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工业经济
一、引言
一般而言,对于一国经济增长,供给决定的是长期增长,若要考虑短期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则需从需求角度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总量与需求结构正处于变动之中,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需要消费主导还是投资主导的讨论正如火如荼。事实上,分歧的本质在于需求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效率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虽有起伏,但最终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尤其是2002年以来,投资成为主导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我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均不足50%,低于发达国家的65%以及金砖国家60%的消费水平。虽然我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近几年有所回升,但在收入差距加大,内需不足的背景下,我国最终消费率能否持续扩大还值得商榷,因而,选择消费主导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约束。同时,投资在融资约束收紧的时刻正变得日益低效,投资的边际收益正在递减,且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因此,研究何种需求冲击对于经济增长更加有效率,对讨论中国经济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需求结构可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微观层面,是指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的内部结构,即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和出口结构。需求结构的冲击也是指这三大内部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变化。二是宏观层面分析,是指投资、消费与出口三者的结构关系,对当前我国而言,宏观层面的需求结构冲击主要体现在投资、消费与出口比例的变化以及投资与消费和出口的失衡。
从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脉络来看,关于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基于跨国比较基础上,研究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结构演变;二是基于实证角度上的经济增长核算,研究不同类型需求的效率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1)投资主导经济增长效率低且不可持续,应选择选择消费主导经济结增长。在宏观需求结构中,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净出口与投资次之。在脉冲响应分析中,消费冲击在初期对经济增长呈现负效应,但后期呈现正效应,投资在初期对经济增长呈现正效应,后呈波浪式起伏。因此,短期可以依靠大量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但这种刺激不具可持续性,且对长期经济增长有害。基于对于投资主导经济增长还是消费主导经济增长的讨论,应该选择消费主导经济结增长。
(2)从长期来经济增长看,应大力加强农村消费。在微观需求结构中,城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略大于农村消费,但在脉冲响应分析中,城镇消费对经济增长负效应时间(约5期)长于农村消费(约3期),并且在第10期后逐渐减缓为0;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长度大于城镇消费,呈周期为7期的周期性起伏。所以,农村消费更能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3)减税可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因为,一方面通过VAR模型看出,政府购买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最小;另一方面,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政府购买冲击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因此,政府购买对经济增长贡献是无效率的。同时,政府购买还具有挤出消费的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减税等措施,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消费支出。
(4)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投资可在长期增加农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但投资冲击对于农村消费在10期以内呈现负效应,超过10期之后,投资对农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增加投资,对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投资向农村倾斜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捷径之一。
参考文献:
.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0.
.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 Economic Journal, 1983,93(372):745-762.
[4]SYRQUIN M,CHENERY H B. Three Decades of Industrialization[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89,3(2),145-181.
[5]孙丹.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投资需求的规模与效率分析[J].改革,2002(5):23-27.
[6]王仕军.发展阶段—发展观—发展战略——我国消费率低迷问题的形成机理及其解决路径[J].经济体制改革,2009(2):42-45.
[7]纪明.需求结构演进逻辑及中国经济持续均衡增长[J].社会科学,2013(2)44-53.
[8]卞靖,张柄哲.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需求结构调整的政策实践及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3(6):1-5.
[9]汪同三,蔡跃洲.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对资本积累及投资结构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6(1):4-14.
[10]刘伟,蔡志洲.国内总需求结构矛盾与国民收入分配失衡[J].经济学动态,2010(7):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