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一、机械基础课程结构与性质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工程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学生应熟悉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掌握分析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能做简单的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选用标准件。机械基础课程为学生今后学习后续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是专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二、对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现代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定位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加工技术和维护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职业学校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教育基地,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加以应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现代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定位的既定目标。
三、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大多数的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统一要求多,分层作业少;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几十年来都是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几张挂图,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现在一些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也仅仅把原本应该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搬到屏幕上,教学手段变了,教学内容和效果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传统理论教学缺乏与实践环节的有效结合,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一门课程结束后,学生仍分不清哪些知识点对自己的专业最有用,更不懂某一工作岗位需要哪些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传统的理论教学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这种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担。
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1.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
所谓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倡导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支持技能的形成、解释动作要领、反映操作规范的实质,通过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更快、更扎实地学习理论知识,增长实践操作技能。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1)理论讲解。教师对教学目标所涉及的内容边讲解边演示,通过实物、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实际操作等内容的演示,让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看得见、动得了、易理解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样,在知其然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知其所以然,既巩固了知识,学习了操作技术,又了解了其科学性。
(2)项目操作。按照讲解的知识和演示的内容,巧妙设计训练项目,做好训练的组织工作,并明确训练的要求、任务和时限,控制训练过程。训练内容可以是零件结构特征的观察、机器的拆卸与安装、相关实验等。训练方式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完成模式,使学生互相促进,加强交流,也可以采取个人学习方式进行,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学习。教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学习问题进行理性的提示和引导。
(3)项目完成情况评价。项目完成情况评价分成组内自评、小组互评、组间交流总结及教师点评四个环节。通过组内自评,以评促自学;通过小组互评,以评促团队意识;通过组间交流,以评促竞争意识;最后进行教师点评,对学生做得好的给予积极地肯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或指导,对学习结果给予评定,及时给予反馈,强化改进学生学习。
(4)强化知识与提高技能。在操作与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集体指导或个别辅导,学生进行反复实践,理解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关注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使学生真正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确保学生更快、更扎实地学习知识,增长技能。
3.模块化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得很紧密,概念多并且内容很抽象、繁杂,知识点多。它综合运用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基础知识。因此,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挖掘,把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找出来,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和分析。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模块,确定每一模块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建立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
以《机械基础》第五版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为例,这章节要求学生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用途,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这几个知识点。笔者几经琢磨,在授课过程中,将这部分内容划分为四个教学模块。
模块一,通过学生大量收集资料,加深对平面连杆机构的用途的理解。平面连杆机构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扩大对平面连杆的信息量,首先课前要求学生在网络上以学习组为单位收集平面连杆机构应用的例子,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比较哪个组找得最多、最准确。最后老师作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做法,使学生觉得机械这一生硬、抽象的概念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平时常见的机器中,从而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模块二,通过笔者自制铰链四杆机构教具。通过教具,一目了然地把四杆机构的组成介绍清楚,生动形象地演示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点,分别取不同的构件作机架便可得到3种基本类型——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并动态展示出3种机构的不同之处,这样就为如何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作了很好的动态补充。
模块三,通过学生亲自操作缝纫机,攻克死点位置难题。死点位置是这章节的难点,笔者在处理这个难点时采用让学生每个人都亲自使用缝纫机的方法。由于学生都没有使用过缝纫机,很多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踩不动或反转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学生非常想知道答案。这时笔者把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位置的原理图展示出来,讲清出现死点位置的原理,然后再告诉学生采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踩不动和反转的问题。这样形成了:出现了问题——找出原因——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里,轻而易举地把这一难点内容攻破。这样理论知识、操作知识有机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模块四,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曲柄滑块机构的内燃机汽缸、导杆机构的手动抽水机机构和自卸料汽车卸料机构。通过课件动画的形式,有动作,有声音,图文并茂,形象逼真,使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铰链四杆机构演化后的用途。
4.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1)建立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把授课教室与工作操作室放在一起,使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到机械实物,增强了情境教学的氛围,对提高学生的感性意识及方便教师和学生动手操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专门化教室必须具备充分的教学条件,如包括黑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有足够的实验或实训操作工位等。
(2)多渠道开发教学模型和工位操作。以机械基础第四版为例,第一章到第六章属于机械传动部分,第七章到第九章是常用机构部分,这两部分内容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的演示分析其结构、类型、用途及工作原理。因此,在机械基础一体化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模型,模型的开发可以购买部分与教材匹配的,可以自制一些,可以到附近企业购置一些废旧的设备,还可以利用动画仿真软件仿真一些模型。第十章到第十三章,介绍一些是轴及轴系零部件,包括键、销、轴承、联轴器的结构、特点、用途及安装。在这些章节上多安排工位操作,通过安装拆卸加深学生对这些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用途的理解。
(4)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机械基础课程是研究机械“运动”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让教材内容“动”起来?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加入到Powerpoint课件之中,可以把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液压传动等这些章节的内容,做成动画课件的形式,通过鲜艳的色彩,配上重点文字描述和解说,这样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对机械动作的感性认识,使难以讲授的内容变得简明易懂。同时利用多媒体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于活跃学生思想、拓宽视野、开拓思路、丰富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
(5)组织学生到实习车间进行教学。数控专业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车间实习都知道车床有很多不同的转速,16r/min,450r/min,1400r/min。在学习滑移齿轮的应用时,可带学生到实习车间观察机床的变速箱,学习滑移齿轮的工作原理。讲到铰链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时,可带学生到实习车间认真观察牛头刨床和插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牛头刨床的进给动作,发现进刀时慢,退刀时快的运动特点,更进一步了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在讲轴承、联轴器时,教师可带学生到工厂的装配车间,参观工人师傅的装配过程,观察装配过程的动作要领,了解工人师傅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的企业文化精神。
五、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1.要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
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使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形成积极的情感,教师必须要提高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使自己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严谨的治学态度。
2.教师要进行精心的课前准备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就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对机械的直观认识。因此,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巧妙设计训练项目及提高项目的趣味性上,改善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现场,以教学内容和现场条件为依据进行精心的课前准备。
3.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现代化信息处理方法
要准确、逼真形象地制作出一个课件,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很多软件,比如Flash、PowerPoint、AutoCAD、Authorware;还要有视音频、数字图像和文本等素材处理能力。
4.教师要有很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题学生分散活动多,动手操作多,讨论评价多。这要求教师有很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控制好课堂气氛和节奏。
“机械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必需、够用”为原则的模块化教学,使用专业化教室,通过直观教学法,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基础课的兴趣,启发了学生思维,扩大了学生的认知空间,为学生今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