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一、前言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传统高校体育课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帮助却并不大,而拓展训练课程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最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其团队意识。本文通过对国内率先开展拓展课程的京沪地区部分高校和广州周边部分拓展训练公司进行研究,旨在对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二、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京沪地区8所高校及广州周边6家拓展训练公司。京沪高校: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水产大学。拓展公司:广州翔峰拓展萝岗区九龙镇基地、广州兰格拓展南海南国桃园基地、广州人上人拓展长洲岛基地、指北针拓展广州黄埔基地、精迅拓展花都芙蓉基地。
2.研究内容。拓展训练课程理论研究;课程教学设置及模式等教学状况、软硬件设施。
3.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主要查阅国内外有关Outward Bound及“高校拓展训练”专著5本、文献资料80余篇。(2)实地考察法:通过对广州翔峰、兰格、人上人、指北针等6所拓展基地的实地考察调查。(3)专家访谈法:对京沪地区8所高校的体育教学专家(每校2名,共16名)进行电话访谈。(4)其他方法:如比较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对拓展训练课程项目、培训方式、教学结构模式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拓展训练课程概念及发展。拓展训练课程是指在设定的情景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提高参与者的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的,以心理挑战为主要手段,以团队学习为组织形式,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和载体,积极促进参与者身心健康,进而使参与者不断丰富知识、熟练技能、完善人格的一门以体验式学习思想为主导的新型体育课程。拓展训练,英文名为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港湾,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拓展训练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落水船员的绝处逢生后,开办的第一所拓展训练户外学校。时至今日,国际上成立了不少拓展训练相关组织,同时国外对拓展训练的研究已非常细化,且著作已颇丰。1970年香港外展学校的成立是中国第一个加入国际组织的专业培训机构。国内拓展训练课程的开展当属1998年中国地质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设的“野外生存体验”公选课,此后拓展训练在国内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2.拓展训练课程的意义。(1)理论意义:拓展训练是涉及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领导学、教育学等多门现代学科理论的课程,同时能够达到教育部文件所要求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且在培养人的冒险精神、创新能力、挑战极限等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将体育课程中融入拓展训练这一新的元素,对实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实践意义。本课题的实践意义有:通过本研究为在高职院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改革现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丰富现有体育教学项目,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情商得到发展,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为建设我校今后面向社会的拓展训练基地丰富经验,夯实基础。
3.拓展训练课程的设置。(1)课程设置。拓展训练是一门全新的体育课程,课程设置时不能照搬传统体育课程的模式,要根据该项目特点结合各自高校情况进行设置。在调查京沪地区8所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高校发现:不同高校有着不同而相似的体育课程设置,主要有公共基础课、专项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体育协会(俱乐部)这三种。拓展训练课程多采用为期一年的“复合式”课程模式,即在专项选修课中开设拓展训练课程(一学期),同时通过体育协会(俱乐部)进一步开展户外拓展训练(一学期)。学时的选择一般是一学期16~18节课,每节课90分钟,每周一次课。(2)教学模式。拓展训练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最终才能达到最初的课程目的。通过认真的场地、人员准备后,教师讲解项目的规则、要求和注意事项后,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课程带来的各种心理、情绪的体验。课后归纳出该项活动的教学要点,用设计的活动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回味活动感受,进行情感激发与理性启发,同时教师用大量实例引证所学的观点、道理,导出超越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理论和原理,评价具体行为或现象,使他们得到心智上的提升。(3)课程内容。调查显示:对于拓展训练内容分类,被调查高校及拓展训练公司都基本上将其分为室内项目、场地项目、水上项目和户外项目四类,北京地区4所高校的拓展课程基本涵盖了这些分类的项目,而上海的4所高校拓展训练课程内容中以定向越野和攀岩为主,开展的项目较少。(4)课程评价。从高校拓展课程教师的访谈结果来看,京沪8所高校在成绩考核的内容和评分都可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知识的考核比重占20%~30%左右,实践部分的比重可占到70%~80%,其中个人实践和团队实践可各占30%~35%,学习态度考核的比重为10%。①理论部分:理论部分为笔试,考核的内容主要为安全知识,涉及到场地项目的器材、保护器械的使用及户外活动的常识和基本技能等。②实践部分:分为个人实践和团队实践。个人实践:主要为安全器械的使用和操作规范。团队实践:主要是集体项目的表现,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 4.场地器材。(1)场地:建设拓展训练基地需要三个要素:场地、器材和保护器械。场地方面,各个高校在开展拓展课程时采取以下五种形式,详见表1:
(2)器材与保护器械:据研究调查发现,市场上的拓展训练器材与保护器械都价格不菲,例如:一张“电网”的报价能达到500元,但自行制作的材料成本也不超过100元。因此,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可自行制作,能大大节省资金。保护器械部分品牌和种类的价格比普通器械要高很多。在保证教学需要与安全的情况下,高校就可以考虑购置普通保护器械,且鼓励自制部分器材。
5.拓展训练课程的师资要求。拓展训练教师的能力、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目前国内拓展市场上拓展教练的培训并不规范,据京沪地区高校经验,每个学校拓展教师多为1~2个,他们是有体育类教育背景加上多年的拓展培训实践经历,例如,北科大的窦海波,北体大的牛志培、张小青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且具有丰富拓展培训经验,高校在引入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就具备开课能力,而且实践证明,这些培训教师在上岗后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6.本校开设课程分析。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名列前茅的高职高专,也是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分广州、南海两个校区,南海校区近1300亩,坐落于依山傍水的佛山软件科技园区内,各类体育场馆面积共141355平方米,生均运动场地为10.24平方米,校体育部及学生运动队在体育工作及体育竞赛方面屡获殊荣。
学校现行的体育课为大一学生的一年制选项课模式,且体育课均在体育设施完备的南海校区进行,各项目平均每学期体育课程36学时,每节课35人左右。在保证学校现有课程不做大幅度变动的情况下,开展拓展训练课程,可利用南海校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可选取校内1~2名教师经过校外培训开设课程,从选取部分室内、室外项目(购置或自制教学设备),对器材的特殊要求不高,且相对安全的项目进行作为试点,后逐步推广。可选择课程内容可参看下表2:
课程可参照现行的学年学时数(34学时),每次课80分钟(2个学时),班级人数最好控制在30人以下,便于组织教学且课程效果佳。考虑到高空项目和野外项目所需器材及场地的限制,应加强与拓展训练公司的产学研合作,引入市场机制,逐步拓宽拓展项目的开设,同时加强校内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为市场化做好充分准备,依托高校的优势,使靠学校教学经费补贴建设的拓展基地变为自负盈亏的市场化培训基地。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1)拓展训练课程符合教育部文件的要求,并在学生心理健康、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具有优势开展拓展训练课程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拓宽体育教学的范围,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又一有效途径。(2)通过理论研究及对京沪地区8所开展拓展课程的高校及广州地区6所拓展训练公司的访谈与调查,发现相关拓展训练课程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日臻完善,对高职院校开设该课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3)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与调研,从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场地器材、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方案与措施,为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2.建议。(1)京沪部分高校的拓展课程与拓展公司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安全规范体系等为高职院校引入拓展训练课程提供了有力支持,应通过学习或培训增加体育教师对拓展训练课程的认识,推动拓展训练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使体育教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更加凸显。(2)建议高职院校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整合高校社会资源,逐步完善校内拓展训练课程的场地与器材建设,为拓展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基本保障。同时,通过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建立拓展教师的培养机制,保证课程的规范开展。(3)高职院校开设应根据各自院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与自然环境的优势,从简单易行的室内、低空项目开始开设课程,后逐步推广,同时,做好课程的安全措施保障,才能使拓展训练课程起到应有的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