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政金融
李丽芳,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广东 广州 510632。
一、引言
近30年来东亚的经济快速发展,虽然其中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次贷危机的影响,但是东亚的经济仍有较大的活力并继续蓬勃发展。然而,在世界一些大的经济体出现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形势下,东亚的通货膨胀问题也日益突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2010年东亚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超过3%,其中有2个国家甚至超过10%①。更有不少学者指出目前东亚的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并预测未来东亚的高通货膨胀情况将延续较长的时间。而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虽然在短期内较高的通货膨胀会伴随投资增加、就业率升高,与产出有一定正相关关系,但是长期来说较高的通货膨胀会影响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会对经济产生各方各面的不利影响(Gillman and Kejak, 2011)。目前东亚渐趋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引起东亚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个讨论的焦点就是通货膨胀决定因素是什么?
要应对东亚的通货膨胀,首先要研究的就是通货膨胀的形势和决定因素,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目前国外学者对于东亚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争论较大,普遍认为东亚的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文献认为东亚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高通货膨胀预期所造成的,也就是惯性通胀导致了东亚持续较高的通货膨胀;另外有文献认为东亚的通货膨胀是需求因素拉动的,Jongwanich and Park(2011)认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是供需不平衡、流动性过剩造成的;又有文献强调东亚通货膨胀是“输入型通胀”,由国际能源价格和食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上升所推动②;还有文献提出其他的因素,比如外汇政策,Achsani、Fauzi and Abdullah(2010)认为东亚国家的弱势汇率政策导致进口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增加商品生产的成本,并最终导致普遍的通货膨胀问题;也有文献认为是惯性通货、供给和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东亚通货膨胀,比如Dua and Gaur(2010)发现包括惯性通胀、GDP、汇率、农产品价格和国际能源价格等需求因素和成本因素对东亚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国内的学者对东亚通货膨胀成因分析的并不多,张成思和李颖(2010)研究了包括东亚7个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认为进口品价格影响通货膨胀。
在这些纷纭的争论中,尚缺少文献建立计量模型,预测东亚通货膨胀的走势,分析东亚经济发展这30年来东亚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的文献也不多。而且,普遍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东亚的经济有不少的影响,除了对实体经济和资本流动的影响外,还影响东亚地区的通货膨胀。次贷危机前,2005年至2007年,东亚的通货膨胀已经抬头,次贷危机后的2008至今,东亚各国为应对次贷危机,实行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本国经济,导致严峻的通货膨胀问题也在东亚地区出现。然而尚缺少文献对比分析次贷危机前后的东亚通货膨胀决定因素是否有所不同。因此本文试图研究探讨东亚通货膨胀的趋势和决定因素,并比较次贷危机前后的通货膨胀成因的不同。
本文选取东亚的11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为代表,包括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分析1980~2010年东亚的通货膨胀状况,采用针对不同国家的最优ARIMA模型预测未来几个月东亚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并采用面板数据和Pooled-OLS分析法分析东亚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包括惯性通胀、产出缺口、国际油价和粮食价格等因素;同时对比次贷危机前(2005~2007年)和次贷危机后(2008~2010年)东亚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异同之处;提出包括中央银行改革、紧缩性货币政策、能源和粮食储备战略和调控个别行业或商品等控制东亚通货膨胀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东亚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通货膨胀问题也不时地困扰东亚各国,尤其是最近东亚日趋严峻的通货膨胀问题,受到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Wong(2011)认为东亚的通货膨胀形势比较严峻,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和越南,通货膨胀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的首要问题。还有文献认为东亚的通货膨胀渐趋高通胀方向发展,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在内的多个东亚国家将面临要与通货膨胀长期抗争的形势③。
现有文献对东亚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综合来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因素:惯性通胀因素、需求因素、成本因素和其他因素。
(一)惯性通胀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2004)认为通货有很大的惯性,一旦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惯性通货膨胀出现,就会延续很长的时间。有文献就认为惯性通胀是东亚目前的通货膨胀成因。因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物价水平长期偏高,大部分群众和机构对通货膨胀率均有所预期,因此形成惯性通货膨胀,让东亚的通货膨胀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
