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职业教育;产业集群;校企合作
论文摘要:校企合作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针对九江市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亟需大量高技能人才的新形势,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前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曾说过,德国人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经济复兴的两条重要原因。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可以说,职业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成败。
目前,九江市沿江工业带建设正如火如荼,“一核、两轴、六板块”正逐步推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项目建设捷报频传,六大产业集聚(石化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电子高科产业集群,冶金建材产业集群,纺织化工产业集群,
船舶产业集群)已渐成规模。大产业离不开一批高技能人才,而我市高技能人才现有多少呢?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高级技工1.36万人,技师3300人,高级技师仅65人左右。技术工人占就业人员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多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左右,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必将直接影响我市沿江产业带的开发和建设。因此,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特别是面向六大产业集群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由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职业院校,因而大力建设职业院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体制不断完善,办学环境不断优化。市区3所高等
职业技术学院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校生人数都超过万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实现了江西省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但从当前我市的中心工作来看,我市的职业教育存在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职业院校所设的多数专业与六大产业集群不匹配,职业教育未能很好地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建议:
一、职业教育应与产业集群发展对接
1.职业教育要与产业集群发展对接,必须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加强紧缺人才重点专业建设,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需求办好特色专业。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调整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依据九江市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的重点特色专业建设规划,高职院校应以主导产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全市
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特色专业、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二是统筹规划中职专业结构布局。按照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结合区外市场紧缺人才需求状况,充分发挥各校办学优势,优化中职教育的专业结构。重点建设农业科技、
现代制造业、旅游服务业、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专业,力争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业。三是院校之间应加强协作交流,突破行业部门之壁垒,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各校品牌专业。
2.开拓校企合作培养新途径。一是以九江各类职业院校为主体,鼓励院校与支柱产业联合办学,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以企业中长期发展人才规划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共同制订培训方案,采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形式实施培训。九江技工学校紧紧围绕“用工”做文章,开展了“互为基地”、“定向培养”、“送课进厂”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如与491厂、思麦博有限公司、昌河汽车等企业的合作,值得借鉴推广。二是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硬件条件、人才优势及骨干企业的市场经验、技术优势,集聚整合我市支柱行业的技术研发力量,产学研结合,共同搭建产业科研发展平台。“江西省
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便是一个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的范例。该研究中心主体由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江州联合造船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九江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九江银星造船有限公司、九江翔升造船有限公司等骨干造船企业和九江金饧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构成。中心下设舰船技术信息部、舰船数字设计部、舰船数字制造部、展览展示工程部、船舶经济开发与研究部等5个部门和1个秘书处。各部门人员主要由参与单位人员构成,秘书处主要协调与省、市及各船厂之间的工作。中心充分利用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和我市骨干船舶企业的人才优势,一方面为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另一方面为企业培养设计与管理人才,包括在职培训、短期培训和学历培训,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为企业劳动者进行船舶类特殊工种职业技能进行培训与鉴定,缓解企业高技能人才紧张的局面,为企业分忧。这些举措将大大提升我省造船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值得推广借鉴。
3.大力创建培训基地。现代社会的发展,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已经成为人们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成为社会弱势群体改变生活命运、增加家庭收人的重要手段,成为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根据九江化工、机械、电子、化纤、纺织、造船等支柱产业发展要求,依托大型骨干企业与技术学院的联合办学,选择性地建立几处布局合理、技能含量高,既面向院校又面向社会提供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根据我市职业院校校园面积都不够大的特点,我们建议培训基地应该建在企业内,培训基地可由各类职业学校共享。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充裕的实训资源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的物质基础。某些设备先进的车间就能成为某校的实训室,学生实训与对外承揽加工业务相结合,实现了实训和资源充分利用的良性互动。
二、发挥政府主导职能,加大对职教的支持力度
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发展职业教育不能单靠学校的努力,必须学校、企业、政府协调一致,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办好。要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就业抓民生”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性机遇,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主动牵头,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姻当红娘。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已经向世界证明职校必须与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新加坡的职教经验更值得我们借鉴。在新加坡,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任教,教师到企业挂职,职校与企业的合作亲密无间。目前,职业院校非常愿意与企业合作,但由于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还需政府及职能部门更多从中牵线搭桥,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如能全面实现校企合作,职教缺少实训场地和设备的问题,专业师资缺乏(尤其是民办职校)的问题,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同时,企业也能招到更加适合自己所需要的员工。校企合作,必须有政府的大力倡导、政策支持和积极协调,学校单方面努力很难达到要求。
2.为职校排忧解难,加大对职教园区建设的支持。我市中高等职校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校园场地不够或者根本没有场地,这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市3所高等职业学院在省内外已颇具知名度,但由于3校的校园面积都不大,招生人数已近极限,难以更大发展。九江职院、九江职大、江西财院3校的占地面积分别为475亩、409亩、356亩,而南昌的蓝天学院校园面积据说有两千多亩,我们3校加在一起只有半个蓝天学院大。按我市“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
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将达6万人左右。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九江市技工学校由于面积过小,不得不租用已废弃的破烂不堪的原石化技校校舍。我市的几所民办职校则完全是租地办学,没有自己的办学场所,民办职校就不可能对实训基地和设备有大的投入,民办职校也就不可能得到大发展。所以,场地问题是严重束缚我市民办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们建议:(1)打破系统、部门壁垒,积极支持省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市县职校或企业的兼并整合,使省属职业院校进一步做大做强。(2)加大对公办中职校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例如,市政府给科技中专在龙门校区划拨了300亩土地建设新校区,目前学校已争取到国家发改委建设资金300万元、省示范学校建设资金300万元,但这600万元国家专项资金按规定地方财政必须1:1配套投入,否则不允许使用,甚至收回。政府必须给予专项经费投入,以支持新校区的建设。(3)将民办教育纳入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中,支持鼓励民办职校进入规划中的职校园区。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外地某些地方的经验,免费给民办学校提供建设土地。
3.强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反映了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应当具备的资质,持证上岗,保证其具备必要的素质、知识和技能,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的法律保证。从制度上保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广普及,职业教育才能在社会上确立应有的地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5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