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政金融
一、现阶段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新变化
(一)财务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权限逐渐集中,中心支行财务管理职能削弱,财务管理权限一般集中在总分行。从总分行财务管理模式来看,也已从单独的块状管理向垂直管理与块状管理相结合。即分行财务部负责人在授权范围内根据本行负责人要求开展财务活动,对本行负责人负责,但也要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管理。在业绩考核上也接受双重考核,即同时接受分行和上级财务部门的考核。这一模式改善了分行财务部门仅对分行行长负责的局面,有利于贯彻上级财务部门的管理意图。
(二)管理会计理念已被引入商业银行管理体系 根据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需求,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分析的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需要,而管理会计能够更加灵活地提供产品、部门、地区以及员工等预算、决策、考核等信息,并通过信息的反映、评价和引导最终实现经营者的管理目标和战略。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以及技术进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已开发出管理会计系统,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管理理念也已引入,有望进一步发挥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方面的优势,引导业务发展。
二、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西方财务管理理念中财务管理是一个涉及经营活动各方面的综合性管理过程。从财务管理的环节和方法角度看:财务管理职能应当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职能。西方财务管理中倡导财务是业务伙伴的理念,要求财务人员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提供支持和帮助,提供专业意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职能已从财务核算、成本控制向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财务监督等方面转变,但仍主要偏重于事后分析、监督,财务预算工作还不够细致,尚未全面参与到财务决策等事前管理工作中,特别是财务决策职能发挥不足。
(二)成本管理理念尚未全面建立 从广义上来说,商业银行的成本不仅包括费用、固定资产,更包括利息支出、同业往来支出以及税金等业务支出,在引入巴塞尔协议后,风险成本和经济资本成本也引起商业银行管理者的重视。但是,在商业银行内部却普遍存在着一种观念,认为成本管理仅仅是财务资源成本节约,只与财务人员相关。特别是在业务人员中普遍存在“重指标,轻效益;重规模,轻风险”的现象,为了业务指标完成,仅看到账面收益,很少考虑资金成本、资本成本等,对于风险成本和经济资本成本甚至不理解。事实上,每位员工、每个工作流程都涉及到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商业银行财务流程和财务人员,成本管理工作应该渗透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流程。
(三)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预算管理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效益最高的领域。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财务资源配置方法大都采用“存量”加“增量”的预算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承认存量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收入或净营业收入等指标按一定比例挂钩一定的增量费用。一般来说,存量费用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不合理因素,最终的结果是资源没能用在“刀刃上”,未能引导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另外,由于历史沿袭原因,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网点大小、配备资产数量和设备效用最大化等问题较多依靠历史经验或人为判断,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进行评判,配置中管理人员的主观因素较大,不利于企业形象的统一和财务资源的预算管理。
(四)税务管理未能发挥事前筹划价值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的税种主要有企业所得税税和营业税及附加等。我国商业银行一般均能按照国家税收制度规定依法纳税。但目前的税收管理行为大部分为事后被动管理,即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并缴纳税款,未能做到前期主动管理,即在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产品开发、业务创新等管理工作中发挥财务管理人员在税务专业方面的优势提供专业意见,谋求税后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
(一)转变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职能 要从根本上改变财务人员“重核算、轻决策”的理念,必须建立以支持决策为主的管理型财务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紧密渗入到日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以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特别是要对创新项目、战略性业务、重大支出项目等要建立投入产出分析制度,在业务决策阶段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提出合理化建议。财务决策需要的信息量大,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回归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法,结合资金时间价值分析等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预期业务量、影响效果以及与此相关的直接、间接投入等因素,判断项目的可行性,提升财务决策能力。
(二)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实施科学的全面成本管理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增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成本管理(TCM)以优化成本投入、改善成本结构、规避成本风险为主要目的,要求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决不是简单、机械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即获得最高的企业价值。因此,必须把全面成本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首先需要在全体员工中培养全面成本的理念,让每个员工自觉将成本管理贯彻到工作中;其次要创新成本管理手段,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实现产品、业务、单位以及员工等的投入与产出评价体系;最后才能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实现投入的科学化和产出的最大化。
(三)创新预算管理方法,提高经营效益 主要包括:(1)实行“零基预算”管理模式。“零基预算”是在编制财务资源预算时,不考虑以往资源使用的情况,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确定各项财务资源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商业银行的具体操作是:在财务资源配置时区分财务资源支出的性质,主要可区分刚性的日常运营开支和弹性业务营销支出。对于刚性较强的日常运营开支寻找与费用支出相关联的因素,通过测算费用支出与关联因素之间的比例,确定财务预算。而
对于弹性较大的业务营销支出,应遵循“多做多得”的原则,直接选择重点业务指标或经济利润等指标作为营销费用配置的依据。具体分配时根据业务发展的难易程度、重点等确定一定的比例挂钩财务资源;比例的选择可根据资源总量灵活选择单一比例、超额累进或超额类推等类型,充分激发经营单位的积极性。(2)建立预算标准化制度。在资产配置上,要改变物品配置的人为因素,商业银行应根据本单位下属部门、机构的类型,对常规使用资产或物品(如信息设备、办公设备、监控设备等)配置制定标准,并根据配置标准制定资产预算。对于网点、自助银行的面积、装修费用等应该结合开展业务类别、业务规模和目标利润等业务指标建立“本量利分析”模型,测算达到盈亏平衡点所能支撑的成本支出,并以此制定相应的支出标准,通过标准化的预算实现成本控制。预算标准化制度将使有限的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便于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管理。
(四)合法进行税收筹划,提升商业银行税后价值 税收筹划主要是商业银行在自身经营过程中,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对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纳税行为进行规划,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实现缴纳最少的税款,以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税收筹划对于合理安排支出,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理想的税收筹划是税后企业价值最大化。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对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等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应将税务管理工作前移,主动通过投资、筹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安排和筹划实现合理的税务安排;在金融产品创新阶段,在产品设计时,要及早介入,充分考虑其会计核算、业务处理等所适用的税收政策,尽量选择税负较轻的方案。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及时根据税收政策变化时调整原有税收筹划,力争在合法范围内降低商业银行税收负担,争取获得更多的税后利润。
参考文献:
[1]孙永慧:《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财会通讯·中》2010年第8期。
上一篇:企业资产证券化研究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