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财政金融
一、引 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告历经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其中对文化改革的阐述高屋建瓴、切中肯綮。在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不仅充分反映出党对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也体现了文化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
文化具有物的属性和精神意识形态性,在经济形态上,表现为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1]。要促进文化产业的高效发展,必须通过产业发展的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深入分析我国目前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此中国文化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探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前,涉及中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研究主要基于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侧重影响度分析,王志标(2009)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了文化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以及基于分配系数的前向联系测算[2];高秋芳等(2012)对我国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测算,用消耗系数与分配系数、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等指标考察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3]。二是侧重效率测算,王家庭和张容(2009)在此领域做了开拓性的研究。他们以经济普查资料为样本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4年我国31个省市的文化产业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产业技术效率整体偏低,规模效率尤为低下[4];郭国峰和郑召峰(2009)研究了中部六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绩效,利用DEA模型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对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模拟了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作用路径[5];马萱和郑世林(2010)研究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文化产业效率差距问题,运用DEA模型对199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中国文化产业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差距正逐渐缩小[6];张仁寿等(2011)采用DEA的CCR模型和DEA的“超效率模”(Super-Efficiency)模型对广东等13个省市文化产业绩效进行实证分析[7]。蒋萍、王勇(2011)对我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使用三阶段DEA和超效率DEA模型进行了全口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8]。此外,陈晓红(2013)[9];揭志强(2013)[10]也做了类似的研究。
纵观以上研究文献,目前国内大都采用同期DEA方法对文化产业全要素效率进行研究,然而此方法存在几方面问题:决策单元的效率假定为稳定,且不存在某一观测期的效率优于其他时期;求解混合时期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利用线性规划可能存在无可行性解问题,一些研究将其视为技术有效,这种处理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合理的,而全局DEA以所有时期投入产出数据构造不同时期的共同参照技术集,且由于全局DEA的GM生产率指数(GMPI) 不存在不同时期的参考技术集,所以无须采取几何平均形式,既能满足可传递性要求,又可避免线性规划无可行性解的问题,本文拟采用全局生产率指数对我国文化传媒上市公司2006~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以期得到一个更加合理的测算结果。
三、中国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估算分析
本文采用matlab计量软件运用GM模型对2006~2012年文化传媒产业26个上市公司的生产效率进行了估算,并分解为EC指数及BPC指数,具体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为公司时间上的平均值,从总体上来说,2006~2012年期间,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GM)、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C)、技术进步变化指数(BPC)均呈现上下波动趋势,不够稳定。我国文化传媒企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企业的竞争力还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从各个文化传媒上市公司GM指数的数值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显著,且各个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逐年的变化也呈现了上下波动的趋势。根据分析数据,文化产业的出版业的全要素生产呈现了稳定增长的趋势,比如:中南传媒、出版传媒。这主要由于处于我国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改革最早,自2005年以来,国家针对出版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完成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新华书店进行股份制改造等改革。出版产业的增长与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图书市场实现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即从一支独大的教育类图书转变为以消费类图书为主,改变了我国图书总体结构失衡;二是改变了出版社地域分布不均衡,地区销售网络不畅通的局面,实现了地区均衡发展;三是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制度化管理。从而从总体上增强了出版业的竞争力。而影视、动漫、游戏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GM)则表现为上下波动趋势,如奥飞动漫、华谊兄弟等。近年来影视产业、动漫产业及游戏产业从产品种类、企业数量及行业规模来看,一直保持稳步的上升,但由于本身底子薄,更由于处于经营模式的成长期及影视、动漫、游戏产业的风险性,从而GM指数不太稳定。
表3为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时间上的平均值,从GM指数平均水平来看,该时期GM指数由2007年的1.0083下降至2010年的0.9599,之后呈现增长趋势,至2012年为1.0093,原因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文化产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2009年我国提出文化振兴计划,文化产业的GM指数扭转了下降的趋势,并呈现了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C)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BPC)指数的平均水平变动不太稳定,说明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仍处于较低水平,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主要依靠的是政策的刺激及国家的扶持,没有形成内生增长的发展方式,文化产业的发展仍没有找到有效的突破。
面板数据混合估计检验表明应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Ftest),而hausman检验则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因此本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即表中模型2。根据分析表(3)中的回归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资产负债率与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效应,表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的偿债危机越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要
低。因此,企业在充分利用借入资金给企业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应尽可能的降低财务风险。
2.总资产周转率与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正效应,文化传媒企业总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销售渠道完善,企业的产品定位适当并且产品实销对路,表明企业能充分利用现有资产,企业的销售能力强,企业的利润得以增加,从而使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反之,那些总资产周转率低的企业往往没有对产品的市场定位准确,销售渠道不完善而且对资产的利用效率也不高。
3.总资产与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这说明企业规模对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正的影响,但并不显著。这也就表明在文化传媒企业的发展不应盲目地追求规模扩张,而应注重企业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的提高。
4.高管占员工总数比率与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这表明高管的人数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不显著地相关性,高管人数的占比高不仅带来拥有的资源和专业知识的好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管理冗余。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以上采用Global 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6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在2006~2012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GM指数,对样本期间内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效率变化经过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从总体上来说,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GM)、技术效率(EC)、技术进步指数(BPC)均呈现上下波动趋势,不够稳定。从平均水平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变动,而技术效率(EC)指数和技术进步(BPC)指数的平均水平变动不太稳定。
基于以上分析结论,为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传媒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能持续发展,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
1.以文化资源、文化创意和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源为主要投入要素,提供文化服务、生产文化产品的文化企业在生产投入、生产内容和组织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文化企业存在的有别于企业的差异性特征,应尊重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选择企业合适的路径进行自身特色的制度设计,促使文化企业体制顺畅、机制灵活、运转高效、从而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2.我国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仍比较弱小,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必要的竞争保护,一方面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又相当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要积极推进我国文化企业以全球为背景,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全球化,支持和鼓励中国文化企业开拓国际文化市场。
3.针对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生产效率的现状,要打造自身竞争优势,需努力提高自身效率,不断探索文化产业成长的新模式,针对文化产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需要对此风险特征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同时我们需结合城镇化过程,推动文化产业的消费升级。
4.优化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环境,调整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同时企业需加强业务拓展,实现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企业的跨地域、跨媒体、品牌化的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晨光.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重大创新——论十八大报告的新亮点[J].湖湘论坛,2013,(1):5-10.
[2]王志标.文化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20):88-90.
[3]高秋芳,曾国屏,杨君游.关于文化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111-114.
[4]王家庭,张容.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31省市文化产业效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9):75-82.
[5]郭国峰,郑召峰.我国中部六省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评价与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12):76-85.
[6]马萱,郑世林.中国区域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10,(3):83-86.
[7]张仁寿,黄小军,王明.基于DEA的文化产业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广东等13个省市2007年投入产出数据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1,(2):283-293.
[8]蒋萍,王勇.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2):69-82.
[9]乐祥海,陈晓红.中国文化产业技术效率度量研究:2000-2011年[J].中国软科学,2013,(1):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