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政金融
一、我国国有银行的经营存在的缺陷
我国国有银行在社会经济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其经营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自身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具体的缺陷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国有银行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在银行经营的过程中未能准确掌握银行的发展状况,并根据社会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和相应的章程,使得银行的发展受阻,银行经营的安全性较低。虽然银行的业务在进行不断的变更,但其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得新业务在实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可行性。我国国有银行的经营管理欠完善,主要要的就是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造成业务操作规程的不合理。我国国有银行的经营管理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往往会对银行的控制造成影响,到时操作失误,加大了国有银行运营的风险性。
(二)我国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达不到要求,主要原因就是银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并实施必要的监控机制。现代化的国有银行虽然在技术上进行了改善,对银行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其控制机制不能在个关键环节得到应用,管理机制缺乏完整性。此外,监督部门的权威性差,也会对银行的监督管理造成影响,会计监督力度不够,会导致舞弊行为的发生。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会使得可算数据失真,账目处理缺乏可靠性,从而严重降低了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
(三)我国国有银行的赢利受阻,主要是由于国家的资金成本核算和资金调控系统存在缺陷,造成资金风险。我国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低下使得银行的到期资金收回受阻,资金的流动性变差,银行资金调剂上的盲目性,会导致资金运用不足,收益低下,并耗费大量的经营成本,使得国有银行的会获利机会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甚至面临着巨大的损失。
二、完善我国国有银行经营机制的有效措施
在我国国有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其经营管理模式的缺陷会对我国有银行和进驻的外资银行的竞争造成影响,对银行的发展是不利的,应对市场金融发展和银行经营管理进行调查监督,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一)国有银行运营安全性问题的解决对策
国有银行都有贷款这项业务,银行在进行贷款后,必须做好每笔款的跟踪和监督工作,以避免到期不能还款现象的发生。对我国国有银行的经营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要充分考虑银行的安全维护问题,确保运营的各个环节都没有差错。银行的面临的风险有很多方面,包括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资金流动风险等,在我国国有银行的运营过程中,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考察分析,根据它们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不能进行盲目性的治理。解决国有银行安全性问题,不仅要对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加强,还要充分考虑外界的市场环境对我国国有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按照合理的章程有条不紊的进行经营管理,加快国有银行外部环境建设的步伐,对社会信用体制进行完善和改革。
(二)国有银行运营过程中资产质量问题的解决对策
资产质量成为影响国有银行运营的主要因素,为有效解决该过程中资产质量过低的问题,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必须加大账目核实的力度,对不良资产进行清收,贷款后进行跟踪和监督,以避免不良贷款现象的产生,对新增贷款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防止不良贷款反弹。此外,还要对重点行业和地区的不良贷款进行集中坚攻,积极寻找有效措施,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不良贷款行为进行处置。国有银行在遭遇不良资产冲击的时候,要积极采用呆账核销、清收及拍卖等方式进行自救,加快国有银行资产质量低下问题解决的步伐,严格跟踪并审查可能形成不良贷款的业务,通过实时监控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率,以保证资金的质量。
(三)国有银行赢利性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经济发展十分动荡的市场前景下,只有加强国有银行的经营管理,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赢利。提高国有银行盈利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讲:
一是对非生息资产和盘活存量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得运营资金能够良性循环。
二是对经营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增强银行会计的责任感,对其进行全面管理,从而有效控制经营成本,降低经营费用。
三是对国有银行的经营进行革新,不断增加业务的种类,使其和收入结构都能呈现多元化特征,提高银行的非资产收入。
四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大力开发和利用,国有银行是管理者必须能够充分掌握当前的市场金融、国际贸易、经济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对员工进行全方面的培训,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金融人才,使得员工能有熟练掌握新型的金融操作技能,让我国国有银行的经营进行的更加顺利,保证各环节准确无误的运营,从而有效提高银行的赢利。
参考文献:
[1]张杰.中国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悖论”——基于海南案例的分析[J].金融研究. 2007(08)
[2]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课题组.2005年中国最大50家商业银行排名[J].中国金融. 2006(21)
[3]张杰.中国的高货币化之谜[J].经济研究.2006(06)
[4]张杰.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经济研究. 2004(06)
下一篇: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