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当前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深入开展项目化教学、拓展校企合作模式和加强师资培训的教改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模块教学;项目化教学;校企合作;师资培训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一直是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由于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专业性强、涉及的相关课程范围广,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如何做到既突出专业性,把握各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又考虑到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等,是困扰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如何在这些问题中寻找到平衡点,突出
职业教育特色,成为课程改革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省制定了新的汽车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汽车专业都按照新方案开始实行模块化教学,对传统的汽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添置了许多新的教学设备,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设立了相对独立的一体化专业教学实训室,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是,在看到成绩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专业课程改革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许多学生到企业以后仍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在学校训练过的项目,即使是相同的车型,如更换制动蹄片这种常规作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仍不能熟练应用,甚至无从下手。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让我们重新审视课程改革。笔者认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特别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展与完善。wWW.lw881.com
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
虽然当前的汽车维修专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但许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学科体系和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学习汽油发动机模块的学生学习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后,仍然弄不明白汽油标号的概念。笔者曾经问过学生:“不按规定标号使用汽油对发动机有何影响?为什么?”其实,这只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许多司机都能答出来,但是汽车专业的许多学生答不出来。原因是汽油的标号和性质等知识是在《汽车材料》课程中学的,而在发动机模块学习中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介绍,也就是说,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是分离的,学生不能回答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改革,首先要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而如何设置和选择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目前,许多学校的汽车专业课程改革是把课程划分为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核心专业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划分。常用的做法是把汽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模块划分为八个核心模块,分别是发动机、底盘、
汽车电器、汽车检测、制冷与空调、电喷发动机、汽车维护、维修管理等模块。在核心模块下,又根据不同的汽车结构和系统把内容细分为小的教学模块,如电气模块下面又细分为8个模块、发动机分为8个模块、底盘分为15个模块、汽车检测分为4个模块、制冷与空调分为8个模块、电喷发动机分为2个模块、维修管理分为2个模块、汽车维护1个模块,合计48个小模块。从这些模块的划分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课程被划分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块,但仍是根据学科体系的划分。其中涉及几个问题:这些划分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些内容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吗?
职业教育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培养一线工人,课程改革必须紧密围绕企业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开展,同时还要考虑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所以,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应立足“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设置课程和教学环节,尤其要针对汽车维修课程专业性强的特点,建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据此我们提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结构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现行的汽车专业模块化教学仍处在第二层结构中,主要着重于教学计划和各模块的课时安排分配,即主要是管理层面的改革,并没有解决课程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教学开展问题,如:实训项目如何开展?根据什么来开展?是做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索性实验?等等。因此,大部分教师对于模块教学过程的安排和实施仍按照原来的学科体系进行。以先讲概念、再讲结构原理、再动手实践的固有模式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缺乏教学针对性,表面上什么都教了,所有实验都完成了,但往往效果不佳、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没有与真正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各个技术训练是分割独立的和不连续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要完成的是连续作业,各项工作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他们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不是系统的学科知识,而是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和“主观”性质的知识。因此,有必要根据岗位要求,理顺各模块课程之间的关系,对各模块的内容进行重组,进一步细化模块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要求确立教学项目,使教学真正与实际岗位能力培养接轨,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具体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学习与思考,感受职业成长,在形成职业能力的同时发展关键能力,提高综合能力。所以,专业课程改革的前提在于遵照新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在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按照构建原则设立子项目,确保通过综合性案例教学传授理论知识。
深入开展项目化小班教学模式
目前,模块化小班教学已在许多学校开展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大大增加,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项目化教学的开展不够,教学项目开发滞后,使得教学过程中仍是以灌输引导或者示范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主。因此,必须在课程改革中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为理念,从传统的知识前导教学方式向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方式转变,改变教学观念,改变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做法,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岗位工作与教学任务、教学场景与工作环境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岗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用性、综合性。把课堂教学变为工作现场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完成工作项目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这些相关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操作工艺、安全操作知识、环保知识以及岗位工作规范知识等。
因此,我们在根据总体专业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了各模块的培养目标后,还应该对各模块教学内容进行项目细化,对子项目进行分解,确定项目教学内容,深入开展项目化教学,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根据实际岗位能力确定教学内容。如制动系统子模块,根据我们对维修厂的调查结果,得知针对制动系统的主要维修项目有:更换制动液、检查制动系统、更换制动总泵、更换制动分泵、更换真空助力器、调整驻车制动系统、调整行车制动系统、更换制动制动蹄片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制动系统的模块教学细化为相应的工作项目:盘式制动器检查调整与拆装,鼓式制动器检查调整与拆装,驻车制动器检查调整与拆装,制动系统排空更换制动液,制动总泵、真空助力器和分泵拆装等五个工作项目,把相应的教学内容分解渗透到工作过程中。具体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这样,根据工作过程确定的教学内容不仅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而且与工作岗位紧密联系,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来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如在盘式制动器检查调整与拆装工作项目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盘式制动器调整与拆装工作步骤、操作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安全规范和安全环保措施等实践性知识外,还必须让学生掌握盘式制动器的具体结构特点、结构型式、组成、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盘式制动器检查调整与拆装工作项目的学习,把这些相关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车型变化和技术更新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实际岗位工作中某项活动的完整过程,从表面上看是为完成某项任务或要求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但强调的不仅仅是任务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过程。从深层来看,项目任务将学生置身于职业场景,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在此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工作任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在这样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项目活动中形成和提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如何对项目进行策划和选择,如何对学生工作过程计划进行指导,如何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综合,如何把理论知识渗透到工作过程中,采用哪些合适的教学方法等,对项目教学过程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既熟悉岗位工作过程,又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广的知识面,同时还必须了解学生,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才能对学生的工作过程进行指导和教学。所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成为汽车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
加强师资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汽车专业,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掌握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心理学知识。因此,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已从单一的“双师型”教师发展成为具有“双师”资格的综合型教师。近年来,从国家到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师资培训,而且也从企业吸收了一些优秀的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有许多学校出现了高级技师这样的教师,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高级技师都能够成为优秀的专业教师。虽然现阶段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比较多,但大多数的教师培训主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而在教学能力培养方面比较缺乏。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把中职师资培养目标提高,把职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两者结合起来,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
深化和拓展校企合作模式,完善顶岗实习
职业教育直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职业教育只有依托企业的就业平台,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而且学生的就业岗位是检验职业教育效果的最好途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与职业院校是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企业与职业学校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关系,虽然许多学校与企业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但还存在与企业合作关系松散,实习岗位不稳定,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质量很难满足学生实习需求等问题,工学结合的目的难以真正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拓展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广泛发展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渠道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实现双赢,形成合力,使职业教育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阻力,职业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有科学、系统的改革思路,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把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就一定能够把专业课程改革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钱明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任务引领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
[2]陈蕾,李金明,谷荣.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2007,(35).
[3]袁玫,周海燕,马楠.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探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5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