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政金融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们就财政金融支持和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建议。全本文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财政金融对策,希望以此和同仁们探讨增知。
农民经济来源过于单一、消费结构简单、收入水平普遍低下且呈现不均衡的局面等情况要求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资金的投入,有针对性的解决处理好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证城乡统一发展。
一、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的现状
1、财政投入不足
作为一种非市场行为,财政支出在宏观调控国民经济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承载着再分配利益的任务。我国经济的薄弱环节就是农业,为了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家需要大力扶持农业,主要反映在财政对于农业的投入上。虽然近年来国家在不断完善市场调控机制,增设了各种农业补贴制度,财政对于支农资金的投入在逐渐加大,但总量上水平仍旧偏低。
一方面在财政的总支出中,支农支出所占比例小且增长速度较慢。国家财政在农业投入上的不足,使得农业企业和农户缺乏发展的所需资金,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民的持续增收。
2、农村信贷供需不平衡
在金融市场环境里,农民只有有足够的实物资产做抵押才能获得充足的资金,但目前农村抵押贷款存在较大的困境。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实物资产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由于没有交易市场,无法对其定价,因此虽然实物资产的总量增加了,但却不能表现出其具有的财富价值,也就不能通过抵押获得与自身等值金融资金。
3、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
农村金融机构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完善健全的农村金融机构能有效提高农业的生产率、推动乡镇企业技术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它最重要的功能是资本投资。
但现阶段,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缺乏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国家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农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已大规模的退出了农村市场,而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很难满足农村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而我国在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农村金融信贷的规模较小,范围不够广泛,使得农业投资渠道狭窄且投资风险较大。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分析
1、提高政府支农力度
依照《农业法》的相关规定,必须要提高财政预算资金安排的合理性,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投放力度并使其呈增长趋势,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上,也必须要构建相应的稳定增长机制,并且显著提高财政资金应用有效率。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支农政策,有效监督和约束财政支农行为。
在财政支出资金过程中,不但要提高其应用规范性性,并且还要显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农业投入执行过程中,必须要严格依照上级政府制定的各项强制性制度及约束内容实施,对各级政府及部门在农业支农过程中所具有的职责有明确认识。明确国家关于农业投入中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方针,并明确其相关适用范围及应用方式,以此显著提高国家财政在农业投入中的操作有效性。
另外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上,也可以依照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其管理工作的相关细则,并且将其在各个部门有效落实,以求能够借助于法律制度提高财政支农行为的规范性及约束性。
2、完善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
一方面,为了促进农业基础建设的发展,在农田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上应加大力度,保证其资金来源的稳定和充足。提高各项农业生产的环境和条件,加强对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还要治理好农业污染问题,增强农业生态保护。另一方面,将政府在行政事业上的费用支出适当缩减,对其职能进行分解,让企业执行资产管理和生产经营的职能,市场履行资源的配置,加强政府在服务上的效用。
在保持各种职能权利和财务审批程序不变的基础上,协调统筹财政管理方式,对农村财政收支情况由上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监督管理。
3、加强对农村税费的改革
在农村贷款及保险业务中,农村金融机构需要承担较大风险,一旦出现财政风险则会直接导致农村金融机构无法运行,严重可致其直接退出农村市场。
针对这种情况,给予农村金融机构一定的税收优惠及支持,则可以显著提高这些机构在农村市场投入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各项金融业务的开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另外还必须要强化农村农业收费管理,构建相应的监督机制,最大化的减少地方出现乱收费,从而加大农民负担情况,对各地方在农村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整顿及管理,对于相关部门也必须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后,也必须要完善农村税负监督机制,提高各项税收制度实施质量及透明度,以便于社会对其监督,必须要及时在社会上将政府征收农村税费公布出来。
依照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政府必须要加大财政支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应用价值,促进农村税费改革,基于各个方面实现农村保险机制的有效完善,以此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作者:吕君婷 来源:当代青年(下半月) 2016年2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caizhengjinrong/254346.html上一篇:财政金融政策与县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