管如此,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操作中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因而,要想使国家的助学贷款机制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出其所具备的作用,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第一,要给每一个受到国家助学贷款机制帮助的贫困生建立一个对应的银行帐户,这个帐户会一直跟随着受助生,直到他还完所有的国家助学贷款;第二,在生源地大力推广助学贷款的政策,让当地政府了解到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贫困生在自己的家乡就能够直接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这样一来也有利于受助生日后还贷,同时也加强了当地银行对受助生的监督,大大减少了受助生不还贷的风险;第三,就是国家要对受助生进行定期地调查,要依据其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他参加工作后收入情况的变化来对其制定相应的还贷标准。再者,增加除有偿贷款的其他受助方式。在对贫困生采取资助的方法中,不能单单是以有偿贷款的方式,还应该加入其他的方式,那么这些方式的制定,前提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贫困生要想取得该方式的资助,那么必须通过自身去争取。最后就是加强贫困生离校后的指导和服务。相对于普通的学生而言,贫困生在离校后的就业情况上会存在较多的困难,因而在他们毕业离校后,学校不能对其不闻不顾,而是应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服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就业方面的指导,对于不同情况的贫困生还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这样才能提高贫困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3.提高管理的方法,促进扶贫的成效。由以往的实际事例可知,如果单纯地根据学生提供的贫困证明材料来对其进行贫困资助,那么起到的实际效果并不会太好,因而在这一方面应该提高管理的方法,才能促进扶贫的成效。那么首先就应该为贫困生建立相应的档案。在新生报到时,高职院校就应该向他们讲解有关国家和学习的相关自主政策,与此同时,对于贫困生要收集其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以及家庭收入情况等方面的资料,然后建立对应的档案,然后在进行贫困生资助的时候,可以依据档案上记载的贫困生的困难程度、学习成绩等等情况来给予资助。其次,要做好资助情况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在开始进行资助工作前,学校就应该将有关资助的信息和要求一一列出,然后张贴出来,让学生能够获知。然后再进行贫困生评选的过程中,应该要对已掌握的资料进行深入的检查,然后经过严格的筛选,把那些符合条件的学生以名单的方式公布出来,这样也能使得他们受到其他同学的监督。最后就是加强日后的管理工作。贫困生家庭条件的困难可能是一时的,那么学校就要加强对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调查和了解,另外还要对贫困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的消费行为等加强了解。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因而在给予贫困生物质帮助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精神和心理上的帮助,要建立起多样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贫困生的健康成长。
高职院校进行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因而学校应该加强资助体系的构建,建立起有效的政府、社会以及学校等多元化的贫困生帮扶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贫困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2564.html上一篇:高职院校“说专业”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