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政金融
城镇化趋势下,农村财政金融问题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有着较大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三农”问题更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是促进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城镇化趋势下农村金融如何更好实现发展的问题,并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变革,使其更好适应当下农业经济发展需要。
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成为当下经济建设的重点问题,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商品化经济发展,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是重要支柱,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随着经济发展,靠国家“输血式”的方式进行农村经济建设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发展需要,并且国家财政投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毕竟有限,如何以多元化的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对城镇化趋势下的农村金融研究,主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农民收入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注重探索适合农业生产特点和搞活农村经济的金融发展模式,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农村金融更好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2 当前农村金融的现状
当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主要以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以及金融约束为主要表现方式,其具体特点即是对农村信贷进行相应补贴,注重农村金融发展以农村经济发展实践情况为依据,并且根据农业市场发展状况进行金融补贴。这种发展模式,是由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决定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因素在里面。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商品化程度较低,以“农业信贷补贴论”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模式,其金融经济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补贴。在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国家以“输血式”的方式支持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巨大作用,市场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成为当下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滞后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显得十分不利,这样一来,农村金融发展模式迫切需要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下农村金融发展的有效方法,成为国家关注的首要问题。
3 城镇化趋势下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金融边缘化和资金缺口大
农村金融边缘化和资金缺口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了供需发展不平衡这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农村金融资金缺口较大,国家政策以及社会金融机构并未将农业发展作为金融投资的首选,甚至对其进行了边缘化政策选择。我国农村金融边缘化和资金缺口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金融机构获得社会投资较少,资金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农村信用社为主,只能够维持正常的农业生产,想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经济,十分困难;第二,人情贷款现象较为严重,并且金融机构管理制度较为落后,从而导致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较差,进而影响到了金融机构整体实力,使其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第三,农村金融边缘化现象较为严重,在进行农业贷款过程中,将农业贷款挪用,用作于非农业发展。这一做法,导致了专项资金被挪用,农业发展得不到资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第四,农村金融的发展模式具有地域化特征,通常有着信用社“一家独大”的发展模式,而且金融边缘化导致大型商业银行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持不足,农民想要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几率较低。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额度较小,除了维持正常的农业生产之外,很难进行商品化经济发展。
3.2 信贷支持力度低
“三农”问题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它关系到了国民经济建设是否能够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但我国金融机构对“三农”信贷支持力度角度,信贷需求受到很大抑制。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业自身的自给自足发展模式是主要因素。在我国,农业发展并没有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商品化程度极低,与发达国家比差距极大。正因如此,农业对于金融需求较低,小农生产模式依然是当下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支持力度较低,导致金融机构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只局限于小额度的信用贷款。同时,农民自身的观念也有较大影响,农民对金融信贷的认识不足,不愿意进行信贷,因为信贷意味着要付出高昂的利息。小农生产模式下,缺乏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的发展特点,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让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严重阻碍了农业商品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市场开发能力较弱,对农村市场的发现功能存在较大缺陷,从而导致关于农村经济的金融产品类型较少这一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缓慢状态,商品化经济发展目标迟迟难以实现。金融机构对于农村经济的支持,多以国家政策性农业项目为主。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金融产品类型较少,并且一些金融产品与农村经济实际情况不符,大多数沿袭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发展模式,导致金融产品无人问津,金融产品的开发,很难实现经济效益。农业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对农业生产的周期性进行有效把握,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等问题意识不足,使金融产品在发售过程中,难以实现经济效益。
3.3 金融产品的信用度不高
农村金融产品信用度不高的问题,主要是受到农村金融发展实际情况影响,由于其自身金融组织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供给不足,导致金融服务层次较低,金融产品很难得到推广和发展。关于这一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金融的信用制度存在较大缺陷,相应的风险评估意识不足,导致农村金融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容易遇到较大的风险问题,导致金融机构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第二,农村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过程中,回款主要是依靠农民年末的卖粮收入,农业产业性投入资金较少,这样一来,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一旦农民粮食欠收,农村金融机构想要收回信贷款项,将变得十分困难;第三,农村金融在进行放贷过程中,容易遇到恶意逃贷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已经屡见不鲜,这对于农民获得贷款来说,十分不利。所以,在农村金融进行借贷过程中,农民想要获得大额贷款的几率较低,并且审核较为繁琐,导致信贷规模缩小,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实现;第四,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自身限制条件较多,加之农民商品化经济意识较弱,金融机构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采取边缘化发展策略,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很多农村金融的资金流入非农行业发展当中;第五,信用评估制度和体系存在很大的缺陷,对于农民的信用评价,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多以“经验”为主,并且在实际借贷过程中,只要有担保人,就可以获得小额的信用贷款。
