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国际贸易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增长,已成为外贸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同时也对外贸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从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1跨境电商的发展为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
1.1跨境电商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外贸市场比较疲弱,处于继续转型时期,跨境贸易电商化已成为我国外贸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增长率为35.48%,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89%,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5.3万亿元人民币,增速达到30%以上,并呈现进一步增长的态势。
与此同时,多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开放给予了跨境电商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外管局、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及财政部从跨境支付、海关便捷通关、网购检验检疫,及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国家从战略层面、地方政府层面到企业平台层面都推出了系列政策措施,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平台保障。
1.2企业对具备跨境电商综合知识的国际贸易人才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将利用跨境平台来发展出口业务,传统的国际贸易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外贸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对掌握跨境电商综合知识的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比较迫切。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已超过20万家。阿里学院的调查显示,有85%的受访企业都认为跨境电商存在人才缺口,企业在选择跨境电商人才时的专业主要倾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特别是对具备一定外贸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很大。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知识面相对较窄、知识陈旧,特别是对于平台操作、平台数据收集分析及网络交流工具和图片处理软件的使用都比较欠缺,并不能适应企业对具备综合跨境电商知识的国贸人才的需要。这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2存在问题
2.1课程体系设置不适应跨境电商发展要求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开设课程主要侧重于商务谈判、外贸函电、进出口业务流程、跟单、报价核算、商检与报关、货物运输与保险等专业技能。而跨境电商企业需要从业人员除了掌握传统外贸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跨境电商平台操作技能,掌握图片处理、网络营销推广、跨境电商物流等内容,还要对国际市场需求,不同国家的文化及消费者喜好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利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自己的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已经不再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需要根据岗位要求及核心能力要求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大部分学校国贸专业的基本做法,主要是把原来专业选修课《电子商务实务》改为《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一学期的课时50左右。在有限的课时当中要让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掌握跨境电商平台操作所有知识,具备一定难度,很难掌握跨境电商的核心技能。
2.2缺乏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实践教学环境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一直存在校内实训不完善,校外实训基地较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采用的模拟软件实训的方法,缺乏真实环境,软件系统更新能力弱,近几年在外贸市场、进出口规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软件数据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这就使得学生操作与实际商务环境脱节,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在校外实训方面,因为专业的原因,很难找到能同时接纳大量学生实训的企业,或者学生实训中只是做一些辅助工作,无法参与到企业的核心工作当中来。
对于跨境电商操作而言,更缺乏相应的软件适用于教学模拟。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操作,由于学生缺乏资金经验,货源没有优势,接单率很低,长时间的没有进展直接导致学生逐渐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3缺乏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师资队伍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主要由毕业于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或是从传统外贸企业引进的人员构成,这些专业教师都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但一般都没有从事跨境电商的实际工作,对于需要大量实战经验的跨境电商课程,很难满足教学需要。
另外随着近年来速卖通、亚马逊等平台的规范管理,店铺注册和运营都需要承担一定费用,没有从事实际工作的老师难以承担,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相关教师在上课时,只能以买家身份进行平台浏览,没有账号进行网站后台的操作,进一步给学生分析讲解更是困难。
3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3.1优化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完善和优化。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传统外贸知识掌握较好,而跨境电商操作相对欠缺的情况,增加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跨境网络营销、国际物流操作等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能够掌握搜索引擎的推广规则,选用合适的网络营销的工具和熟悉国际物流并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进行配送,且能处理商品境内外物流衔接的问题,在线推广企业或产品;也可以在一些原先开设的课程中增加与跨境电商有关的知识,如在《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中增加小包邮递、国际快递、国际专线物流等内容,使学生具备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在课程设置中采用“立体化”课程设置方式。将信息化教育环境的网络资源和传统的课程资源有机结合,老师和学生之间利用课堂、网络、实践等方式将知识学习构建成一体的课程教学过程。比如跨境平台操作等基础理论课可以安排在网上自主学习课,利用教师教室上课讲解与学生课后线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实验、实训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
3.2进一步完善“实操+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跨境电商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在专业教学中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货源进学校,学生借助跨境电商平台,使用企业的账号来代理企业进行线上销售,为企业提供产品推广,进行外贸企业商品代运营。
另外也可以成立外贸工作室,让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组成运营团队,鼓励学生进行跨境电商项目的运营实践。让学生利用C2C平台、B2B平台及其他外贸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敦煌网等进行自主创业,提高学生的跨境电商实战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外贸创业能力,还能从自己的工作业绩中获得一定的报酬,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实操+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于学校而言,利用企业实训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企业而言,拓宽了销售渠道,助推了企业转型升级,解决了人才引进难题;对于学生本身而言,获得了全真的实习环境,提升了专业能力,在创业中提高了综合能力素质。是一种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合作模式。
3.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
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现有师资。一方面选派学校专业老师定期到跨境电子商务公司挂职或兼职,参与企业的实际运营,提升老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合作企业实践专家来给学生或教师讲课,使授课内容与实际业务更加接近,弥补学校老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在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下,校内外师资相互融合,共同编写实践课教材和实训指导手册,共同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与创业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一定程度提高专业老师的跨境电商技能,为更好培养专业人才服务。
3.4有效发挥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去参加跨境电商的各类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近年来,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等行业机构不断进行技能竞赛工作。比如2016年4月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第一届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该比赛依托速卖通敦煌网和两个跨境电商平台,分为本科、高职、中职三组,构建了校企合作桥梁,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运营中来,真正了解和掌握跨境电商企业技能,增强学生沟通协作精神,进一步实现零距离上岗。
作者:张丽莉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1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guojimaoyi/106463.html下一篇: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