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政金融
摘 要:表外融资(Off-Balance-Sheet Financing)也称为表外筹资,其所涉及的资产及负债并不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当中,但由其产生的收入及费用却体现在利润表中。该处理方法长期活跃在财务会计操作当中,由于其隐蔽性,一般不为外部人所得悉。但是2001年,暴露的“安然事件”使得这一沉默多时的隐形炸弹声名大噪,俨然被搬上了“审判席”。本文将通过对表外融资这一财务操作的分析,剖析企业进行表外融资的动因以及实现方式,指出了我国企业表外融资的现状,提出了规范表外融资的对策。
关键词:表外融资;会计信息;表外化
一、引言
当今企业越来越多地运用各种财务操作来达到自身经营的目的,其中表外融资作为融通资金的新手段备受追捧。而且,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表外融资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直接融资模式,迈入了金融工具创新的时期,而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由于规范不到位等原因大多不被反映在资产负债表。
2001年,市场上轰轰烈烈地上演了能源王国——安然公司的没落悲剧,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表外融资可谓“功不可没”。安然公司通过特殊目的主体分散债务、虚增利润,依靠“信托基金”隐藏债务、使用能源资产证券化来盘活资金等,造就了全美最大的能源企业。但是,这种致投资者利益不顾的行为最终得到了市场的报复,安然股价一落千丈,由80美元瞬息跌至0.26美元。
胜也表外融资,败也表外融资!表外融资拥有着成就商业王国的能力,但也暗藏着没落的陷阱。
二、企业表外融资探究
(一)表外融资动因
(1)降低负债率
企业通过其会计操作或者是借助体制不完善的空隙,通过表外融资,隐藏、转移不称心的负债,甚至于通过表外融资来调整相关的财务指标,“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效地粉饰了财务报表中体现偿债能力的指标,以此获得融资活动的便利,例如,负债率低而偿债能力强能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增加谈判的筹码,在向银行融资时能够获得便捷的融资流程,而良好的信用能够在保证企业贷款额度的同时降低其融资成本。
(2)优化经营效果
由表外资产或负债所引起的收入与费用均体现在利润表当中,扩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当企业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利息费用时,表外融资增强了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了资金的回报率。同时,表外融资有效地优化了与盈利相关的比率,如总资产回报率、投资回报率等。
(3)应对通货膨胀压力
历史成本计量方法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通货膨胀的时候被低估,特别是当所有者权益被低估会导致企业举债能力的减弱,因此通过负债的隐藏或者转移,能够有效地应对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局限对表外融资的扩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4)降低汇率波动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特别是以对外贸易业务为主的企业,其经营成果与国际形势息息相关,而国际形势的走向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汇率的变动会对其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产生影响,故通过表外融资可以更好地调节财务报表中相关项目的兑换价值,起到稳定财务状况、应对外汇风险的作用。
(二)表外融资的主要实现方式
(1)长期租赁
租赁作为传统的表外融资方式曾风靡一时,其争议主要存在于两种不同性质租赁的界定与区分,在具体的操作当中很多企业会耍出擦边球,绕过准则的规定,操纵租赁资产的性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会计上把租赁分为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已经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与收益的租赁。而经营租赁是指除融资租赁外的其他租赁。融资租赁相对于经营租赁,其租赁期较长,所有权可以适当转移,承租企业虽然没有对资产的所用权,但却能长期控制该资产,具有实质控制权,与自有资产并无本质区别。租赁期内把租金纳入长期应付款无疑会在短期内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企业的资本回报率,所以作为企业经营者本身,他们大多希望把租赁资金费用化,而不是资本化。
(2)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除了能够盘活资产,增强资产流动性外,还能够为发行者获得财务上的成效。第一,发行人组建资金池,把不同等级的资产组合在一起,在通过第三方担保等信用增强手段,使得资产组合证券化后的信用等级高于自身的信用等级,形成合力,从而降低了筹资成本;第二,供需不平衡会使得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被迫折价出售资产,弱化融资能力,但资产证券化能够把资产组合再化整为零地出售,有效解决传统资产出售的供需问题,畅通融资渠道。
(3)衍生金融工具
近些年是金融创新的繁荣时期,由于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竞争的激烈以及对风险控制的强烈需求,使得创新型金融工具如雨后春笋。由于制度的完善赶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目前市场上相当部分的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均未归属于企业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融创新隐瞒债务的步伐从资产证券化转到了衍生金融工具创新。
(4)合营企业和SPE
当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未合并企业)相当规模股权但又未达到控股程度时,在会计处理中只把长期投资作为一项资产予以确认,而未合并企业的财务状况均不用反映在投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所以,为了能够实现表外融资,部分企业在投资时会适当安排股权结构、积极从事表外业务,达到实质控股但又不牵涉未合并企业债务的效果。
相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合营企业,更为激进的是企业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特殊目的实体(SPE)。SPE设立的目的在于优化财务状况、分散或转移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和合理避税等。SPE是根据公司与发起人企业签订的协议来分配收益,即其存在目的的实现程度。由此可见,SPE企业纯属是一件工具,并随时有崩溃的可能。
(三)我国企业的表外融资现状
