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立足现实有“的”施教——中等职业教育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论文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文化课 课改
论文摘要:中职文化课课改一直是个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是该领域参与者的努力方向。“立足现实,有‘的’施教”的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探索。该模式的思路很简单,关键是大胆实践,细心实施。而以学生现状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文化知识运用的能力为原则的指导思想则是该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文化知识运用的基本能力是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的基本目标。”这一目标是科学有效的,也是客观的。但笔者在十多年的一线教学中,却很难说真正完成该目标。归纳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整体文化素养较差。大多数初中文化课欠账太多,在有限时间内赶上并达到目标很难;加上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很难对其提出统一要求。二是许多学生不认真上课,教学计划很难完成,教学效果微乎其微。教师的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也就很难用心投人到教学工作中。
中职文化课课改的难题该如何破解呢?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立足现实,有‘的’施教”的教学模式,在此与各位同仁探讨。所谓立足现实,是正视上文所述的学生状况并以此为前提实施教学;有“的”施教中的“的”即目标,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不同层次的教学,使他们在现有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目标中的“以能力为本位”、“提高基本能力”的要求。该模式可行的前提有两点:一是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二是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差异。当前中职学生确实具备这两个前提。众所周知,国家近几年对中等职业教育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相当大,比如允许中职生参加高考升人高等学府深造这一政策就会吸引一部分文化基础好的学生通过努力人高一级院校学习。而另一部分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其目标很现实,就是能学到一技之长,获得就业机会。这样一来,就可以大胆实施以下教学模式:文化课教学不再分专业单独上课,而只分升学班和就业班,以大班形式上课。简单一句话,即分班上大课。具体步骤如下。
一、调查摸底分班
要分班必须先摸清学生的真实情况。这项工作在新生人学时就要开始:从学生的初中档案了解其文化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求学目标;借助摸底测验掌握其真实水平;结合对家长和初中老师的访谈了解其综合素质。经过以上的前期准备,本着客观、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升学班和就业班。
二、教学大纲编写及教材选配
班级分配完毕,下一步的重点就是编写教学大纲。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所以,要组织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根据学生状况编写本校的教学大纲,但必须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大纲为准绳。我们的原则是升学班的大纲基本不作变动,因为将来高考试题的命题是以此为依据的,所以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就业班的大纲则要有大的改动,侧重点要放在技能训练和能力提高上,为学生将来就业打基础。我们学校是本着实用性、技能性、可行性的原则编写就业班的大纲的,比如语文课增加应用文学习及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为人处世等方面文章的选用;英语增加口语训练及专业术语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等。
在校本教材选编上,按照大纲的要求,升学班按教育部指定教材教学,就业班以指定教材基本篇目为参考,在教学要求上降低难度,并在知识面和能力训练方面增加要求,同时增加就业信息、人才素质等内容相关篇目的选编。
三、教师的选配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关系如何实现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升学班,选拔精通业务、富有经验的教师为主;在就业班,则以年富力强、勇于探索、富于激情的青年教师为主。当然,配备教师队伍同样应本着“以人为本”和自愿的原则。
四、成绩考核办法的革新
由于教学大纲和目标要求的不同,必然要在学生考核办法上有相应的变革,特别是对就业班学生,不能单纯地以考卷成绩来评判其成绩,而应该更多地从口语表达、写作、随机应变的能力等方面设置考核的内容,原则是设置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达到的一些考核项目。比如将模拟招聘会现场、现场作文、讲故事等众多形式的考核作为其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方面可以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保证人人有提高,个个有进步,从而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五、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在新的教学尝试中,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分班初期学生不稳定,经常出现升学班和就业班学生来回转班,这是一种自然磨合的过渡期。往往有个别同学凭一时意气选班,可上了一段课后,感觉赶不上课或不适应教学方式,所以要求转班。在实践中,往往是升学班转就业班的多,这是因为就业班上课方式灵活,压力小。这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如果学生基础好,升学几率高就应劝告其踏实学习;如果基础不太好,又不能安心学习,就可以调整到就业班。
2一个别教师在排课时可能会有情绪,不愿意给就业班上课。这就要求学校在激励机制上有所建树,既要通过宣传提高教师的认识,从而达成共识,产生合力,又要合理进行利益分配,调动教师积极性,以产生动力。对于口语课、实践课等特殊课堂教学要针对教师投入的精力、时间给予合理公平的酬劳。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校内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以上是中职文化课教学新探的基本框架,其中还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但在我们近两三年的实验中,笔者总结出至少应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成效:
(1)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态度发生显著变化。由厌学到想学,学生学习的态度逐步变得稳定、健康。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以显现。
(2)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教学思想更富于创造性,一定程度上达到“教学相长”的状态。学生愿学,教师自身的价值得到实现和提高,从而更积极地投身教学。
(3)学生的文化基础和能力得到提高,专业技能也得到提高,为未来成才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5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