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汇率,是使商品和劳务等在国与国之间交易顺利实现时的交换比率。人民币汇率,是我国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1994~2004年,是中国经济金融制度市场化改革渐进推进的时期,其中,外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尤为突出,与我国的经济长期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外汇制度,人民币汇率,经济增长,外商投资
1994年以前,我国实施以计划为主的外汇直接管理制度,对现实的经济并不适应。为了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和改革开放,我国外汇体制向着市场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推行间接管理的外汇宏观调控模式,国家用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外汇管理,汇率在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经济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一、汇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汇率,主要承担着跨国经济交易间商品和劳务兑换比例的任务,其变动不仅会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短期影响,而且会在长期内导致生产要素等经济资源在国与国之间、国内不同贸易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因此,汇率的变动和一国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只要一个国家实行了对外开放,就必然面临使用不同货币进行交易的问题,也就必然使国际贸易对本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外汇制度变迁的初期,贸易拉动效应特别明显。如1994年我过取消外汇留成与上缴,减轻了企业负担,鼓励了公平竞争;取消用汇的指令性计划和审批,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大大增强了国内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366.2亿美元,列世界第11位,对外贸易依存度为45%,并一举扭转了我国出口增长乏力、进口增长过猛的被动局面,使我国对外贸易由上年逆差122亿美元,变为顺差54亿美元。1994~2006年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平均为3.1%,贸易顺差的增减直接影响着当年经济增长。
1994~2006年中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当年GDP比重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
(单位:%)
年份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占当年GDP比重 | 1.3 | 1.7 | 2.2 | 3.8 | 3.9 | 2.8 | 2.5 | 2.2 | 2.6 | 2.2 | 2.5 | 4.5 | 6.6 |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1.35 | 0.32 | 0.45 | 1.87 | 0.37 | -1.55 | -0.01 | -0.03 | 0.52 | -0.07 | 0.53 | 1.78 | 2.2 |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 10.78 | 3.08 | 4.69 | 21.3 | 4.73 | -21.87 | -0.13 | -0.38 | 6.61 | -0.79 | 5.54 | 17.95 | 19.3 |
从表中不难看出,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变化较大。1997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87个百分点,贡献度为21.3个百分点,即当年超过五分之一的经济增长是对外贸易顺差拉动的。而在1999年,尽管对外贸易依然保持较大顺差,但由于顺差总额减少,从而使净出口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转为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时全球总需求下降所致,同事也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相关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但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顺差减少。
二、汇率制度改革的经济影响
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已进行了几次重大变革。
1981~1984年间实行的是贸易内部结算价格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
1985~1993年人民币又引进了一种外汇调剂价格;
1994~2004年,这10年的变迁,
中国外汇制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计划与市场共同配置外汇资源,转变为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对外汇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从官方定价和市场调剂价并存的双重汇率制,转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分散的外汇调剂市场,发展为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从人民币完全不可兑换,逐步过渡为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下部分可兑换。这有利地配合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改善了外商投资的环境,维护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保持了国际收支平衡。
1994年至2004年,我国的外汇制度改革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产生了深远的经济影响。2004年与1993年相比,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国际收支总额、外汇储备分别增长了4.9倍、1.2倍、5.8倍和27.7倍;1994~2003年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上升了6.7%和31.5%。
十年外汇制度改革相关经济指标对比
单位:亿美元
项目 | 进出口贸易 | 实际利用外资 | 国际收支 | 外汇储备 |
1993年 | 1957 | 275.15 | 2843.63 | 211.99 |
2004年 | 11547.4 | 606.3 | 19358.19 | 6099.32 |
10年的增长率(倍) | 4.9 | 1.2 | 5.8 | 27.7 |
1996年实行人民币经常性项目可兑换以来,外汇管理极大地推进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切实满足了微观经济活动合理的用汇需求。具体表现在:企业出口积极性的明显提高,用汇需求的充分满足,促使我国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国,有利于保持外商对华投资的大幅增长,有效地弥补了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缺口;个人购汇数额标准不断提高,使我国居民处境旅游、留学、探亲成倍增长;境内居民个人参与B股交易,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稳步增加,改善了资本市场股票持有者的结构,增强了市场流动性等等。
三、人民币升值和经济发展
汇率制度是一个对汇率决定、调整等一系列问题的制度安排。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汇率密切相关,不同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及其对经济环境的适应性与矛盾性决定了汇率制度的变迁。汇率制度的目的是要与经济主体的最大化行为和预期目标相一致,同时也符合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要进一步放松外汇管制,推进金融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市场化,进一步完善经常项目的人民币可兑换,才能更好地发展总体经济。
目前阶段,新的汇率机制导致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贸易顺差以及外资对国内投资的增加带来的大量资金涌入。人民币的小幅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体上利大于弊。如果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过大,会引发“热钱”大规模进出而影响我国金融的稳定、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危险等负面影响。
随着美元地位下降,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更加复杂、更具竞争性的特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对接和互动加深,人民币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和地位逐步提高,承担的权利和责任同时增加。在全球重心逐步转向人口和资源强度较高
地区,以及中国经济规模扩展效应日益释放的新背景下,人民币在未来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实质性变化。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的汇率弹性。也就是说,今后人民币会以一定幅度循序渐进升值,维持中国以低价输入资源、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有着深远的宏观经济影响,会逐渐改变中国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将财富从出口商向消费者转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汇率机制改革中,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合理地把握升值的速度、幅度和利弊平衡是确保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正确、稳妥、安全推进的关键;而让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与经济活动相适应的水平是保持经济快速稳步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的实质体现。
参考文献:
1. 吕进中 《中国外汇制度变迁》,2006年7月第1版
2. 李晓鹏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展望,《
金融论坛》,2005年08期
3. 刘迎秋 韩强 《利率、债务率、汇率与经济增长》,2010年1月第1版
4. 刘巍 《汇率与利率》,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caizhengjinrong/25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