从公司治理的内部环境看,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是指股东会与董事会、管理层之间的关于权利义务、激励和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几乎掌握在大股东手里,“一股独大”现象普遍存在。尽管有独立董事制度的监督,但毕竟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较小,难以左右决策。控股股东的权力集中有可能导致其通过滥用表外融资来损害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同时,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经营者取代股东地位的现象,如此加深了委托代理机制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委
托代理的缺陷,上市企业引进了股权激励制度,然而如果股票融资的运用不当,就会南辕北辙,刺激经营者做出有悖于企业经营的举动。如此,在发现表外融资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权力集中加之利益驱动,经营者会铤而走险,滥用表外融资。
再看我国表外融资的市场环境,虽然我国目前实行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但是相对外国而言还处在从紧阶段,企业的资金紧缺往往形成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于是企业急需开拓新的融资渠道;银行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往往建立在高准入门槛之上,信用要求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想方设法来迈过门槛,达到融资目的。表外融资既开拓了融资门路,又有利于优化企业信用评级,同样受到国内企业的欢迎。同时,相对于国际几百年的金融市场史,我国的金融产业起步至今十来载,仍处在未成熟阶段,所以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仍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准入及监管机制非常严格。我国金融产品的发行种类少,流通规模小,企业难以获取丰富的金融资产,更别说量身定做。综上,目前我国企业主要采用直接表外融资为主的方式,运用范围较为狭窄。
三、规范表外融资的对策
作为财务会计处理的创新,表外融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作为一种灵活便捷的融资方式,表外融资开拓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为企业的融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必将得到迅猛的发展;另外一方面,表外融资的滥用严重地削弱财务报告体系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误导了会计信息使用者。表外融资造成的信息不平衡及信息披露缺失,误导了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所做的决策。为此,企业应该合理地运用表外融资,兴利去弊,维护好各方的利益。
(一)加强表外融资的理论研究
安然事件可谓是表外融资研究的“分水岭”,它把这种财务造假方法公诸于世,让资产证券化、SPE等名词为社会公众所知。这一方面说明表外融资方式特别是新型的金融工具的设计与运作复杂繁琐,容易混淆视听,瞒天过海;另一方面,说明了学术界对于表外融资的理论研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鉴于此,应该加强对表外融资的理论研究,同时,理论研究成果的受众不该单单是个别人,而应该倾向于普罗大众,加强开展市场投资者的普及教育,保护力量单薄的群体,从而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二)加强会计准则对于表外融资的规范
表外融资的实现方式在经济理性的推动下不断地推陈出新,但是,会计准则的研究并没有及时跟上步伐,其缺陷甚至加速了表外融资的扩展。表外融资作为企业重要的财务操作活动,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虽然不在资产负债表上披露,但根据完整性原则,该项融资方式的实现应该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揭示。除此,对公司表外融资负债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等方面尚未有成文的能够付诸实施的会计准则,在目前我国表外融资还未盛行的情况下,会计准则的制定要高瞻远瞩,尽快制定出台配套的具体会计准则,引导企业把表外融资的目的限制于降低融资成本与调整资产结构等合理方向,充分吸收国际惯例与安然事件的经验教训,防微杜渐。
(三)加强对表外融资负债的审计
有效地审计能够增加企业提供信息的可信程度,同时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安然事件证明,加强对企业表外融资负债的审计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作为审计者的注册会计师对于资产负债表外负债信息侧重于了解,而具体的审计与披露工作却做得很少。以此,应该拓宽审计者的业务眼界,提高其执业水平。在审计的第一线上,认真贯彻落实相关会计准则,并为会计机制的完善建言献策。
四、结语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利用表外融资来解决资金需求,从而导致企业不断失去其投资透明度,使得投资者难以发现潜伏在资产外部膨胀背后的危机,不能够正确把握企业的盈利模式,从而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等相关利益人的利益,最终也会祸及企业本身。故企业本身要积极并且谨慎地探索表外融资的利弊,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与合理的决策程序,做出适当的表外融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要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合理规范表外融资的会计处理,坚持谨慎性原则,通过表内化来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维护市场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东辉. 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03) .
[2]姜泓涛. 论租赁与表外融资[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04) .
[3]张迪. 解析企业表外融资 还原真实负债水平[J]. 财会月刊, 2009, (26) .
[4]陈红. 公司会计治理的新视角——表外负债研究[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 (06) .
[5]李纹,马胜. 刍议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 商场现代化, 2009, (02) .
[6]彭海辉, 陈红. 从表外负债看次贷危机成因及对策[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04) .
[7]刘玉芝. 企业筹资与财务杠杆原理[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2) .
[8]王超. 创新型表外融资方式的风险分析[J]. 现代企业, 2008, (12) .
[9]郭艳花. 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 大众商务, 2009, (06) .
上一篇:浅议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下一篇:中国银行、花旗银行国际化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