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工业经济
不仅是潍柴、玉柴这样的领军企业,事实上,在邢敏看来,中国内燃机行业已经掀起了一股史无前例的创新浪潮;而这,又与国家的三个政策文件紧密相关。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经济普遍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对这一特征加以“确认”和“接受”,而邢敏则表现出更多的信心与底气。
作为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他的自信似乎折射出这个行业在“新常态”形势下的应对自如与游刃有余。而事实上,内燃机行业的变革与调整早已开始。
“内燃机工业的生产运行已经连续三年都保持着一种低位、稳步的增长态势,而且是在国家产业政策引领下的一种健康增长”,邢敏说道,“我们早就进入这种‘常态’了,行业整体上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不像其他行业可能会出现问题;而企业在应对一些经济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也是比较强的,他们已经适应了。”
在平稳运行下,2014年中国内燃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达9.82%,增长额为199.01亿元;全年内燃机工业的总功率突破了20亿千瓦;全年累计出口金额146.2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5%,累计进口金额121亿美元,同比增长7.13%。“今年的整体经济效益还是比较突出的,我们整个内燃机行业的利润增幅很大,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总额净增长了29亿多,这个利润水平在机械工业行业里是比较高的了,排在前三位。”邢敏说道。
“游刃有余”的背后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创新能力的提升又似乎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鞭策”。据悉,截止到2013年底,内燃机的社会保有量已经突破3.8亿台,消耗各类原油和液化油总量超过了2.8亿吨,相当于我国全年石油进口的总量;在巨量消耗的同时,内燃机也排放出大量的废气,这被视为雾霾肆虐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政府高扬起“节能减排”的“鞭子”,并于近些年接连出台政策文件,制定新的排放法规。这其中,国办12号文件(即《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工信部〔2012〕42号文件(即《关于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工信部〔2013〕406号文件(即《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的通知》)三个文件最为重要,被邢敏称为“三个金蛋”;而与频出的政策文件相应和的,是纷至沓来的排放标准——商用车“国四”排放标准已于2015年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开始实施;摩托车已经在执行三阶段的排放标准;正处于执行二阶段排放标准的小通机正在研究和制定三阶段的排放标准;而非道路工程机械和农用机械也将于今年十月份执行国家三阶段的排放标准……
“我们始终在围绕着节能减排这个‘牛鼻子’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加强内燃机的创新驱动;围绕着节能减排这个‘牛鼻子’制定行业的标准、进行行业的稳定生产运行……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节能减排把这些都贯穿起来,整个行业确确实实在围绕着这些文件与标准去努力。”邢敏说道。在他看来,政策法规的督促与排放标准的限制实际上促进了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排放标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排放限制标准,其对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创新转型等等都带来很大的促进。你仔细琢磨一下,在排放标准的转换过程中,其实就是技术提升的问题。”邢敏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
而在政策与标准的频频“鞭策”下,技术创新几乎“蔚然成风”。据邢敏介绍,内燃机行业已经连续几年都拿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在110家行业排头兵企业中,60%左右的企业拥有国家级或省级技术中心;潍柴、玉柴、锡柴等骨干企业更是在引领着行业的技术创新—— “潍柴现在整个研发中心已经有2000多人了,大概有100多个台架(实验室);玉柴的研发团队有1000多人,有80多个台架……”邢敏说道。在过去的一年里,内燃机行业也在基础零部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像燃油系统、增压系统等等,都有了不错的发展……汽油机的产量是不断增长的,而柴油机恰恰是在自主创新方面迈出了很大的步子。”邢敏说道,言辞间不无欣喜之情。
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与“爆发”带动了内燃机行业的结构调整——落后的、高污染的、低效率的产品逐渐被有技术含量的、符合排放标准的、高效率的产品所替代,例如——摩托车如今基本在往四冲程发展,并加入了小增压;小通机逐渐从化油器转向电喷与电控技术;许多企业都已经有了技术储备,可以满足更高的排放标准和要求……“我们整个行业,总体来说是有血有肉,不光表面上看上去量大了,而且在量大的同时,也在发生着一些质的变化。”邢敏说道。或许正是行业的扎实前行与良好发展给他来了更多的信心与底气,使他并不过多“担忧”电动汽车的崛起。
事实上,在邢敏看来,电动汽车虽然没有尾气排放,但在我国,火力发电是最主要的方式,燃烧煤炭发电同样会带来巨大的空气污染。而且,电动汽车眼下的发展速度还比较缓慢、产量较低,对于日渐严重的空气污染并不能快速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内燃机热效率的提升对于节能减排的意义重大,提升一个点,就有非常巨大的效率,而我们在内燃机热效率提升方面是有很大的空间的。”邢敏说道。此外,可替代燃料的多元化发展也是一个方向——“乙醇已经开始全国推广了;甲醇燃料的试点工作也在稳步推行;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教授六、七年前就已经发明了氢燃料动力车,最近他们可能会有新的突破……当然,电动车我觉得要认真考虑,适当推广;但同时,更重要、更实际的减排途径,还是改善和提升内燃机的热效率……”邢敏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
作者:康晓博 来源:中国机电工业 2015年3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gongyejingji/258238.html上一篇:重工业环境无线通信技术应用
下一篇:工业技术体系知识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