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摘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作为专业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教师只有结合计算机课程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年教学探索,总结出理论讲授法、现场演示法、实作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法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成绩欠佳的应届毕业生,还有一些是有过打]:经历的往届生,他们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基础差,知识层次不一,对学习毫无兴趣。因此.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便成为中职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笔者担任中职学校计算机号业课教学已有十多年,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结合计算机课程的自身特点,总结出几种有效的方法.将这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可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理论讲授法,化难为易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问内获得大量而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计算机这门课本身比较抽象.有不少基本概念和理解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令学生感到枯燥、理解记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肓,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特点,将抽象、费解、空洞的教学内容表述得生动、浅显易懂,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二任务的“计算机工作原理”,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程序和数据由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输入到电脑,存放在存储器中,然后将这些数据送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运算后再将结果返回到存储器中,最后南输设备(显示器)显示出来.控制器在整个运算的过程中都在发出指令,协调各部分的r=作。”这样的讲授,学生一定不会听明白.更不会乔懂。如果教师把计算机比作人的大脑,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鼻等感官输入,相当于电脑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捕仪等)。人脑能够记忆并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相当于电脑的“主机”。人脑中的信息要南口、手输,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把主机及内存比作人的大脑.书本比作外存.以此来启发学生,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这一如识点时,要求学生了解“于文件夹”和“父文件夹”的慨念。我们可以利用“背包——钱夹——钱”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钱是放在钱夹中的,所以钱是一个“文件”,钱夹是一个“文件夹”:钱夹又是放在背包里的,所以背包也足一个“文件夹”。但两个文件夹中背包是装钱夹的,所以它针对钱夹来说,就是“父文件夹”;钱夹是被装在背包里的.所以它针对背包来说.就是一个“子文件夹”。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我们除了可以这样举例讲解外.更好的方法是可以让学生通过“新建文件夹”和“在父文件夹中建立子文件夹”的具体操作来理解“父文件夹”和“子文件夹”之问的关系。
再比如讲“只读存储器”和“读写存储器”时,可以用银行存钱、取钱来比喻读和写的区别。如此之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主要是看教师如何灵活运用好讲授法,让理论教学摆脱填鸭式教学的老路。
二、现场演示法,化抽象为具体
理论课只用讲授法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如果纯粹足口头上讲解的话,学生一定会觉得枯燥、烦闷,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对所学的知识也不好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用演示法加以辅助,使之生动形象。
演示法是教师运用实物、教具或教学设备(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和计算机等)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获得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维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感性材料。为了让学生科学有序地观察发现、充分感知和理解这些材料,教师的演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颖生动的课件演示和示范.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好的演示,往往使学生过目不忘,有助于学生牢圊地掌握知识,激发其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很多刚进职高的新生毕业于农
村中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他们虽然上过信息技术课,但根本不熟悉计算机,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第一章时.教师讲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这些学生对“示器、主机、主板、cpu、内存”等名词模糊不清.教师不如把学生带到实作室,针对具体的部件具体阱解,这样效果会更佳。
同样,在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我们可以用flash做一个动态演示闭,将整个运算的过程通过箭头的指向一步一步地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实物,学生也好理解。当然,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这个工作原理.教师还可以采取角色表演的方法:找5个同学,分别扮演输入设备(如键盘)、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再找几个同学来扮演数据,然后让这些“数据”扮演者在“控制器”扮演者的口令下进行移动。这样的演示方式,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进行学习和了解。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
三、实作练习法,化知识为技能
新课程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尤其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只是在理论上泛泛地讲解,学生很可能什么也听不懂。就如同学游泳,如果我们只在岸上学习游泳的理论、游泳姿势、游泳技巧,而不下水实践,那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计算机的学习也是如此。计算机学科以实践为主,上机时间占70%,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体会计算机的奥妙。教师要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给学生留下实验题目并及时指导.做到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大家可能都会有类似的体验.对于有些操作规程,比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听起来或看起来觉得挺简单,但在自己实际操作时却觉得非常笨拙,这时才感觉到原来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而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就会从内心感觉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神秘。也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自己动手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不会成为“口有理论.动手无能力”的“理论家”。
学生在学习五笔字型打字时,记忆字根困难.导致打字速度很慢,天天打字也会觉得很枯燥.慢慢地热情下降,变得不耐烦。为帮助学生记住字根,活跃气氛,笔者把字根表编成顺口溜。并将一些生动的故事和有意义的寓言故事建立文档.然后要求同学们通过“打字高手”程序进行录入,并将结果同步显示。这样的方式,营造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产生了竞争意识及奋斗目标,原本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的竞比,学生的打字速度有明显提高。
四、任务驱动法,化“学”为“用”
计算机课是职高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都存在着“不知道该怎样学?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的知识又能做些什么”的问题。“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任务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空间。
在教学word“图文混排”时.考虑到中职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都有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于是,笔者预先设置了任务:请同学们自行设计一张贺卡。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搜索各种资料与图片,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教师、查阅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如何在word中捅人图片与艺术字、如何设计版面。
而在excel教学中.笔者先请计算机班的学生帮班主任老师一个忙:在规定时间内,将班级所有同学期末考试的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将计算机成绩大于95分的筛选出来.老师给予表扬:另外再制作一张课表。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马上积极行动。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自我价值实现与内心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要做好作品的评价,评价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发表一下对作品的看法,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再总结出学生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