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工业经济
导读:在工业经济论文的创作过程当中,很多人都是会吃尽苦头的,而且也不见得就能撰写出优秀的论文来,想要写好满意的论文,首先就需要大量的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本论文分类为经济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工业经济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工业经济论文2650字(一):后疫情时代工业经济如何振兴?论文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
在后疫情时代,遭遇重创的工业经济怎样才能重新振兴?4月15日,一场以“应对疫情重创,振兴工业经济”为主题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在线论坛尝试给出答案。
重视发展“新基建”
论坛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疫情重创工业经济,应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恢复、振兴工业经济出力。”
在李毅中看来,疫情下要高度重視市场变化趋势。应看到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因素:人、产业链、物流运输、资金。他表示:“更重要的问题是今后几个月乃至明年较长时间的国内外市场变化莫测、潜伏危机。老订单可复产兑现,但如果没有新订单,复产后做什么将是更严峻的挑战。因此要充分估计疫后恢复、振兴工业经济的困难。”
李毅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新基建’是重要举措。”他进一步解释,“新基建”是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新技术,信息化时代要求使用新一轮高新技术,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分项、子项,要将这些技术物化为基础设施。二是新需求,新型基础设施是基石、工具和利器。如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中,数字基础设施凸显了保障和支撑功能。三是新机制,“新基建”是基于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电子信息产业与垂直行业的跨界融合。
李毅中表示,要“积极稳妥、精准有序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要统筹协调、宏观调控;“新基建”项目一般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直接回报率不高的特点,要科学慎重决策;应发挥制度优势,稳定资金来源,防范债务风险;要与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相结合。
“‘新基建’的投资总量并不大,但其‘乘数效应’大,要计算项目的直接收益也要看到对社会、产业的贡献即溢出效益,进行投入产出的比选,遵循效率和财务双重约束,进行成本和收益的分析。要保障技术的先进可靠,要做好市场需求预测,可以适当超前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李毅中分析。他补充指出:“企业行业是投资主体,各类企业要融合协同、共建共享。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2%,其中制造业占了87%,但是基础设施投资中民间资本只占20%—38%,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新基建’要更多向民间资本开放,做真正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基本面
“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是,工业增速放缓,但重要物资保持增长;流程型行业生产总体平稳,中下游行业供给出现积极变化;生产秩序加快恢复,工业经济景气度有所回升。”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鲁成军认为,“综合各方面情况,3月份以来工业经济运行积极因素不断增多,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逐步回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明显好于前两个月,我们预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将比前两个月明显收窄,但仍然保留在较大范围的负增长区间。”
鲁成军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将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推动经济运行秩序尽快恢复,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精准有序推动制造业复工复产;二是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三是继续推动‘放管服’改革。”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看来,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侧给中国经济造成冲击,最大的影响就是经济循环受阻,中国经济全面复苏任重道远。
“总体来看,这次疫情给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冲击和负面影响是外生性的、短期的、阶段性的,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轨迹和总体态势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不会改变。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外贸增长有望回到由基本面决定的正常轨道上来并实现恢复性增长。”曲维玺表示。
曲维玺同时提醒:“当前全球疫情呈现快速流行态势,疫情的不确定性成为中国外贸发展外部最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中国外贸发展正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要素成本优势弱化、一些跨国公司正在调整全球产能布局等挑战。我们要因时因势而谋,千方百计稳住稳好外贸基本面。”
应对好市场需求不足的难题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分析,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复工复产、振兴经济的主要矛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更加理性,市场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整体上也呈现减缓态势。目前全球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化工行业产品价格大幅下滑,有些产品价格呈现跳水式下滑的态势。进出口需求也呈现大幅下滑的局面。他表示:“当前企业复工复产,最现实、最核心的矛盾是市场需求的矛盾,没有市场需求就没有经济发展,更没有经济繁荣。”
李寿生认为:“开拓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创造新需求是当前复工复产、振兴经济的当务之急。我们希望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开拓新产品、新技术与新的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下,要全力开发出一批超前、超高、实用的新技术。与此同时,对于市场需求的开拓能力也是检验行业竞争能力的试金石。”
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恢复的拐点,从物流行业看,已经恢复到可以支撑经济正常运行的水平。他表示,从3月份PMI指数来看,新订单处在近期的高点,产业链正在全面恢复。物流景气指数恢复到51%以上,服务于经济运行的物流基本是畅通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机械工业生产运行遭受较大冲击,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表示:“机械行业复工复产工作全面推进,但困难和问题仍然存在。”
陈斌透露,当前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和复工复产中的堵点主要是:人员流动受到限制;产业链衔接不畅,零配件供应不足;运输仍然不畅,时效延长;企业面临多重压力,资金链紧张。而难点主要有:合同履行和延续困难,订单流失较多;原材料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增加;对外贸易受到冲击,国际疫情影响将加大;防疫物品不足影响员工上岗工作;企业国内外投资均无法正常进行等。
“短期看,行业运行总体仍将处于逐步恢复阶段。预计一季度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将出现20%左右的下降。二季度,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将加快恢复,市场需求也将出现一定反弹。中期看,预计下半年行业运行将恢复到正常秩序,增速明显高于上半年。”陈斌说。
工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加快推进本溪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论文
