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政金融
摘 要:本文结合国企内审工作重要性的分析,在探讨目前国企内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企内审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国企内审 问题 对策
前言
内部审计是一项客观、独立的咨询活动,主要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发挥控制和治理的作用,从而增加价值,促进组织的运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资本重组的大规模发展,企业内部竞争愈演愈烈,加强内部审计,促进企业自我调节是国企应努力探讨的重要课题。然而国企内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阶段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目前国企内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完善的对策。
一、我国国企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审机构设置不健全,缺乏独立性
一些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这种负面心理排斥导致企业内审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同时,在内审机构设置上,企业普遍将内审部门的性质和职能等同于甚至低于其他一般职能部门,将内部审计列于总会计师领导下,或是财审合并,且隶属于经营者的管辖范围内,这样,企业内审工作的开展在受领导管辖的同时又被企业其他部门牵制和干预,不能保证审计组织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
2、企业内审重视事后审计,忽略事前、事中审计
一方面,在审计理念上,国企内部审计主要重视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而忽略对企业风险事前的审计、预测,对企业风险事中的分析、防范,从而导致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不能实施全过程的监控,对发生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动态问题不能及时进行风险预测和防范,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难以发挥。另一方面,在审计方法和技术上,国企内部审计主要采用账项基础审计和多种方式交叉的审计,这种审计方法无法进行风险导向型审计,对企业面临的新风险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3、企业内审审查人员素质缺乏,不能满足审计工作要求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企内部审计中许多审查人员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而不是专业审计出身,尽管他们有较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经验,但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缺乏风险管理、经济预警等技能,其专业素质与审计工作的要求与发展相距较远。同时,一些审查人员年龄偏大,接受新生事物,新理念的能力有限,缺乏对新的审计方法的研究,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和固定的审计方法和程序,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
二、完善我国国企内部审计的策略
1、合理定位国企内审职能,完善内审机构设置
首先,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的作用。企业全体成员要在意识上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控制监督、协调运营、强化管理、风险防范、违纪守法、服务于企业良性发展,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重新界定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加强企业各部门对内审工作的支持,为内审工作的开展塑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合理定位国企内部审计职能。审计活动涉及经济、管理、控制和服务等多方面的学科领域,现代国企内部审计应合理定位国企内部审计职能,除了具有监督、控制和评价等基本职能外,还要向管理、服务等职能发展,既要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控制或治理,也要提供指导、建议以及相关服务活动。同时,审计模式也要向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等领域延伸。
最后,加强内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监督作为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层次。一般情况下,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大。因此,在国企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应根据我国国企内部环境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上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 在企业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由董事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对企业内审工作进行直接领导。在高级经理层设置总审计师,具体负责企业的审计活动。从而加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更好地发挥企业内审的作用。
2、拓展内审职能作用,提升内审服务功能
拓展和利用企业内部审计资源,提升内审服务功能是现代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因此,国企内部审计应提高组织活动和研究能力,不断拓展内审职能发挥的作用,促使企业改制工作协调、高效运行。因此,在审计范围上,内部审计应加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审计。
首先,在企业经济活动的计划、预算中进行预测性的审计,对潜在的危险和可能的损失及时传达给有关执行人,加强决策分析,避免盲目的经营决策的实施。
其次,在企业经济活动的施行中进行监督性的审计,以整改为目标, 要求有关部门按时报送相关审计资料,并对其进行审核取证,对违纪违法违规的行为及时提出处理建议,以强化监督,促进经济活动的合理进行为最终目的。
最后,在企业经济活动的施行中进行管理性的审计,对企业已经实施的经济活动,企业内部审计应进行业务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活动,对于因风险因素和违规操作因素已经转化成的风险损失,应及时提出防范和化解的对策及方法,最大可能对损失预以减少。
同时,在服务领域上,应从财务审计扩展到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等方面,提高内部审计为企业服务的范围与层次。
3、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创新内审方法
随着国企经济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领域不断扩大和审计业务不断复杂,内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企业管理、审计创新、数理统计等能力,因此,国企内审机构应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创新内审方法。一方面,在人员配置上,应吸收具备审计、计算机、管理等各方面知识的专业资格人员,促进内审队伍的专业建设。同时,加强内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风险分析、管理控制能力,使内审人员的素质不断满足国有企业内审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审计方法上,应强调内审人员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审计方法,更好的发挥内审对企业经济活动开展的监督、管理作用,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总结
国企内审在企业的健康运营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内审工作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构配置和审计方法,促进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施琦. 国企内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冶金财会. 2011(3):30—31
[2] 江丽华. 国企内部审计问题探究[J]. 财经界(学术)2010(14):219
[3] 边永玲. 国企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J]. 中国外资. 2009(11):11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caizhengjinrong/255572.html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下一篇:试论会计信息化下医院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