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工业经济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以感性科学为基础的时代,其对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将与众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一个系统,为全面解决全球经济多元化下的社会相关问题提供有益和有效的路径,也是建立研究共同体平台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感性时代;感性工学的运用;展望
“感性工学”是在近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开始发展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与工学、设计学及其他学科门类有许多交叉点,涉及心理学、基础医学、运动生理学、艺术科学等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并与现代科学技术联系颇多,它将科学与艺术进行了合理交汇,是一种以顾客定位为导向,将顾客的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并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以量化,借以发展新一代的设计技术和产品。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人机学意义上的以消费者需要为导向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技术。由上可见,其发展前途甚为广阔,妥善处理感性工学问题,是新产品研发运用中的迫切需要,也是一切其他工业设计等的重要课题。
一、二十一世纪——感性时代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都希望生活得愉快一点,工作得舒适一点,劳动得轻巧方便一点,休息时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这都是心理需要。而“感性工学”就是在这种工业生产向现代科学技术靠拢,人们普遍追求感性化的时代下诞生出来的。感性工学中的“感性”,包括感觉——对刺激力度的觉察、做出反应的时间和准确回馈频率;情感——精神所处的状态,如高兴、悲伤或愤怒等内容;是由解析人类的想象及感性等心愿,翻译成物理性的设计要素,结合商品化技术,在商品诸多特性中实现感性,具体进行新产品开发设计的技术。要知道任何一门学问都不是凭空出现的,总与某一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某种发现、某种感受、某种需要有关。现如今在新产品设计研发方面,不仅各学术领域都在积极导入感性工学的理念,特别是在家电、服装、纤维产业、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人类工程学、心理学、认知学、信息等领域,另外包括一些传统工业领域,如制鞋业、住宅、陶瓷、漆器等也导入这一理念和技术,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可见,感性技术已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在1998年中日教育研讨会上,有人认为感性工学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支持相互间幸福的技术。”那时,感性的研究就有将产品设计真正导向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确实如此,如今,感性工学所追求的则正是来自于顾客本身的需求和反应,这种反应是细微的、心理的、不易察觉的。因此,将感性工学实施在新产品设计研发中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根据人机学和心理学评估来捕捉顾客对产品的感受;如何通过顾客的感性来定义产品的设计特征;如何将感性工学建立为一种人机学的技术;如何调整设计来满足社会的转变以及人们的喜好倾向。这种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符合消费者特点的“感性”,研究在各种条件下的宜人性,生产效率和安全等综合能力的应用科学,将会在21世纪的人类生活中发挥更为巨大的作用。
二、感性工学在新产品设计研发中的运用
要知道新产品设计研发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在进入21世纪,面临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产品将面临更广泛、更严厉、多层次的消费者审视,感性工学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那么,它在新产品设计研发中该如何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过人机学与心理学评估来捕捉顾客对产品的感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设计产品系统的主要目标和研发方向。目标是确保产品易于使用、学习、生产和安全。在产品设计研发中,通过对人的因素的研究可获得基本的设计数据,并具体应用于解决实际的设计问题,这将有助于改善产品的使用性与质量,提高产品成功的几率。人机学研究的是工作设计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衡量当代产品设计水平的最重要指标。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人的心理需要等。不难看出,无论是人机学还是心理学都是围绕着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的关系,要求机器和环境与人的生理心理要求相适应,从而创造产品最优化的工作效率。感性工学通过对人机学和心理学的评估,运用专业系统将顾客对产品的感受和意象转变为设计细节,依靠的是感性数据、意象数据、知识数据、造型设计数据和颜色数据来进行分析与归纳整理,从而更加深入的进行设计。
一家美国公司,在开发一种新型咖啡杯的过程中采用了具有人机学和心理学意义,定性的探索性调研。设计团队为这种新咖啡杯确定了潜在消费者范围,并根据他们的习惯、喜好和可被察觉的心理需求和渴望,将他们分成了相关类别,并从中选定了最有希望成为主要消费对象的一类顾客,然后设想目标消费者的情景,他们做什么?读什么?喜欢什么样的产品?他们怎么喝咖啡?如何通过设计来改善他们的咖啡杯和喝咖啡时的体验?所有这些努力的最终结果是使概念和市场化的想象更为具体和实在,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具体的设计理念。通过这一过程确定了充分体现目标消费者要求的,带有附加功能的纸咖啡杯的设计创意。具体的设计结果是一个加了“隔热垫”的纸咖啡杯。几个月后,经过完善的现实的产品出现在了市场上。显而易见,若没有这种人机学和心理学的考虑,将会把设计的关注点完全放在设计师的目标——即好看的咖啡杯上,而不是放在最可能购买产品的人身上,从而可能疏忽了最佳的市场机遇。
(二)通过顾客的感性来定义产品的设计特征
感性工学的感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时代、时尚、潮流和个体、个性时时发生变化,似乎难于把握,更难量化。但作为基本的感知过程,通过现代技术则是完全可以测定、量化和分析的,其规律也是可以掌握的。顾客的感性在新产品开发运用中地位很突出,我们知道,使用是一切人造物设计、制造的最终目的,因而充分研究产品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感性问题,是很重要的。新产品研发运用时,产品究竟合不合用,必须经过应用实践的检验,从中看出使用者满不满意,产品自身能否体现感性功能,使用者与产品之间的配合效果如何,来确定产品的设计特征。
采用感性来成功定义产品设计特征的典型案例有许多,在汽车设计制造领域,像马自达研发的跑车mx5,此车推出后连续十多年都是世界上最畅销的跑车;此外,尼桑、三菱、丰田、本田、福特汽车公司都从马自达公司学习感性技术,开发出了“taurus”汽车。就拿一个新品牌汽车厂家为例,他们的经理,在与他的项目团队研究后,决定运用马自达开发“mx5”使用的感性工程,为新汽车“人机同一”进行零水平分类。该汽车的概念是使汽车驾驶员能在驾驶中感到自己与汽车之间完全的一致。驾驶员觉得自己的身体就是车,可以任意根据他们的直觉自由地控制车。“人机同一”只是一个开发新车型的概念,并没有对如何设计汽车提出任何建议,例如发动机特征、汽车尺寸等。在感性工程类型中,零水平概念应该被分解成清晰的,有意义的分概念,以最终获得设计细节。团队成员开始划分这个零水平概念为分概念,一层、两层……n层直到最后获得汽车设计细节特征。根据“mx5”感性的零水平(人机同一)被划分成为一个层次上的4个分概念,它们是“紧密感”“方向感”、速度感、“交流”。紧密感是指“与机器非常接近”。在各个概念上,研究认为汽车的长度应该是4米左右,最终经过讨论以后定为3.98米。当他们安置4块车身钢板在车内,发现顾客感觉“狭窄”,这就不符合“紧密感”的要求,因此将它改成了两块钢板。由此看来,利用感性来定义产品的设计特征会使产品的设计始终都站在使用者的立场,做到真正的人本主义设计。
上一篇:对展示设计中空间问题的初探
下一篇:工业设计中的时尚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