(二)需求拉动因素
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有文献认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造成产出缺口大,加上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游资的流入,流动性过多问题在东亚地区普遍存在,累积到一定程度,便造成东亚地区普遍的物价飞涨。Jongwanich and Park(2011)分析了亚洲9个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同时分析了需求因素和成本因素,发现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成因主要是由于需求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亚洲国家的供需不平衡,产出缺口大,流动性过多,社会已经形成高的通货膨胀预期,导致了普遍高涨的通货膨胀现象。另外有研究报告认为,亚洲普遍的通货膨胀跟亚洲各国的房地产政策有密切的关系,亚洲国家对调控房地产的态度和力度不够,促使房地产业的兴旺和泡沫,因此加速了亚洲国家普遍的通货膨胀④。以中国为例,Huang、Wang and Hua(2010)发现房地产价格、流动性过剩和GDP等都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
(三)成本推动因素
有文献认为东亚的大部分地区食品的开支仍占消费开支中很大一部分,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传导到国内推高了东亚的食品价格,导致了高的通货膨胀。并且由于东亚的经济发展普遍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其他初级原材料,而国际能源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直接导致了制造业成本的上涨,进而导致了产品价格的升高⑤。张成思和李颖(2010)通过研
究全球化对包括东亚7个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的通货膨胀的动态影响,发现越是开放的国家,进口品价格越影响这些国家通货膨胀,间接支持了成本因素对东亚通货膨胀影响的观点。朱启贵等(2011)分析了国际油价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传递作用,也得到类似的结论,发现国际油价的变化会向中国的通货膨胀传递。
(四)其他因素,比如汇率政策
有文献认为亚洲国家的汇率政策也是推动通货膨胀的因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扩大货币供应量,造成美元的贬值,然而大部分东亚国家没有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而是通过外汇管理实行弱势外汇策略,东亚主要货币的汇率没有对应升值,进而造成进口产品的价格上升,加速了东亚地区的通货膨胀。Ito and Sato(2008)研究印度尼西亚、南韩、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五个亚洲国家的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PPI和CPI的影响,发现汇率变动会把价格依次传递到进口价格、PPI和CPI,当传递到CPI的时候影响已经相对比较少了,除了印尼有较明显的影响外,但仍肯定汇率变动影响通货膨胀。Achsani、Fauzi and Abdullah(2010)研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日本、中国和南韩等八个亚洲主要国家的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发现亚洲国家的这一弱势汇率政策导致进口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增加商品生产的成本,进而导致亚洲国家普遍的通货膨胀问题。
(五)多因素共同决定通货膨胀
有不少文献认为东亚地区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复杂的,即有惯性通胀因素,也有需求拉动因素和成本推动因素,甚至是外汇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需求方面的因素包括:产出缺口、流动性过剩等拉动了通货膨胀,成本方面的因素包括全球能源价格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的高涨等所带来成本上升,另外弱势汇率政策造成进口品价格的上涨进一步推高了生产成本,推动了亚洲地区的通货膨胀。Dua and Gaur(2010)选取了东亚八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香港地区、韩国、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中国和印度,研究通货膨胀与GDP、汇率、农产品价格和国际能源价格的关系,他们发现,需求因素和成本因素同时对四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产生作用,比如,日本、南韩、香港和新加坡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GDP都影响通货膨胀,另外韩国的通货膨胀还受外汇影响,新加坡的通货膨胀受油价影响,香港地区通货膨胀受进口商品的价格影响。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泰国、菲律宾和印度,GDP对这些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有一个弱的影响,食品价格影响大部分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虽然经济学家们在东亚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上观点较为一致,但对东亚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有不少的争论,有些文献认为东亚通货膨胀成因比较复杂,惯性通胀、需求方面和成本方面的因素、外汇等其他因素均可能影响东亚的通货膨胀。因此对于东亚的通货膨胀的成因不能一概而论,应综合从多个方面的因素来分析东亚的通货膨胀成因,才能较全面地考察东亚的通货膨胀问题。
三、实证数据和方法
本文收集了1980至2010年包括: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和越南11个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年度数据,包括年度同比CPI通货膨胀率、GDP增长率、以美元计算的布莱顿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为IMF World data outlook 2011。另在这11个国家的统计局网站上收集了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的月度同比CPI通货膨胀率数据,通过ADF单位根检验,11个国家和地区的CPI通货膨胀率数据均为I(0)。
