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工业经济
1引言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鲜活农产品包括五大类: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仅指活的、新鲜的),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本文探讨的是北京市农贸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所以根据上述《目录》中对鲜活农产品的表述,将本文研究中的鲜活农产品也定为国家所定义的五类农产品。
目前的农产品流通主要经过农户—中间代理—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供应链进行实体流动。农超对接已经成为全国蔬菜供应的发展趋势,农贸市场的货源得到了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也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对于如何降低流通成本、降低产品价格,真正让商家、农民、消费者得到实惠,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2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
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具体包括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配送和销售等环节。
农产品冷链供应链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农产品冷链供应链流程图
对鲜活农产品的冷链供应的分析应将农产品物流与生活生产的社会经济活动结合起来,应把它看作是一个系统来分析,在这里,我们仅就农产品冷链供应的批发销售环节进行浅析。
3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运营现状
对于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在农贸批发市场上的表现,我们从存储(包括二次加工)和运输两方面来考察,而且,这是在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下来进行的。
3.1批发市场中冷库的使用情况
就在北京所调查的八个农贸批发市场(八里桥、顺鑫石门、昌平水屯、大洋路、回龙观、新发地、岳各庄、锦绣大地)来看,市场里都有冷库等制冷设施来储存商户的鲜活农产品:有冷冻库,用于储存肉类产品或水产品;有水果库,用于存储、加工水果;有蔬菜库,用于易腐类蔬菜的保鲜。有些市场的制冷设施种类比较完善,以顺鑫石门农贸市场为例,用于冷冻肉类、水产品的冷冻库有82个,总容量达到1500余吨,用于存储加工香蕉的冷库有45个,总存储量3500平方米。总之,对于不同种类的鲜活农产品都有相应的冷藏方式,公共冷链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健全,但对于眼前的市场需求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有些商户在考虑自建冷库。自建小型冷库商户在所调查的几个批发市场中比重不大,一般在20%~50%;用于存储肉类、水产品的商户自建小型冷冻设施较多,而用于存储蔬菜、水果类农产品的商户冷冻设施建设相对较少,在顺鑫石门农贸市场,在近50家有经营店铺的蔬菜销售商中,自建冷库的商户只有5家。在我国蔬菜瓜果商品化达到60%以上的市场环境下,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水果比重仅占20%,远低于发达国家95%的比重。
对于批发类的市场,蔬菜、水果类供应商对冷库的使用并不多,他们都是尽可能在1~3天内就将所进的蔬菜销售(批发)出去。即便是在夏季,稍微保护后的蔬菜在三两天内不会变质,那么对制冷设施需求就不会很迫切,除非是由南方运来的易变质产品,有较高的恒温要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销售商不愿意增加成本来自建冷库或使用公共冷库,如大洋路批发市场,租用公共冷库的开销是300平方米每天1200元,对于销售剩下的尾货,宁可任其腐烂,这对于个别商户来说减少了租用公共制冷设施的成本,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却是资源的浪费。
3.2冷藏运输情况
在运输方式上看,大多数商户采用的是普通运输,尤其是蔬菜、水果类农产品,采用冷藏运输的商户占10%~20%,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不是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牛奶、蛋类和豆制品在某些情况下也没有通过规范的冷链系统流通。在销售环节少、运输里程少的情况下,蔬菜瓜果的新鲜程度用普通运输的方式尚且可以满足市场要求。而实际上,在所考察的北京的几个农贸市场里,外地农产品的供应能达到75.6%,其中不乏来自海南、四川、云南的供应,像这些长途运输的鲜活农产品,质保是没有保障的。在北京,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较高,全国的损失率平均为25%~30%,发达国家一般在5%以下,美国仅为1%~2%。
批发市场中的商户销售量比较大,在粗放式经营方式下,损耗就经常发生,若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者其他原因使经销环节时间拖延,浪费就更加严重。运输商或批发环节上的销售商往往只关注本环节的经营成本,不愿意采用冷藏运输,因为蔬菜不会很快腐败,至少在他们所在的环节不会因蔬菜变质而卖不出去。超长的流通链条、有效冷链应用率不足导致冷链在目前流通环节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4从农贸批发市场看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尽管冷链物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程度仍然比较低,行业统一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系统尚未形成。现实生活中不和谐的情况是很多的,肉、蛋、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轮番上涨,在市民抱怨菜价上涨的同时,还有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发生,农民也没有赚到钱,原因是多方面的。
4.1宏观引导不到位
没有部门深入研究、指导、推动全市场的冷链物流工作,从政府层面上缺乏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引导和支持;民间层面上也没有相关行业协会协调、指导,完全依靠企业自行盲目经营、发展,难免造成体系建设上的不到位或者局部的资源浪费和重复性建设。
4.2冷链物流系统观念的缺失
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没有系统的观念,各环节的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冷链的概念,但在操作上大多都是个体行为,不能对整个冷链物流体系进行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安全没有全程的监控,更无法实现对整个冷链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在农贸批发市场的上下游企业中,冷链实施的系统集成管理能力还很弱。
4.3冷链物流整体规划欠缺
规划工作不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重复性建设繁多,资源浪费严重。对于企业个体来讲,没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全程供应链的冷链系统建设,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他们只在自己所在的环节中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自行组织生产,没有整体观念。现实中的冷链物流很[1] [2] 下一页 --------- 多情况是脱离冷链的,“断链”现象经常发生,没有形成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发挥整体效益。
4.4冷链系统信息化体系不够完善
这里所说的冷链信息化系统应囊括冷链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产生整体效益。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造成冷链食品生产、流通的盲目性。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还会大大影响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造成信息不对称、仓储运输系统的效能比较低。目前,国内市场上几乎没有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或库存管理的软件,企业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系统信息化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缺乏信息平台的支持,在大生产、大市场的环境下势必造成信息流、商流传递不流畅,不仅会阻碍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更会造成社会生产成本的提高和资源的浪费。
5改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通过对目前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冷链运营模式及其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应从多方面入手来解决发展冷链物流的问题。
5.1加强冷链物流工作中政府和相关协会的扶持力度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需要政府、行业协会的支持和企业的配合来共同构建。政府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比如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来鼓励冷库、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支持行业协会的建立,倡导企业对冷链设施的使用,以此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效益。出台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优惠的政策,支持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5.2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上的问题需重视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是冷链物流系统化经营的关键所在。加强冷链物流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尤其是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培训,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实习基地和编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实训手册,培养冷链物流领域的实用人才。
5.3用全局的观念进行冷链物流网络规划
整合社会资源对大宗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开展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从产区到消费区的冷链物流规范模式。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集团企业,建成集鲜活农产品交易、仓储、加工、配送、展销、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拥有现代化配套设施的冷链物流中心。注重对农产品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规划,便于全过程的管理。
5.4加强行业及大型供应商信息化体系建设
在冷链物流行业中引入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降低物流成本,保证对冷链鲜活农产品和流通有准确的把握。通过先进技术可以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平台对信息的处理和传递,对产品的上下游信息及各种冷藏车辆和冷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及时掌握冷链产品供应及运输动态和库存产品的信息,确保冷链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实现冷链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
6结论
冷链物流的发展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需要逐步改善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宏观环境,包括:增加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冷链技术的开发力度;完善冷链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强全程冷链的监督;对涉及民生的重要鲜活农产品冷链企业给予支持等。另一方面,流通环节各主管部门协力合作,发挥引导和鼓励的作用,充分调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销售企业、连锁超市、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等各个实体的积极性,采取适宜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以促进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体系的快速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gongyejingji/247777.html上一篇:北上广地区空港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下一篇:浅谈北京市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