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一、讨论式教学的必要性
受信息化、网络化的影响,当代学生的发展呈现出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样化、价值目标分散化等新特征。如何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理论,冷静、客观分析和认识社会问题,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德育课必须完成的任务。一直以来,受到传统单向性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被忽视,无法发挥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育功能。因此,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推动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引导性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很好地弥补了讲授法的缺陷,真正发挥了德育课的教育功能。
二、讨论式教学的程序设计
讨论式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教与学之间的双向互动实现提升德育效果的目的,这一过程包括问题设计、学生准备、课堂讨论和理论总结四个具有相互关联性的环节。
(一)设计问题
要将学生吸引到德育课中,并使其成为主要的参与者,教师必须完成一项基础性工作——问题的设计。这一环节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又要稍高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考虑下面三点:一是问题的实际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是讨论式教学程序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这一过程的落脚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材料很多,教师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目标规划等因素,选择的材料、案例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尽可能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二是问题的开放性。德育课是一门满足于现实需要的、开放性的课程,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能够包容不同的答案,引导学生从宽角度、多方位、深层次去思考、分析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知识,提高理性认识。三是问题的启发性。具有一定难度和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因人而异,设计深度层次不一、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总体上激发学生追问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扮演“主角”而非“观众”,这种参与首先体现在课堂讨论前的准备过程中。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各个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意愿自由结合,且各个小组的成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每次讨论问题不同,可以重新自由选择组合,这种分组方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其次,明确小组成员职责。明确小组各个成员的内部分工与职责,对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课设计的内容繁多、任务艰巨,为了能顺利完成讨论的问题,小组成员应该分工明确、共同合作。再次,通过讨论达成小组共识。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讨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碰撞。在讨论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小组成员达成一定共识,为接下来的进一步讨论奠定基础。
(三)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师生双向有序互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前期准备的课堂展示,更是讨论式教学在德育课中应用能否成功的关键。课堂讨论能够给学生思想交流提供一个可以相互“论剑”的平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展示自我,不仅能够训练有逻辑的表达、得当的举止和良好的风度等,而且能够通过倾听汲取他者的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讨论式教学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但并不否定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协调作用。教师的有序引导,既可以让整个课堂讨论在和谐氛围中有序进行,也可以给每个学生相对均等的机会。
(四)理论总结
由于受到知识广度、能力水平和思维方式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很难依靠一己之力将讨论的成果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因此,教师在讨论之后的理论总结非常重要,不仅要将抽象的理论学习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还要将具体的交流讨论进行升华,总结到理论的高度。教师要统领整个讨论过程,不仅为学生提供方法论指导,而且引导学生将探讨的理论具体化为丰富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实际行动,最终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的。
三、讨论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从讨论内容看,须注重讨论问题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德育课最忌讳与现实脱离,故意忽视甚至不敢回应社会热点问题,会导致德育课的“形而上学”和“无用”。因此,讨论式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普遍关心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及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在搜集资料、汇总资料、讨论话题中培育道德认识,加强道德修养,并在这一过程提高从多层面、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从教师角度看,须注重角色转化
讨论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差异在于,前者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让课堂讨论沿着预先设置的轨迹运行,不至于讨论跑题或者难以深入。同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和诱导,当学生思维处于困境时予以点拨,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特征,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从学生角度看,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问题意识
讨论式教学需要学生有质疑精神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样才能产生学生感兴趣的讨论话题。教师要保护、引导和激发学生对新情况、新变化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宽容和鼓励学生对既有的、权威的观点和解释持批判和质疑的态度,大胆创新。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善用自己的认知结构,用自己的视角去质疑任何现成的东西,形成独具个性的解读,培养学生批判精神。要使学生能够乐问、善
问、会问、多问,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问题意识,才能更好地完成讨论式教学,真正提高德育课的教学质量。
(四)从教学环境看,须注重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教学环境
讨论式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使用夸奖、微笑和鼓励激发学生的潜力,师生共同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讨论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并给予引导,在倾听中实现交流和沟通,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用真情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之间也要互相尊重、理解,让讨论就像聊天一样轻松、悠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对话,学生可以就教学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向其他同学或老师提问题,可以讨论、争辩,这样民主、宽松、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为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创造了条件,真正实现德育课的教育功能。
(作者单位:江苏广播电视学校)
上一篇:中职营销课程校本教材开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