(一)通货膨胀的趋势预测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的月度同比CPI数据进行建模,采用ARIMA(p,0,q)模型:
其中π代表通货膨胀率。
根据Box-Jenkins(BJ)方法选取针对不同国家的选出最优ARIMA的模型,得到不同国家的最优模型(2)到(6),对2011年9~12月11个东亚国家的通货膨胀进行预测。
中国:
四、实证结果
(一)通货膨胀趋势
从表1可见,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了影响,2009年的经济情况普遍向下,2009年的GDP明显下降,但2010又迅速回升到较高水平,东亚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2008~2010年的GDP仍然能保持4.0%左右的年平均增长率,东亚同比CPI通货膨胀率虽然在2009年明显降低,但在2010年,除日本、菲律宾和泰国外,东亚地区的通货膨胀率普遍升高,中国台湾和印度尼西亚的通货膨胀均超过5%,越南更是达到11.7%的高位。可见东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均面临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但是每个国家的情况可能稍有不同,例如泰国,因为泰国的中央银行大力控制,通货膨胀虽然仍高于3%,但已在下降;有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是比较大,比如中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通货膨胀急速上升;另外一些东亚国家,比如越南,则已经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已经超过10%的警戒线,如果通货膨胀继续恶化,有失控的趋势②。
通过模型(2)~(6)的估算,得到表2数据中2011年9月至12月的通货膨胀率的预测。从表2看到:2011年前8个月东亚主要国家的通货膨胀仍然处于高位,除日本和中国台湾外,全部国家和地区的CPI均超过3%,中国、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和越南5个国家和地区的CPI超过5%。从模型预测的CPI的走势中看到,越南的CPI将持续上涨,将高达26%,南韩和新加坡的通货膨胀在2011年底将继续在高位不会明显下降,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比年内最高峰会稍稍回落,但是幅度不会很大,总通货膨胀水平仍超过3%。
从表2可见,东亚国家的通货膨胀在2011年将继续维持在较高的位置,预测通货膨胀在2011年年底下降幅度不大,而且有个别国家,比如越南,则会处于恶性通胀状态。虽然同一时期的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也明显上涨,8月份美国和英国CPI均超过3.5%,但是在高通胀压力下,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采用强有力的紧缩性政策控制通货膨胀,而亚洲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因为国际上石油和食品大宗商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加上对经济增长的需求,控制通货膨胀的力度和手段有限,预计亚洲地区的通货膨胀在2011年后仍将普遍持续走高。由表1可知,IMF预测2011年亚洲大部分国家的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到了2012年有些国家的情况会稍有改善,通货膨胀会有所回落,但是总体水平仍然偏高。有
研究报告甚至预测这个高通货膨胀的趋势将一直延续到2015年,估计2012~2015年亚洲地区的年平均通货膨胀仍将高达4.2%③。=
(二)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从表3看到,影响东亚的通胀膨胀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惯性通胀、需求方面的因素(产出缺口)和成本方面的因素(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均对通货膨胀有正向的影响。
首先,惯性通胀是东亚物价上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表3看到,从1980年至2011年的亚洲通胀膨胀显著受惯性通胀影响,系数为0.18。在次贷危机前的2005~2007年,惯性通胀影响更大,系数达到0.48;而次贷危机后,2008~2012年间,惯性通胀的仍旧显著影响东亚地区的通货膨胀,但稍微下降,系数大约为0.34。
其次是国内产出缺口等需求方面的因素推高了东亚的通货膨胀。国内产出的缺口显著地影响了过去30年的东亚通货膨胀,系数更高达2.2。可见东亚经济发展的同时,供需的不均衡造成的产出缺口长期影响着东亚的通货膨胀,是东亚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在次贷危机前3年,产出的缺口并没有显著地影响通货膨胀,但是在次贷危机后的3年,需求因素对通货膨胀又有显著的影响,系数为0.34,与惯性通胀的影响相似。因为次贷危机后东亚国家均采取多方面政策刺激经济,造成显著的产出缺口,而且货币供给过多加上国际游资涌入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影响了东亚的通货膨胀。可以从亚洲国家的最近几年新的一轮资产价格上涨,尤其是房价上涨中得到一点佐证。过多的资金流到房产行业,造成亚洲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孟买、雅加达、首尔、吉隆坡、胡志明市等房价飞快上涨,又进一步推高了通货膨胀。
最后是国际油价、粮食价格等成本因素冲击了东亚的通货膨胀。国际原油价格自2003年开始上涨,在2008年7月11日创历史最高价格,超过147美元。粮食价格自2006年开始上涨,2011年3月各国大米价格也创出了历史新高。全球范围的石油、粮食和资源类的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对东亚的通货膨胀的影响,从表3中的结果中得到印证。石油和粮食30多年来影响东亚地区的通货膨胀,粮食的系数为0.09,比石油的系数0.07还要高,与粮食消费占东亚地区消费比重较高相符合。在2005~2007年石油和粮食价格高涨的时期,石油和粮食影响通货膨胀的系数分别升高到0.27和0.30,可见国际能源价格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对东亚地区的通货膨胀巨大的推动作用。2008~2010年次贷危机后,伴随着石油和粮食价格的回落,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减少,系数为0.08和0.17。
五、结论和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近30年东亚地区的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和决定因素,并对比次贷危机前后影响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的异同之处,发现近年来东亚地区的通货膨胀问题日趋严峻,多个国家面临着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从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和预测中可以看到,亚洲主要国家的通货膨胀持续攀升,预测亚洲的通货膨胀会继续走高,直到2012开始有所回落,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
