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工业经济
甘肃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三个水系,地域范围涉及甘肃武威(石羊河流域)、金昌(石羊河流域)、张掖(黑河流域)、嘉峪关(疏勒河流域)、酒泉(疏勒河流域)五地市,著名的河西走廊要道蜿蜒此间。甘肃内陆河流域区域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区内荒漠、戈壁纵横,地下水是工农业主要水源,缺水是工业发展的瓶颈,然而广袤的荒漠戈壁也为区域丁业技术提升中寻求循环经济出路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过程自身的环境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因地缘优势而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比较突出'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1工业生产技术提升中的环境风险因素
笔者因关系经手的一个项目比较有代表性,此处引用做分析。该项目为造纸类项目,建厂已有近40年的历史,拥有麦草化学制浆(碱性亚钠法)生产线1条,公司利用自产纸浆并外购部分成品纸浆生产生活用纸。公司在距造纸厂20km的腾格里沙漠风沙口兴办了生态治沙林场。为保证林场生态绿化水源,公司在林场用地范围内建设污水处理厂,并铺设了生产区通往林场的污水输送管网,把生产区造纸废水通过污水输送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的废水用于林场灌溉。公司采用废纸脱墨制浆取代蒸球间歇式麦草制浆工艺,漂白工序用双氧水(H202)代替原来的次氯酸盐,通过提升制浆工艺生产生活用纸。
工业生产技术提升过程存在的主要风险源及风险物质有:
1)造纸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中间体原纸以及成品纸均属于可燃性物质,其存放场地可能引起火灾事故,由此引发二次污染;
2)锅炉脱硫除尘设施事故状态排放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双氧水泄露可造成土壤、地下水污染;
4)泄流的双氧水遇到烧碱可能引发爆炸;
5)污水输送管道泄露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6)污水处理厂不达标废水排放可能对周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7)污灌区过量接纳污染物对区域地下水及周边土壤可能的污染。其中(5)、(6)、(7)项由于地缘因素引起,其他均有工业项目本身引起。
根据风险源项及风险物质,按照约定俗称的500m为界划分风险单元,将原料库、成品库、锅炉烟囱、双氧水库、存放烧碱的化学库、污水输送管道、污水处理厂、污水灌溉林地定为风险单元。
2环境风险分析
1)原料及成品库发生火灾事故风险。项目原料及成品库均存放可燃性物质,如不加强管理,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火灾引发的火焰气体引起热辐射伤害以及烟雾气体危害人体健康及周边环境。灭火消防废水直接排放引起污水处理厂悬浮物含量增高,超过污水处理厂设计负荷,造成废水不达标排放,加大污灌区环境风险。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有无意或有意点火引起火灾;场内电器设备的绝缘损坏和性能不良形成的漏电、触电、短路引起火灾;外来人员管理教育不及时,带进火源等;冬季取暖火花引起火灾等。
2)项目生产区锅炉烟气事故排放风险。项目锅炉废气事故排放主要是脱硫除尘设施不正常工作,包括达不到工艺设计的处理效率及开停车,大量的烟气未经除尘、脱硫就直排大气,造成短时间污染物浓度过高,环境空气质量恶化。事故发生的内部因素主要有管理不善、技术水平低、意外超负荷跳闸等,外部因素主要有:意外停电或检修。
3)项目双氧水泄露事故风险。双氧水采用塑料桶包装。双氧水在贮存过程中因包装桶挤压、破裂等造成泄漏事故;双氧水在取用过程中因搬运不善等都可能造成包装破裂泄露;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和易燃物品接触极易发生火灾事件;泄露的双氧水遇烧碱反应比较剧烈,引发火灾爆炸的几率比较大。
4)项目污水输送管道泄露事故风险。项目污水管线沿古浪河干河床右岸自南向北布设,延伸20km以自流方式进人污水处理厂,污水输送管道发生泄露事故对管道沿线地下水及土壤均可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5)项目污水厂废水事故排放风险分析。生产区事故排放或者污水厂处理设施发生故障未能正常运转时,可能导致废水处理未能达标排入污灌区,增加污灌区环境风险。
6)污灌区环境风险分析。主要是污染物富集超过土壤纳污能力引起污灌区及周边土壤污染,污染物下渗进人含水层污染地下水。
3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措施
工业生产技术提升须重视环境风险事故预防,分类别采取措施,对工业生产自身存在的环境风4事故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事故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须明确企业职责,建立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开展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微观实施层面)和应急决策体系建设(宏观决策层面),构建事故环境风险的急响应机制。
1)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微观实施层面针对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污染事件级别从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的相互支持系统、充裕的救灾物资保障供应体系、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等5个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通过应急预案绩效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及管理体系,实现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有效对接,建立服务于应急快速响应、灾情动态跟踪、数据分析、对策生成、辅助决策、应急指挥的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及指挥系统。
2)应急决策体系建设(宏观决策层面)。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是应急管理体制的重要支撑,包括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四大块,从泄露控制与污染清除、应急救援与受体保护、风险信息沟通等方面,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起典型环境风险源的控制、管理技术与预防技术(事前)以及环境风险源应急处理技术(事中);及时让公众通过官方渠道了解事态的进展、原因和结果(事后)。
5结果讨论
本技术提升案例分析了甘肃内陆河流域建厂比较早的某造纸企业技术提升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分析了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类别及缘由,强调因地缘优势引起的环境风险,重视风险预防,推行“早期规划一制度保障一管理措施”环境风险预防模式;6)创新监管的方式,强化监管力度。随着民众和各级政府对医疗器械监管部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监管难度的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成本会进一步增加,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如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下更有效、更有力地实施监管,加大监管力度,保障民众安全有效用械,将是与管部门今后急需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医疗器械实施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追溯的全过程监管,可以分门别类,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差异,采用不同的监管方法。有区别、有重点的监管模式既可节约行政管理成本,也能有效地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
7)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市县(区)级监督机构是执法监督的第一线和最基层部门,承担着繁重的监管任务,因此加强基层医疗器械监管执法力量,对确保器械产品的安全有效极为重要。必须做到:加强基层医疗器械监管机构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专业素质,增强基层执法力量。
8)强化检测机构建设,充分其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医疗器械具有专业性、政策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涉及到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卫生管理学等学科。因此,强有力的检测能力是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保障。先进的设备条件,高素质的检验人才队伍检测机构的设置、检测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先进检测设备的配备是目标实现的必要基础和切实提高监管工作的有力保障。
9)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促进医疗器械监管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对医疗器械监管水平提高的要求,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促进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和国家间监管机构交流,充分借鉴别国先进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髙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水平。
10)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本区域实际,采取多途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和电视、互联网络等新媒体优势,大力加强对国家相关医疗器械的规定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只有广泛宣传、公众支持、公开透明方能保证和树立监管机构的权威性和地位。
11)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监督管理部门应实现全面、动态的区域性网络化管理,建立医疗器械安全监管数据中心,及时掌握有关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的各类信息,为监管部门的管理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科学的第一手数据资料。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gongyejingji/258333.html上一篇:龟甲网双层衬里新旧连接处结构改进
下一篇: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