4 城镇化趋势下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
4.1 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
现有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很难满足当下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使之适应我国农村商品化经济发展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起来。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要对传统的发展模式中的不利因素进行改善,并结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实现改革目标。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要从金融服务体系、资本市场体系、配套补充体系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注重金融机构的服务目的,要坚持以服务农业发展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主旨,注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使资金真正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上面,促进农业商品化目标实现,使我国农业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注重农业基础地位;第二,完善现行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改善不利于农业发展的方面,注重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支持,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同时,注重融资问题,拓展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获得更多的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股票、债券等融资手段,向社会进行资金募集,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更好发展目标;第三,在配套补充体系建设方面,要注重行业间的合作,使农村金融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加大金融发展覆盖面积,以多样化发展模式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进步。
4.2 规范民间借贷
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民间借贷这一行为的规范,即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对借贷用户进行有效的信用评级,使金融机构在借贷过程中,能够收回贷款和利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实现,是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在规范民间借贷工作当中,要充分发挥金融监管机制,注重相关法规、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法律制度,使民间借贷问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切实维护农村金融机构的利益。进行规范民间借贷工作时,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明确借贷用户的实际情况,并根据用户的经济条件,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对符合借贷资格的用户,予以发放贷款;第二,注重贷款用途,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追踪贷款的实际用途,对于违约的用户、将农业专项款挪用的用户予以法律责任追查,确保借贷环境良好,使农村金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以多元化监管方式规范民间借贷,以政府为主导,各个农村商业银行为主体,注重统筹兼顾的监管格局发展,能够切实推进监管工作顺利进行,发挥监管作用。监管体制的形成,可以对那些违规借贷、恶意逃贷的用户进行有效的威慑,让他们遵循相关规定,保证银行贷款能够顺利收回。这样一来,银行资金得到回收,可以更好地进行资金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更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4.3 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产品类型
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与当下农村金融的实际发展情况有些背道而驰,传统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结构进行有效调整,通过改革对传统模式进行变革,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就当下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人们对商品经济的意识越来越强,农民更加注重蔬菜、瓜果这种高收入农产品的种植,期待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蔬菜大棚、换季种植、生产养殖等农业商品化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使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随着经济意识的增强,我国农村涌现出了很多的农民企业家,这些农民企业家成为农民纷纷学习和效仿的对象。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创业意识的增强,农村金融产品类型也待开发,这是农村金融机构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在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产品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积极打造特色产业,促进农村商品化经济发展;第二,对现有的金融服务进行改善,使金融服务更加贴近于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大对农业发展投入,鼓励农民养殖、蔬菜种植,提升农业发展的商品化;第三,加强对农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做好风险评估后,以最大的能力帮助农业中小企业发展,以期更好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
4.4 建立健全协调和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协调和监督体系,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政府与农村金融机构的有效合作,将更好地实现这一发展目标。首先,政府要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增加财政支出,更好地支出地方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同时,要注重政府的监督职能,对农村金融机构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使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使资金开放性地投入到农业发展当中;其次,注重区域化经济发展差距,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监督。我国经济呈现着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同样的,我国农业地区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这与我国实际国情有着较大的关系。在协调和监督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注重区别对待,以科学合理的方式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最后,要注重信用评估体系的构建,这也是规范信贷的一个重要举措。传统的信用评价模式风险性较大,而且农村信用社、地方银行对借贷用户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在进行借贷过程中,也很难进行实际分析和评估,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实现经济效益。新的信用评估体系,将更加注重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在借贷过程中,会让信贷专员充分了解用户的情况,根据用户实际情况,进行借贷分析。同时,协调和监督体系的构建,将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注重对借贷用户的信息了解,使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更强的风险防范意识。
5 结语
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到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未来发展趋势,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使现代化农业获得充足发展资金,是当下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针对于当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切实推进相关政策落实,以期更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孔德辉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caizhengjinrong/254052.html下一篇:互联网金融拧紧“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