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政金融
摘 要: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完善的大前提下,2008年华尔街爆发的金融风暴,迅速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进一步演化为涉及各行业的经济危机,一些专家学者把它形象地称之为“金融海啸”,足见其来势之凶猛,影响之远大。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业依然逆境绽放,可谓是“别有天地”。中国商业银行业是否真的完美无暇,没有任何漏洞?认真总结自身,才能更健康稳健地发展。深人的学习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防止经济下滑,反思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回顾我国阻击危机的举措,探讨银行科学发展的路径,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国商业银行 应对机制
一、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及其特点
本次金融危机源自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次贷即次级抵押贷款。在美国,按揭贷款按照借款人的信用和其他因素分为:优质、类优和次贷三类。次贷是对信用纪录比较差、信用纪录不全、月收入没有达到住房抵押贷款申请标准、负债与收入的比例可能偏高的那些人发放的贷款。
二.金融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
(一)、要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进行金融创新,需求和需要是截然不同的。需求是人们满足正常生产生活的要素,是一种愿望。需要则是人们满足生产生活的要求,是一种欲望。前者可以形成购买力,且风险可控,后者则虚无缥渺,很难形成购买力。比如一个普通市民,在选择买房还是买别墅,买房是为了解决基本生活保障,我们认为是一种需求,买别墅则更多是理想中的生活标准,是一种需要,不是需求。大多数人的支付能力,仅限于购买一套住房,住别墅的想法只能成为需要,不能成为需求。分析此次金融危机,第一阶段是商业银行将贷款证券化,就是加强流动性,转移风险的要素,是一种需求。第二阶段,众多投资银行不断对次级债进行包装转让,目的是为了最 大程度地获利,始于需要。美国的金融机构在需要的引领下,将大量的金融创新工具运用到了第二阶段,支持着需要的无限膨胀,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泡沫,也就造成巨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管理,真正发挥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核心就是金融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而不是需要。服务的是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要求,而不是某些经济主体无限的欲望。
第二,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对市场变化估计不足,对风险没有充分的评价,同时也缺少风险发生后的预案。这些集中反映出银行在管理方面的漏洞。因此,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科学的产品管理体系,实施全面的产品管理,有效防范产品所带来的各类风险,提高产品的综合收益。转变观念,产品创新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现有基础和总体框架内,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微调。如根据客户的需求,将存款内产品的期限做一些细分等。对这类产品的创新,我们叫做累进型创新。由于客户需求的变化往往都是微小的,因此这类创新发生的频率高。在所有产品创新中约占90%,另一类是完全另起炉灶,从无到有,或者在现有基础上具有更新换代性质的新产品研发。对这类产品,我们叫做战略性产品。由于相 对来说发生的频率较低,在所有产品创新中仅约占10%。对比两者,就像技术改造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一样,前者操作简单,周期短,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后者的业务辐射面更广,具有引导客户新需求的特点,比如随着个人按揭贷款的推出,不仅满足了普通住房贷款的需求,也进一步引导了新的需求。综合比较,对银行来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累进型创新上,持续跟踪客户需求的变化,并持续改变产品,真正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对于战略型创新,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能做到的,需要前中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一整套科学的调研,包括风险控制的安排等。要关注所研发本身,更要分析新产品推出后可能带来的客户新需求,提前谋划,把握先机,真正做到研发一批,筹划一批,酝酿一批。
第三,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此外金融危机中发生巨额损失的发生,并不是一类风险或者某一个风险的结果,而是多个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市场出现剧烈动荡时,风险显著增强,进而相互叠加。吸取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遭受巨额损失的金融机构的教训,中国商业银行要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第一,要将所有业务纳入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全员参与,即人人都有风险管理的责任。第二,分部门管理,不同类别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逐步实现对银行所有风险事项进行管理,合理应对。第三,要加强制度管理。很多银行经营管理者都会对违规经营,且屡查屡犯感到困惑。究其根源,问题并不主要在员工素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的制度建设落后于市场业务的发展。比如对小企业的客户评价,市场需 要一套不同于大企业,适合小企业的特点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而长期以来我们都是用针对大企业的评价办法来评价小企业,以至于很多小企业无法满足银行的要求,在业绩和利润指标的考核下,一些基层机构采取了变更标准等做法,甚至在面对上级机构的严厉要求时仍屡查屡犯。
第四,要重视数据库建设。数据积累至关重要,尽管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在数据积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风险计量的要求。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强调的是,依据数据并不意味着依赖数据,反映的只是历史发生的事情,面对快速发展的市场,我们不可能完全依赖过去的经验,国际上一些银行十分注重对风险的定性风险,与我们相比,他们的数据模型更加先进,多年的实践经验使得他们仍然强调要注重依靠管理人员来判断风险,并提出定量分析的权重只占整个分析的60%,定性风险的权重占40%。我们过去由于数据很少,缺少有数据的支撑,那么现在数据相对充分了一些,又热衷于大量依靠数据和模型来替代经验判断。
第五,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对金融机构,社会功能的评价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购置资源社会合理发展。此次危机中,由于美国缺乏评价机制,导致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最终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应政府汲取美国危机的教训,一方面不能因为美国自由市场经济出现问题而否定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对金融机构社会功能的评价机制,金融机构低成本高配置不仅源于金融的发展属性,也是金融机构实现自身长期
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只有在稳定的社会环节中,金融机构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还要兼顾客户、员工、股东、社区、社会、国家等各方关系,创造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建议在确保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公证机构对履行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进行窗口治 疗,避免因金融机构的短期行为而给社会带来长期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礼辉. 以实施新资本协议为契机全面提升风险管理和市场竞
争能力[J].中国金融,2008,(10)
[2]陈四清.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
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8,(12).
[3]陈颖. 王胜邦等.次贷危机对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影响[J].国际
金融研究,2008,(10)
[4]陈四清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