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财政金融 > 金融集聚对西宁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分析

金融集聚对西宁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分析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财政金融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业也显现出不断集聚的趋势,这种金融集聚的趋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了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本文以西宁市为例,探讨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金融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金融集聚和支持对于新型城镇建设有重要的正向推动效应,金融体制的创新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因而,开展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建设的影响性研究,完善金融工具,拓展融资渠道,可以有力地推动新型城镇发展。

 

  1 金融集聚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机理

 

  关于金融集聚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从产业集聚的视角来看,金融集聚是在产业集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衍生而成的,在产业集聚的区域内形成了一个相对持续而稳定的金融组织,它与市场相结合,提升了金融组织的整体实力。从金融集聚的结果来看,金融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产生地域特有的区位效应。从动态的视角来看,金融集聚是各种金融资源持续流动的空间集聚状态,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资源得到更完善的优化配置,金融信息得到共享。具体分析,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阐释:

 

  1.1 规模经济效应。伴随着规模的增加,生产成本和费用有所降低,在未达到临界点的前提下,金融集聚使各机构相互合作,促进金融行业整体进步,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但可以共享新型城镇的各类基础设施便利,而且能够降低新型城镇建设中的融资成本。

 

  1.2 集聚效应。金融集聚形成了有效的市场竞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可以实现市场环境、公共设施的共享,有效地降低区域内的信息交流成本和物流成本等,从而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规模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1.3 创新共生效应。金融集聚推动了知识和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在高品质的金融企业汇聚一起的地域内,高素质人才可以进行非正式的沟通,从而加快金融技术创新的速度。同时,可以增强区域市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1.4 自我强化效应。金融集聚内必然存在同业竞争的现象,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金融机构需要整合自身资源,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在创新、集聚、规模经济的状态下,完成自我强化。

 

  2 金融集聚对西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过程及不足

 

  2.1 金融集聚对西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

 

  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性影响可以根据其来源,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基于政策性的金融支持。它是以政府主体的信用状况为前提,政府向新型城镇建设提供财政支持和信用担保融资支持,以贴现、担保等方式,实现金融集聚,推动新型城镇建设。另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的金融支持。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之下,各类金融机构以市场为依托,为需求者提供金融支持服务。

 

  2.2 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由于现有新型城镇建设的产业构成与最优化的结构有所偏差,为此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西宁市的工业行业特色需要大幅提升,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有色金属产业、化工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尤其要注重支持和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科技导向型产业。金融集聚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可实现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2.2.1 直接影响。金融集聚通过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对资金的流向产生影响,其中:在信贷市场中,市场将金融集聚起来,投入到不同的行业之中,从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之中,一级市场可以实施证券发行,将资金集聚到有潜力的企业、行业之中;二级市场可以实施证券交易,采用股权转让的方式整合资金。

 

  2.2.2 间接影响。金融集聚间接地通过政策机制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产业进行利率的调整、税收、补贴等金融支持,在政府的信用担保前提下,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集聚。同时,技术进步和创新也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技术创新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更多的贷款优惠、担保等金融支持政策,从而推动产业的技术升级。

 QQ截图20160415112751.png

  2.3 西宁市金融集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金融产业的集群主要是一些相联系的产业,并且在西宁的金融集群之中合作与竞争并存,但是随着金融集群逐渐的发展,西宁的市场竞争优势逐渐的削弱,主要是由于地区资源和当地政府在金融产业集群中的战略不恰当导致的,而一个规范的产业集群不仅仅需要其主体在地理空间上接近,并且在产业和主体之间都要存在互动,才能够解释金融集聚所处的中心城市的内部结构。但是西宁在金融集聚方面没有众多的金融相关机构在此聚集,专业化人才数量不足,导致从业人员的交流和沟通不足,所以西宁在金融集聚方面没有实现合理的创新,竞争力不足。要想发挥集聚的作用,可以从离心力和向心力出发,而当金融集聚效应达到一定境界之后,就会出现集群衰退的现象,并且随着交易和运输成本的下降,西宁金融集聚区剥离了部分金融后台业务,逐渐的郊区化。

 

  3 政策建议

 

  3.1 大力鼓励金融产业集聚,推动西宁新型城镇建设

 

  西宁新型城镇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个发展进程中,工业与金融的驱动力作用,提升了西宁的经济实力,我们要大力鼓励金融集聚,拉动西宁市的城镇化率,可以这样认为,金融产业集聚带动了西宁市的工业产业,工业驱动成为了西宁市城镇化建设发展的特征。有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西宁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逐年稳步上涨趋势。同时,西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注重生产功能的布局、基础设施的配置,金融集聚为西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了强大的驱动力,显现出投资驱动的显著特征。

 

  3.2 鼓励金融产业集聚,完善西宁市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地域城镇化的现代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我们要通过金融集聚方式,在完善专项资金保障和创新投资、融资的政策之下,设立市、县区两级城镇专项资金,驱动西宁市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其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增加西宁市的城市吸引力,尤其是西宁市的养老、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功能,可以使周围的人口向西宁集聚,并在金融集聚的支持下,提升西宁的综合承载力,将西宁市打造成生态宜居城市,以绿色城市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创建生态城镇、低碳城镇。

 

  3.3 鼓励金融集聚,深入推进农村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全面改进农村生活环境,鼓励金融集聚,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组建农村公益性工程和项目,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3.4 加快金融创新与集聚,推动西宁城镇化建设

 

  要想推动西宁城镇化建设,首先就需要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促进全国性和区域性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展开地方性机构的建设,并且在重视大规模金融机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小机构的价值,合理利用西宁当地的特点来建设城镇化;其次,要健全西宁的金融市场,优化金融结构。金融市场组织体系应该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多方面的服务来增强金融集聚的效益,通过多层次市场加快资本集聚,推动西宁的城镇化发展。总之,在寻求西宁的金融集聚模式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来实现金融产业集聚,考虑到西宁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发展全国性和国际性金融中心为主,区域性为辅。

 

  作者:杨清丽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caizhengjinrong/25437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