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短短十几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云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微博、微信、QQ空间、人人网等社交网络平台悄然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媒体时代已然到来。社交网络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交际、学习和表达方式,还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和思想道德水平。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徐艳国说过,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是否使用的问题,而是重点解决如何用、如何用好的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在新媒体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对于新媒体时代的界定,至今没有定论。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媒体形态也在发展,广播、电视、手机在刚出现的时代都是新媒体。对于新媒体时代,笔者认为可以定义为以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以传播短小即时互动内容为特征的时代。作为一种新媒介,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使用便捷,时效性、互联性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只要有网络信号的地方,都能随时随地发表看法,关注与被关注。
2.信息的发布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随意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任何信息,信息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这就是所谓的自媒体时代。
3.信息传播快,受众广。2012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达到2.5亿,使用人群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1.“人人都有麦克风”。新媒体时代也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发言权。网民通过使用新媒体真正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评论、分享经历、展示个性、抒发感情,其参与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同时,互联网使信息从发布到收听的过程所用时间几乎为零,不仅激发了发表者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收听者的参与度。
2.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相对于报纸和电视,社交平台以其独有的及时性、互联性、新鲜性脱颖而出,成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快捷途径。从国家大事到民生问题,从科教文化到娱乐八卦,从新闻热点到头版头条,通过新媒体,网友可以第一时间接收信息,对感兴趣的事件或话题进行转发或评论,这些信息在短时间内就能使更多的网民关注和收听。这样的机制不仅激发了发表者的积极性,而且给公众提供了更多更快的获取信息的渠道。
3.人际交往的新平台。社交平台是一个虚拟的交际圈。在这个圈内,通过增加粉丝和听众,扩大交往圈;通过站队、声援、转发,寻找同盟者。虽然相互之间不认识,但是彼此关心,相互关注,开创了新的交流、交际、交友平台。
三、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对任何事物都得一分为二地看待。新媒体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精彩,但也伴随着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大学生德育工作。
1.对传统德育工作模式的直接挑战
传统的德育工作都是面对面的谈心、直接的说教。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直接改变了这种工作模式。学生有问题不一定直接找辅导员沟通,更倾向于在社交平台上寻找答案和解决办法,极易导致我们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学生更喜欢平等的交流环境,办公室这种相对严肃的环境不容易让人接受,这也会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降低效果。
2.对德育内容的直接冲击
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具有及时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处在一个开放的公平的空间,接受信息的时间差距消失,这就导致教育者以前占有的信息优势不复存在,有些可能会出现倒转,教师的权威性在下降,教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3.德育效果预见性降低,结果不可控
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学生缺乏理性思考,很容易受他人的观点和情绪影响。尤其是一些人为的虚假信息很吸引眼球,极易使大学生成为盲目的传播者。另一方面,多元化的社会加剧了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各种思潮的冲击,尤其是敌对势力、反华势力的恶意攻击,极易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会导致德育效果预见性降低,结果不可控。
四、“三位一体”搭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工作平台
1.主动占领“发言席”,建立官方账号
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使用的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首先,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和辅导员要积极建立官方的账号和平台,搭建好与学生交流、开展德育工作的载体。其次,由于网络是虚拟的,真假难辨,要通过实名认证,增强公信力和信赖感,敢于发布权威信息,增强凝聚力,增加关注度。再次,要做好网络平台的顶层设计,积极开展话题讨论,及时更新内容,避免阵地“荒废”。最后,为防止将平台建成一个人的独角戏,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抓住学生所思所论,引起更多的关注。
2.着力培养“发言人”,引领青年思想
培养“发言人”首先要有人,要在网络德育工作阵地建立起来的基础上,组建一支维护、管理阵地的网络宣传员队伍。发言人队伍应当包括从事德育工作的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常年活跃在网络上的普通同学。网络德育工作任务繁多,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必须有明确的分工。辅导员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板块的设计、知识的分享、热点话题的讨论,积极引导舆论导向,引导青年思想,不信谣,不传谣;网络宣传员要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做好上级单位发布信息的跟帖和评论;要着重培养一批学生当中的意见领袖,依托他们感化学生,感染学生,引领思想。意见领袖应当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在国家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敢于辟谣,善于辟谣,以正面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 增强正面控制力和对青年的思想引领。
3.积极控制“发言权”,树立网络品牌
新媒体时代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要想吸引更多的关注,产生更大的影响,就必须树立网络品牌。譬如,没有人会质疑《新闻联播》播出的信息的真实性。高校德育工作也要打造网络品牌,控制发言权,树立话语权威。同时,密切关注大学生
经常聚集的网上交流平台,扩大舆情信息的搜集渠道和范围,及时挖掘时政、教育、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舆情信息,加大对正面事件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放大精彩评论。另外,要积极推动网络实名注册,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加强网络平台监管,号召文明上网,做好正面引导,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作为一种媒介,应当担负起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新媒体时代可敬而不可怕,可用而不可弃。尤其是从事德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更应当创新思维,迎接挑战,做好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曦.微时代的微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3,(11).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2012,(1).
[3]宋晨宇.微博的传播特征与舆论引导策略[J].今传媒,2011,(12).
[4]李婧迟.试论微博流行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12,(2).
[5]司忠业.自媒体时代与青年文化“快消”现象[J].当代青年研究,2012.
[6]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机遇和挑战[N].光明日报,2012,(3).
[7]黄超.高校对“微时代”挑战的应对及微博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探讨[J].柳州师专学报,2012,(5).
下一篇:职教专业教学法的方式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