通过模型估计结果分析可以看到东亚的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复杂,惯性通胀、国内产出缺口等需求因素、国际油价和粮食价格等成本因素均对过去30年的东亚通货膨胀造成影响。其中惯性通胀和国内产出等需求因素的影响较大。通过对比美国次贷危机前和危机后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发现,次贷危机前惯性通胀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影响东亚的通货膨胀,尤其是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显著增加;而次贷危机后,包括惯性通货膨胀、国内产出缺口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均影响东亚通货膨胀,但是国内产出缺口的影响较大,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的影响下降。
(二)对策建议
研究普遍发现,高的通货膨胀长期来说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Brick(2010)研究包括马来西亚、泰国等亚洲国家在内的40个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发现和发达国家一样,长期来说高通货膨胀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有鉴于此,亚洲国家为经济长远发展着想,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消除通货膨胀对长远经济发展负面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四方面的政策建议:
1.东亚国家进一步进行中央银行的改革。欧美国家普遍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货币政策订立一个通货膨胀的目标,实施紧缩或宽松的货币政策,把膨胀维持在稳定的理想范围,以达到对本国经济发展最有利的状态。国际上已经有超过26个国家采用这一货币政策,欧美发达国家包括加拿大(1991)、英国(1992)、澳大利亚(1994)等,而亚洲国家包括韩国(1998),泰国(2000),菲律宾(2001)和印度尼西亚(2005)。美国虽然没有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但实际上美联储有一理想通货膨胀,为3%⑥。英国把理想通货膨胀定在2%,通货膨胀目标为1%~3%,通货膨胀一旦低于1%或者超过3%,中央银行行长就要向财政大臣写一封公开信,具体内容包括解释为什么通货膨胀没有控制在既定的目标范围,采取什么措施把通货膨胀控制在这一范围内⑦。这一通货膨胀目标的订立为英国带来了近二十年来的稳定低通胀。虽然也有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效果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有较大的关系(艾洪德和武志,2005),因此应给予东亚的中央银行更大的独立性,并为经济长远发展着想,在适当的时候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把通货膨胀长期控制在理想范围(Taguchi and Kato, 2011)。
2.实行有力的紧缩性货币政策。鉴于过去30年来东亚地区的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是亚洲国家内部供给和需求失衡问题,包括产出缺口过大等需求方面的因素困扰东亚地区的经济,造成较高通货膨胀,而货币政策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有力手段,建议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进一步加息、收缩货币供应量、提高存款准备金等政策工具控制通货膨胀。虽然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影响经济增长,但是为了经济的长远发展应果断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尤其是通货膨胀已经恶化的东亚国家。
3.实行能源储备和粮食储备的战略,应对国际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国际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东亚地区的通货膨胀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东亚国家普遍缺少有效的措施应对这些冲击,因此建议东亚国家实行能源储备和粮食储备战略,应对能源和粮食价格的巨大波动,调节国内的能源和粮食价格,以减少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4.适当调控个别商品的价格,或者调控个别的行业。亚洲国
家的通货膨胀问题不能单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来解决,由于产出的缺口和流动性过剩问题,过多的资金流到一些行业里炒作某些商品,造成价格的飞涨,又进一步推高已经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目前,东亚地区由于国际游资流入和本身的流动性过剩,过多的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造成东亚地区普遍房价飞涨,又推高了东亚的通货膨胀,因此政府可以适当调控房地产行业,抑制通货膨胀。
收稿日期:2011-07-14
注释:
①数据来源: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 2011.
②Fiscal Implications of Rising Oil Prices, 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 South East Asia Monitor, 2011.
③Business Asia, 2011, 43(9), 1-2.
④Tang, Pamela, Inflation a Growing Problem for Asia, Says Moody' s, Asiamoney, 2010, 21(5), 41.
⑤Emerging market Inflation--A Problem for 2010, In Finance; 2010, 124(2), 36-38.
⑥Samuelson, Paul A. and Nordhaus, William D., Economics, 17th Edition[M],2004, McGraw-Hill, 546-567.
⑦英格兰银行网站.
上一篇:国外车险里程定价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下一篇:金融国际化、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