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财政金融 > 中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

中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财政金融


摘 要:金融风险的危害之大,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经济转轨期,中国金融风险的形成有其特殊原因。基于中国金融风险的成因,若要对中国当前的金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必须采取多种政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金融风险;社会信用;金融改革
    一、中国金融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中国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其金融风险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原因:
  1.粗放型、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各地区盲目的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以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由于重复建设、企业效益差,产生了大量不良贷款。在经济迅猛增长,贷款不断增加的形势下,潜伏的金融风险被暂时掩盖了。但是随着商品市场的日益饱和,经济转向效益型增长模式,金融风险便不断地突显出来。
  2.融资方式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投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财政和企业收入比重不断下降。财政不再向一般的企业拨付定额内流动资金和资本金,企业增加自有资金的能力也很低,再加上直接融资渠道有限,企业不得不向银行大量借款。造成一方面企业过渡负债,不堪重负,另一方面银行资产质量差。银行成为主要的融资中介,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和风险向银行集中,形成和累积金融风险。
  3.银企产权关系不明确,信贷约束软化。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产权改革进程缓慢,收效甚微,致使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产权关系不明确。企业把银行的钱看成国家的钱,只想着借,不愿意还。银行对企业贷款偿还也缺乏有效的约束,不能形成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
  4.社会信用观念淡薄,缺乏金融风险意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尊重经济主体的“私利”和提高投资行为自主化的程度的同时,忽视了信用道德的建设,致使借债还钱交易规则严重受损,经济主体失去了基本的信用道德理念,导致银行贷款长期不能收回,形成金融风险。近几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变革中,采用各种方式,逃废银行债务,使大量金融债权悬空。此外,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再加上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干部金融知识缺乏,不懂甚至无视金融法规,行政干预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对中央银行的干预。中央银行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方面常常受制于各级政府的约束,特别是对一些非法集资和非法设立的金融机构难于监管;二是对商业银行的干预。政府促使商业银行按政府制定的优先发展次序配置资金投向,如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向亏损企业发放安定团结贷款等。导致商业银行失去自主性,信贷约束软化,从而产生金融风险。
  5.金融改革滞后,金融机构内控机制不健全。近些年来,中国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增长迅猛,原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出现。与此相比,中国的金融体制不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金融法制不健全;金融监管薄弱;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混乱,纪律松弛,违章违规现象严重,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建全;少数从业人员素质差。
  二、有效控制中国金融风险的建议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金融风险成因复杂,必须同时运用多种政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1.采取更加积极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根本上改变通货紧缩的局面,并采取适度通胀的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除了政府直接投资外,还要引导企业投资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激发企业活力,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标准,以吸引和鼓励民间投资,使一些闲置资本能迅速找到更为有效的投资路径。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在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进而带动和提升居民和企业的有效需求。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大对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四集”组合,即指产业组织的集群化、产业规模的集团化、产业分布的集中化、产业经营的集约化。加快服务业发展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创新发展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的强大作用,加快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分工。在不断提高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成为工业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向“世界工厂”的目标积极靠拢。参与国际分工,还要走出国门,积极对外投资。利用其他国家的优势资源,进行生产经营,逐步扩大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国家市场的份额。
  4.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良债权不断增加和自有资本金比率不断下降是中国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只能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允许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积极稳妥地发展直接融资。
  5.货币政策的应用应当及时切有效。在当前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度增加交易成本,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合理利用加息周期,推进汇率体制和资本项目开放的改革。
  6.控制信贷总额,完善信贷结构。对于不同的贷款,要进行区分并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对于好的项目,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力度,做到要“保”,对于具有盲目性的投资,要空气其过热,做到要“压”。
参考文献:
[1]熊正栋.新时期中国的宏观调控面临四大挑战[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1,(3).
[2]王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中国经济安全[J].求是,2000,(4).
[3]杨柳.从次贷危机看我国的金融风险防范问题[J].法商论丛,2010,(1).
[4]郑长德.经济增长、金融风险以及收入分配[J].西南金融,2010,(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caizhengjinrong/25472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