〔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本溪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进行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对本溪老工业基地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關键词〕本溪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本溪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本溪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素有“煤铁之城”称号。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开采煤铁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发展相对滞缓、新动能培育不足、一钢独大、一业独大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钢在本溪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溪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举全市之力支持和服务本钢。为本钢实施混改、技改、用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各方面都创造了有利条件。依托本钢,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在上游,加快推进大台沟铁矿、思山岭铁矿、宇航矿业等一批项目,建立本钢与地方采选企业合作机制,敞口收购地产铁精粉,近两年来供货量达867万吨。在下游,利用本钢政策优势建设全国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北方恒达物流园、桥北钢铁精深加工园区、南芬铸造产业园,引进了建发集团废钢铁加工、金桥焊材、银龙预应力等一批大项目。本溪在做大做强钢铁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培育和发展其他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推进中国药都建设,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2019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1.1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工业总产值643.7亿元,医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6%。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虽然本溪工业企业都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自我研发能力不足,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偏低甚至为零,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特别是近年来,全市申报省级研究中心的企业数量逐年减少。究其原因,目前本溪大多数企业产品是以初加工或原材料输出为主,缺乏具有核心技术的高附加值产品,导致区域产业竞争能力偏低。
2.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本溪大多数龙头企业缺乏和本地关联性,聚合、创新、孵化、示范、扩散等效应不够理想,与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工业要求相差甚远。传统的钢铁、建材等企业往往自我发展、自成体系,未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进而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降、资金紧张仍是制约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的三大突出问题。尤其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有些企业举步维艰。
4.争取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有限。本溪作为传统工业城市,虽然工业基础雄厚,但近年来几乎未享受到国家和省工业类专项的政策红利,主要原因是本溪的工业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工业项目投入不足,工业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无法满足相关工业专项的硬性指标要求。因此,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亟待加强。
5.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2017年初,本溪市两县正式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并于2019年初获得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126亿元,但所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与本溪市付出的经济代价不成比例。根据辽宁省有关文件要求,本溪两县应将钢铁、平板玻璃、采矿业等产业调入禁止类,开展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将对两县工业企业尤其是钢铁和采矿企业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对本溪市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另外,辽宁省委、省政府近期下发的关于煤矿铁矿行业约束管理的文件,进一步限制全省铁矿开采项目建设,也将对本溪两县的铁矿企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这种现象必将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本溪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6.人才匮乏。近几年,虽然本溪加大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但由于诸多原因效果不够理想。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科研人才、高级熟练技工非常短缺,这很难与高质量工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本溪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1.加大科技创新能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设,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制定人才激励机制,着重培养引进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科研人才、高级熟练技术工人等。
2.严禁产能过剩。以钢铁、水泥、煤炭、平板玻璃等过剩产能行业为重点,坚持市场化和法制化手段相结合,严格区分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能源土地政策,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进一步落实完善过剩产能长效机制和奖惩办法。对钢铁、建材、煤炭等行业分业施策,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推进水泥企业的市场整合,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整合产权或经营权,提高生产集中度,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3.推进绿色钢铁产业发展。支持本钢集团优化钢铁配套能力,补齐钢材轧制等工序短板,围绕板材、棒线材、特殊钢以及铸造生铁等产品,大力培育汽车等中高端零部件、成套装备、板材剪切配送等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强做优钢铁深加工产业,重点推进本钢四冷轧、冷轧高强钢中试机组等重大项目。鼓励天津银龙预应力、天津金桥焊接、华岳精工、聚鑫达、东铄新材料等地重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动本钢建设年吞吐能力达450万吨的钢铁物流产业园,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钢材加工及仓储物流基地和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电商线下现货交易基地。
4.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以高新区为核心,两县为两翼,加快医药健康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开展上海绿谷糖类药物等医药产品的创制及产业化,加快新产品研制和产品质量提升。支持刺五加、林下山参等本溪地道药材及相关产业发展。重点推进上海绿谷等重点企业发展,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构建以脑健康为代表的国际、国内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5.加快建设绿色智慧矿山。全面实施“五矿共治”,有效控制矿山数量,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新立采矿权出让过程中,对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相关标准,在出让合同中明确开发方式、资源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土地复垦等相关要求及违约责任,推动新建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推动思山岭铁矿、宇航矿业、源达矿业、大台沟铁矿建设和改造升级,逐步达到绿色智慧矿山建设标准。
6.构建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本钢精品钢材和地方企业铸造用“人参铁”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军工或军工配套企业的对接,努力打造军工领域特殊钢材供应基地和军工产品精密铸件配套基地。以本钢技术中心为依托,在巩固提升军工用钢基础上大力开发船舰用特种钢材,进一步提高军民融合配套能力。加强本溪水泵、鹤腾铁塑等企业与国内军工或军工配套企业、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对接,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开发、二次开发等方式推进军工企业配套零部件向铸造企业转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gongyejingji/247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