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摘要: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与区域的产业结构相吻合。本文结合江苏省海安县产业结构现状,对海安双楼职业高级中学专业结构设置与经济产业结构吻合度进行分析,提出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吻合度
海安经济产业结构现状
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东部的苏中地区,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为上海辐射地带。近年来,海安的产业基础更趋完备,经济板块特色鲜明,已由原来的传统农业、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纺织(丝绸、化纤)、高新技术三大产业集群,锻造机械、电梯部件、电力装备、建材机械、纺织、丝绸、化纤、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十大特色板块。2009年,我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服务业迈出新步伐,以三大农业片区、四大工业片区和五大服务业集聚区为主体架构的片区经济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二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
专业结构设置情况
江苏省海安双楼职业高级中学是新中国第一所农村职业中学。1994年建成海安工业职教中心,1995年建成江苏省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1996年晋升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200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外商合资创办江苏省海安外国语培训中心,2003年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紧缺人才数控专业培养培训基地,2004年与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合作建成出国研修生培训基地,2005年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合作建成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已由最初的农村职业中学发展成现在五大门类(机电类、电子与信息类、服装装潢类、管理服务类、对口高考类)20多个专业的省四星级学校。具体的专业设置情况见表1。
专业结构设置与经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据统计,2009年我县实现农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4.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0.2亿元,增幅在全市第一,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15.2%。从总体上看,我校专业结构设置与海安经济产业结构变化方向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海安县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名播遐迩,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海安作为“茧丝绸之乡”、“禽蛋之乡”、“中国湖桑之乡”以及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才应该不少。然而,我校作为海安工业职教中心,涉农专业是没有的,因而没有培养此类型的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我校的拳头专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自1963年创办以来,从最初只有几台台虎钳到现在拥有市值近千万元的实验实习设备。该专业学生人数在全校各专业中也是最多的,除高三顶岗实习的学生外,现有493人,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22.50%。该专业在2003年就通过了江苏省示范专业验收,为本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特别是在工业比较发达的李堡镇128家锻压企业中,据不完全统计,几乎家家都有我校毕业生。但由机电一体化专业延伸开设的新兴专业,如模具设计与制造、钳工高级等,虽然适应了市场的细化需要,但由于学生人数不多,极个别专业只有几个人,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大量浪费,没有形成办学规模效益。少数专业由于脱离了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培养的人才规格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我校数控专业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专业,随着数控技术的普及,各地各职业学校都开设了数控专业,我校也投入了巨额资金,购买了大量的先进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等设备,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实训教学的要求,也培养了不少数控实用型人才。然而,由于我校培养的数控专业学生层次较低,只适合从事简单的数控操作,对于数控编程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密集型工作难以胜任,因而就业受到了制约,导致近两年招生人数锐减。
我校涉及第三产业的专业数量超过设置专业总量的60%,大大高于第三产业在海安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造成了此类专业毕业生的供大于求。由于各专业的发展快慢不一,办学资源不平衡,新兴专业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导致专业分割严重,整合程度不高,部分专业缺乏竞争力,亟待进行专业改造与升级。如我校商务日语、韩语等专业,不管在师资力量,还是在办学规模、招生数量上,都还未形成规模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种资源分散,制约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有的专业却随着经济的转暖变得异常火爆,如财会电算化专业,前几年一度有财会教师转行改教其他科目,现在,由于各厂矿企业都需要复合型财会人员,使得我校财会电算化专业学生人数猛增。
上一篇:浅谈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