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政金融
2012年5月30日,温家卞总理主持召幵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贯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打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物产业、高端装侪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15年,我丨K]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衍要山>:[内生产总值比項达到8%左右,对产业结构升级、许能减排、提高人纪健康水平、增加就业等的带动作州明显提高。根据《规划》,到2020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M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值内生产总侦比重达到15%,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要实现这个规划,财政金融政策必须要紧紧間绕扶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h:额的资金投人。似当前,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投人严重不足,需要财税和金融部门开拓思路,充分筹措资金和合理分配资金。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十四条看法建议:
一、要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增加科技研发费用
针对当前政府资金使用分散、重点领域投人强度不足、缺乏稳定投入支持机制等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切实加大财政投人力度,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和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的作用,重点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财政投人增长机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的资金投人,专项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等,引导创业投资发展。美国已决定将GDP的3%投向研究和创新领域。我国2010年科研投人只占GDP的1.4%,同期日本为3.4%,美国为2.7%。我国“十一五”期间,研发占GDP比例计划达到2%,实际只实现了1.75%。“十二五”把这个比例目标调高到2.2%,2020年提出要达到2.5%。我们的研发费用不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强度,要想赶超别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笔者认为,政府财政对科研开发投资一定要加大和到位,以引导社会资金增加科研投入,这关系到中国能否赶超别人,关系到中国避免挨打的大问题。
二、要切实发挥国家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研发费用比例较高和产品发展初期进入市场难度较大的特征,切实完善税收激励政策,重点在落实好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税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从激励自主创新、引导消费、鼓励发展新业态等角度,针对产业的具体特征,制定流转税、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支持政策,形成普惠性激励社会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手段。
三、要充分发挥金融政策扶持的作用,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中国新兴产业要想做大做强,金融支持力度就必须加大。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既定目标,要实现年均24.1%的增长速度,2016-2020年要实现21.3%的年增长速度。实现这样高的增长速度,没有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是难以完成的。为此,需要金融部门统筹分工合作,对七类不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制定不同的信贷和融资扶持政策,确保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实现高速顺利发展。
四、金融系统要着眼长远和全局,尽力解决其融资瓶颈等难题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而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必然要求信贷结构、资本市场融资结构予以配合、互相联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讲到:“慎重的银行活动,可以增进一国的产业”。这种信贷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的事例在现代经济发展史上很多。日本、韩国的银行业在20世纪对电子产业数十年的信贷支持和资本市场的融资安排,造就了诸如东芝、松下和三星、LG等一批国际电子品牌。而英国银行业长期偏好贸易融资,忽视对新兴产业融资,错失了产业优化升级的机遇。这些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我国金融系统一定要着眼长远和全局,掌握新科技知识,把握产业政策,把兴奋点从房地产等领域转移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来,尽力解决其融资瓶颈和其他金融服务方面的难题。
五、金融业要根据创新主体不同技术路线和技术层次,提供多样金融服务
对于以自主研发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如电动汽车等,研发阶段要加大研发投人,推进有实力的汽车企业开发电动汽车,优先安排有关项目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在导人产业化阶段,大力引入各类创业资本;在成长与扩张阶段,要综合运用各种投融资手段,加大银行信贷和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的支持力度。对于以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为基础的外向型的新兴产业,如核电产业以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等,在引进和产品进出口环节,银行要采用贸易融资、外汇套期保值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规避贸易风险和汇率风险;在消化创新环节,要支持企业通过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加大创新投入。対于以传统技术改造升级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质发电、垃圾发卑等项目,银行要积极提供贷款,支持企业通过锅炉震动炉排、秸秆发电除尘等关键设备研发和引进,进入新兴发电行业;要开展并购贷款,支持传统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进入新兴行业。
六、金融业要根据不同创业主体,把握金融支持的机会和力度
我国新兴产业中风电、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等项目,由中央企业主导,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产业中许多项目,由资金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唱主角。对这些优质客户,银行要抓住机会,积极支持。有些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已顺利导入产业化且形成一定经营规模,银行信贷可以优先支持,投资银行应积极进入辅导。有的企业和项目的新产品开发前景不确定不能提供有效担保,银行也不能嫌弃,而是要通过创新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帮助落实担保,帮助理财等。
七、要充分发挥现有孵化器的综合服务优势,增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能力
相对集中在开发区和科技园的新兴产业,应以园区为载体,通过发行联合信托、联合债券、联合票据等来解决其孵化期的融资难问题。
八、金融业要根据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发挥助推器的作用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特点,我国应建立健全与此相适应的融资体系。比如,通过启动贴息贷款、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对风险投资机构给予税收补贴、完善金融机构考核体制等方式,充分放大政府财政资金和行政管理的杠杆效应,引导包括金融机构、民营资本、国外资本在内的多渠道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九、要运用金融工具和专业技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可行性论证
许多新兴产业项目在进人市场争取融资时,金融机构要从投资回报、法人治理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和评审,这样有利于这些项目少走弯路,避免失败。已经导人市场并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兴产业项目,投行机构可以跟进作上市辅导,帮助其清理财务、产权、法律关系,完善公司治理。
十、要建立金融和科技的对接平台,为新兴产业项目和专利技术提供评估、定价、交易等系列服务
一是要整合各地金融与科技信息资源,逐步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共享平台。将各地主要髙新技术开发区的代办股权转让系统联网,统一标准和信息披露。二是建立对知识产权的评估体系。三是联合银行、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共同建立创新型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四是办好北京、天津等地知识产权交易所和上海市股权交易托管中心(OTC),规范发展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
十一、要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适时在创业板上市
而今,绿色、低碳、环保及其产业化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必须要积极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重点要支持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还要探索建立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之间的转换机制,让发展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次第转人中小板、主板。主板、中小板上市及再融资项目要向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倾斜。鼓励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和项目发行企业债券。商业银行要和担保公司、信托公司合作,创新产品和服务,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融资渠道。
十二、要建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防范风险的机制,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稳健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类不同风险,要充分鼓励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开发信贷损失保险服务,降低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的损失风险。要针对科技创新特点,积极开发创业投资保险工具和产品,不断完善和推广研发人员人身险、研发关键设备损失险等产品,不断扩大科技保险试点范围。
十三、加强金融与财政等政策性手段的相互配合,共同合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较快发展
各级政府要转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方式,除保留必要的财政补贴扶持外,要逐步增加更为市场化、更具效率且能吸引社会资本的创投基金引导。还应通过政府采购或政府补贴消费等手段积极培育市场,引导金融支持。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机构要研究实行税收优惠,规范财税部门对银行科技贷款坏账的核销程序。对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股权转让,应研究减免其资本收益所得税办法。对涉及国家重大利益和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如重大科技专项,可考虑由政策性银行按政策性项目帮助其融资。政策性银行还可设立专项基金,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十四、政府有关部门要统筹协调,扶持绿色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一项令人振奋的研究显示,太阳光线一小时的照射所产生的能量足以支撑全球经济运行一年。如果这些能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那么新能源毫无疑问将成为摆脱此次经济危机的一大基础。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机遇》中文版序中指出,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力涡轮机生产国,其太阳能光电产业生产总值更是占世界的30%,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板生产国。但是,中国生产的可再生能源科技产品几乎均销往国外。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中国国内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例只有0.5%。鉴于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这一事实无疑令人失望”。里夫金的这一“令人失望”反映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上存在着严重的产供销脱节问题。笔者认为,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协调解决这一产供销脱节问题,以使绿色能源革命能顺利得到推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caizhengjinrong/254389.html上一篇:国民经济调整中的财政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