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 >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摘要:陶行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从多方面践行着陶行知的思想。文章从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阐述了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倡导生活教育,提倡平民教育,推进师范教育。在他的一生中,始终进行着不懈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他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今天,我们所进行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从多方面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与观念。

  有利于社会、个人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观

  课程目标是学校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职业学校的课程目标应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应围绕职业素养教育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坚持认为,学校教育应以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依据陶行知的思想,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首先应定位于培养符合社会、行业、职业需求的“真人”。在课程目标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培养,通过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着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陶行知主张,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要按时势进行,根据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为此,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必须以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业岗位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不仅注重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应注重学生后续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会不断变化,人们转换职业也将更加频繁,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时必须考虑个体未来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陶行知曾经在《生活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变化,人生需要发展。因此,教育应该是终身的,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更要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支撑,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符合行业、职业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观

  陶行知认为,职业教育以“生利”为目的。他进一步指出:“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要培养能够“生利”之人,就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联系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定义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在揭示生活教育本质特征的同时,也说明了课程源于生活、从属生活、服务生活的道理。依据陶行知的思想,首先,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岗位为切入点,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围绕职业能力需求以及课程目标选取课程中的案例、实验、实训和各类课堂活动;其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对原有的“以知识逻辑为线索”的课程内容加以序化与重组,形成“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促进职业教育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促使学生掌握“生利”的本领。
  以岗位实践为主线,强调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一体化在陶行知看来:“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职业教育应特别强调实践教育,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做”的能力,切实给学生以一技之长。在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过程中,应打破学科界限,以岗位实践为主线,随着工作过程不断展开,不断吸纳和整合学习内容。在课程内容上,以应用为主旨,面向职业活动渗透理论知识,按工作过程、职业活动规律构建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有机组合。
  以综合素养为核心,注重人文教育与个性发展并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认为,学校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学生的兴趣。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传统的技艺型人才培养有着本质的区别,人文素养教育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对于职业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的文化基础课,应按照职业教育自身的要求,课程形式活泼多样,课程内容广泛浅显,让学生获得更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其次,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以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潜能,设计多样的、可供选择的特色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平等、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观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职业教育由于起步较晚,教师在教学上更多地沿袭了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方法。因此,课程改革要想取得成功,教师在实施课程内容过程中观念必须转变,方式必须改变。
  课程教学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陶行知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即教学生学。职业教育必须以能力为本位,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习得经验,根据学生“学的方法”来调整自己“教的方式”。陶行知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方法,反对灌输式教学方法。对此,我们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也应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不是拿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把实现工作任务的方法、途径教给学生,促进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基于以往的经验,自己找出最佳方法。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工作任务的过程、步骤,了解理论支撑,掌握技术方法,形成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课程教学应注重行知合一,手脑并用在教学上,陶行知明确提出“教学做合一”,他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倡导有意义的“做”,在劳力上劳心,手到心到才是有意义的做。职业学校教师应大胆改革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引入项目教学。教师设计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工作环境。教师组织教学围绕工作项目,指导学生在完成工作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真正实现学生先“做”后“知”,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论的教学论,他主张教师应“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不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应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本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模拟情境教学;利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学;围绕工作实例进行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讨论式教学等等。

  课程教学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指出:今日主流教育家,必须“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身必须首先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身必须首先具有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历来强调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他认为,要担当起改造中国的重任,必须具有主动性、自觉性,必须是创造型的人才,他把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的宗旨。因此,在实施课程过程中,职业学校教师要善于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如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进行教学;利用电子阅览室,进行网络实时教学;利用网络与学生搭建课外实时沟通的博客等等。在各种形式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所反映出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要密切关注,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构建多元的、关注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观
  课程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检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手段之一。著名教育评价专家佛尔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教师挫折感强,因此,职业学校更应建立“教—评—学”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促使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此不断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以多元评价策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促使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是课程评价的主体之一。陶行知反对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评价制度,反对“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做法。他指出,当时“中国现代之会考制度”是“自杀杀人的制度”。陶行知先生极力反对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的指标。因此,课程改革同样应倡导对教师评价的客观性,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使教师得到同步成长。
  教师的多元评价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首先,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评价可有学生参与、家长参与、社会参与,通过开各类座谈会、开通网上评教系统、征文、家长问卷等方式,让教师多方获得发展信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其次,对职业学校的教师评价,不仅要求有“德、能、勤、绩”四方面的内容,更要求教师达到“双师”标准、能够参与各类课程建设以及专业建设,通过多元的评价指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再次,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评价应采用多元方式,比如创设“每月大讲堂”,写学习笔记心得,开展各类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在打造学习型校园、构建研究型群体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多元评价方式,优化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行知主张,课程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张创造性地进行考试:“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职业学校对课程评价应秉承科学性、激励性、创新性、动态性的原则,评价方式从单一逐步走向多元。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原则,职业学校更应全方位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其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应发生很大转变。首先,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转变观念。评价学生不是为了评定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果,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其次,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评价内容应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单一评价学生所掌握的基础性知识转向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了知识与能力、是否掌握了过程与方法、是否获得了情感与价值,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次,在评价学生时,教师可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传统评价方式与现代评价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作用,全方位地关注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中华.陶行知的生活课程观及其当代启示[j].教育探索,2009,(10).
  [2]林永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特色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7,(6).
  [3]张伯兴.陶行知的课程观及其现代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5598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