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一、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谈我国职教体制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中70%左右是这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行业是主导,企业是主体,职业学校是辅助,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密切结合,考核由行业协会负责,学生具备企业学徒和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
1.政府参与,学校与企业平等对话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是:校企合作不受法律规定保护;高职院校与企业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弱势;学生实习难,实习质量没保证。在实行双元制的德国,政府部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求企业的员工必须通过职业院校的培训。因此,学校和企业有了平等的对话权,企业愿意加入到双元制这种体制中来。职业学校的设备是最好和最先进的,教室都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学校的大部分设备是企业赠送,既节省了学校的办学资金,又使得学生能够很快了解和掌握本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设备。
2.学生就业方向明确,毕业后和企业无缝对接
目前,我们国内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就是按照企业的需要培养学生。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仍然感觉方向比较模糊,摸不准社会需求,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严重脱节,整个教学过程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找不准就业方向。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定位准确——职业工人。学生学习的不是专业而是工种,学习同生产工作紧密结合。德国有国家承认的380多个培训职业,这些职业是根据国家经济产业部门与劳工界的需要而确定的,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依据经济产业部门和劳工界及学校方面(即雇主代表、雇员代表、教师代表)的商定制订各个培训职业的培训条例,最后由联邦教育文化部会同有关经济产业部门以法规形式颁布各培训职业的培训条例,既确定了职业培训的内容和目标,也从法律上规定了各个职业在企业中的培训要求。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校所涉及的学习内容都是企业日常生产所需,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过程,职业能力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3.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乐意主动学习
在德国,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决定了今后是否进入职业学校,对就业基本方向有充分思想准备,目的性比较明确。而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通过高考进来,部分生源甚至是被动进校,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目的性不明确。德国的职业教育没有学费,学生自主寻找学习机会,由于企业最愿意接受双元制培训出来的员工,因此学徒工是有工资的,由企业支付。以大众发动机厂为例,第一年的学徒收入最低达到500欧元/月,以后逐步提高,这或许也是德国学生乐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原因。此外,对于双元制的学生,老师有义务如实向学生所在企业反映学生在校情况,而对不良学生的处理措施由企业来实施,这既督促了学生的学习,又极大简化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
结合中德两国现有的这种教育区别,我们可以感觉到:中德文化各有渊源,中德教育各有所长,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是职业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在实践中学习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双元制虽好,却不是我们可以简单模仿的,我们可以借鉴双元制的设计思想,结合我们的国情,我们的校情,设计出适合于自己的职业教育模式。
二、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对我国现行高职教育的启示
为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德国政府提出了三种能力的培养观念,即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实现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或教学原则。
1.教师的组成结构
从教师构成上讲,职业学校的实训课老师和理论课老师是分开的。职业教师选拔比较严格,在任教前均在企业中任职1年以上,正式执教前还有2年的预备期,通过两次国家考试,并且具备硕士学位,才能取得教师资格,成为国家高级公务员。理论课老师除了要求受过高等教育外,还必须学过教育学。而实训课老师大都是学徒出身,需要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然后需要进修一些教育理论。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十分重要,职业院校的老师一定要督促自己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操的双师型教师,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2.教师的角色转变
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参与积极性高、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在这里,教师的作用和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变成一个咨询者或指导者。有调查显示: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耳朵听到的能记住20%;眼睛看到的能记住30%;同时看到听到的能记住50%;自己用语言描述的能记住70%;自己动手做过的能记住90%。因此,教师必须由台前退到幕后,把舞台让给学生。
结合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要做到真正的行动导向,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过程不搞填鸭式、不搞满堂灌,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该打断学生,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在错误中自己学习,自己找出正确的道路。职业领域发展飞快,要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变化,有能力适应新的工作,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放手不代表不管,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必要的指导,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引导。
3.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及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德国职业教育提倡尽可能多的实践,尽可能掌握有用的理论,在教学中教师积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显示学生的活动。要想达到这个效果,离不开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大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卡片教学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分组练习法”等都是常用的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行动导向”的教学虽然使得老师在课堂上看上去很轻松,可是课后的工作量却非常庞大。德国教师每周上课都在20节以上,他们备一堂课往往达到10页以上,甚至在教案中要计划好以5—10分钟为单位安排教学,并且确定每个时间段所用的教学方法。他们甚至会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上课用的各种卡片、彩色笔及奖励学生用的糖果等。
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是能力的开发,促进学生的脑、心、手全方位被调动起来,真正从素质教育入手,把学生的学习转化为一种“游戏”形式。让学生愉快地在
“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我们当前职业教育中欠缺的部分。由于国内从小学开始的教育模式,学生很少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想法,这就需要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德国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不愿学习、不愿表现的学生,只有不会想办法的老师”,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生活中,我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我们的教学方法和软技巧鼓励学生,引导学生。
4.教学设备的丰富多样
行动导向十分重视媒体的运用,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用图表来表示教学内容,使一些复杂深奥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做到通俗易懂,提高教学效果。理论课教室除了黑板、讲台、课桌外,还必配幻灯机、电视机、电脑、移动白板、白纸和卡片,以及必要的实验演示设备、各种教具、实物等,以加强直观教学。实习课教学时,一般为小班教学,由教师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演示后,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工作项,在充足的实验设备旁完成学习任务。
5.关心学生,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对学生的培养中,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专业能力是同等重要的,它包括工作和学习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我们现行教育体制培养的学生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不多,主要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仍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方式传授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注意到或者是刻意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上部分学生在平常的教学中根本就没有参与进来,也很少完成一个相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较难的项目,学生并没有得到锻炼,没有学习的乐趣,更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教师也要改变观念,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专业的内容合理开发一些具体的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关键综合素质能力,使教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既可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与人协作共事的能力。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我们要在实践行动导向的同时强化教师这方面的培养意识,与学生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书梅.基于行动导向型教学的中德职业教育比较[J].职教论坛,2011,(5).
[2] 王宁.浅析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1,(16).
[3] 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
[4] 牛晓燕.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及其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