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国际贸易
近年来,随着我国贸易地位和作用的不断增大,商贸流通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流通业的迅速发展急需大量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的贸易经济专业人才,这对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既是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一、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应主要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一)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二)具有交叉融合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复;(三)具有全新思维模式下形成的创新能力;(四)具有多学科优势互补下形成的综合能力。
作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对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切入点”
创新能力是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之一。人才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人才除了具备坚实、深厚、前沿性的专业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创新素质。而创新素质更主要地体现在人才的思想信仰、思维能力、品质意志、性格特点等相对主观的意识形态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人格和主动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广泛性和立体性使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创新能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均有明显的强化和提升作用。
(二)实践教学是实现学以致用的“助推器”
实践教学是由理论知识过渡到社会实践的桥梁,是实现学以致用的“助推器”。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投身社会实践的优秀品质,是学生进人社会和适应社会的必要基础。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模拟或仿真训练使学生产生类似面对实际问题的直接体验,可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三)实践教学是使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既是实现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更是检验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素质的主要手段。
三、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贸易经济专业对具有典型实践操作性要求的课程都安排有实践或实训环节,但实践内容大多是抽出时间去相关企业参观一次,或安排学生进行随机性地市场调研,或者只是进行案例讨论,流于形式,学生的直观感受很差。
这些无太大实际针对性的实践方式使得学生步人社会后无法很快地适应岗位角色,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工作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物质条件不完备
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和环境。贸易经济专业的许多核心专业课程,如电子商务、期货交易学、拍卖与典当等都需要相配套的模拟教学实验室。然而,不少院校在实验室建设中,或者存在相关投人不足的问题,表现为仪器设备和软件配置滞后,无法满足教学实践紧跟实际发展的要求;或者是实验室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表现为没有将实践教学真正纳人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实验室形同虚设,结果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落后于企业的要求。
(三)校企合作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目前,大多数的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企业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到学校做报告、做讲座,而学校采取的方式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很难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由于长期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高校很多教师将大多数时间都限于在校内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而很少有进人企业工作的经历。
四、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
在此人才培养目标之下,我们必须创新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即实施学、产、研、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不仅在学分学制的设置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因材施教,而且在课程设计上要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培养,更要加强与其他院校、利研院所、企业及政府部门的多样化分工与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和讲授方式的改进
教学内容及讲授方式是决定日常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性因素。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内容应该与实践问题和学生兴趣相结合,做到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成为自发行为,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这就要求讲授相关实践课程的教师,既能紧跟国内外理论前沿和最新科研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要积极探求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提升,为学生学习和实践课堂知识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相关企业、科学研究机构、政府管理和职能部门往往能够在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和方法等方面给予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因而加强学、产、研、政间的合作和交流是提高高等院校贸易经济专业实践、实训教学水平及质量的有效措施。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强化专业模拟(仿真)训练
首先,在充分利用现有学校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及时增加本专业实验课程的软、硬件投人,使实验课或模拟仿真训练真正成为学生熟悉系统商贸经营管理业务环节和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平台。其次,在具体实验、实训内容上,应以商贸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市场分析与判断、交易方式的掌握与应用、国内外贸易实务等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实际业务活动的基本规则、主要流程和各类处理方法,包括业务流程的操作、新型信息化商业技术手段的使用、业务问题的处理等。通过为具体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此外,还可采用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的方法,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案例分析大赛,培育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寻意识。在本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的同时,可邀请知名企业管理人员、研究院所专家、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竞赛活动进行指导和担任评委,并对竞赛结果进行分析点评。以专业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进一步拓宽校外合作渠道,提升实习基地建设水平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应用是对校内实验、实训课程不足的有效补充。
首先,要进一步拓宽校外合作渠道,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现今,高等院校的校外合作对象大多限于当地典型或知名企业。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之一,是践行和检验经济理论知识的有效载体,但企业主体的微观性特点决定了其在宏观的国民经济发展或中观的产业经济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中存在不足。因此,要想实现本文所提出的复合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在继续加强与典型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的同时,积极拓宽其他校外合作渠道,即与科研院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其他院校等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其次,要建立健全互动沟通机制,提升实习基地建设水平。要改变现在许多院校在实习基地建设中“重建立、轻沟通”的格局,将实习基地由“牌子”和“面子”,真正建设成为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实践训练基地。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保证校企合作关系稳定发展的相关规范制度,为合作双方关系的维系及实习基地功能的全面发挥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实现校企、校际、高校与科研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互动沟通的常态化,促进实习基地的顺畅运转。合作双方应在坚持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对方的需求,保持良好互动,从而提升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和利用效率。
(五)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等院校应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建设一支具备“双师型”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通过内部培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使其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鼓励教师在关注和研究专业前沿的新理论、新问题的同时,主动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交流。同时,还可以院校为主体与合作单位达成协议,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部门实践或挂职,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或相关科研院所及政府职能部门的研讨活动。
另一方面,从企业、其他院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等聘请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备的商贸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性学习环节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文婷,蔡鹏捷.关于高等院校建设实习基地的几点建议m.中国市场,2011(15).
[2]张英彦.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科学,2006(8).
[3]刘福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途径[J].高教论坛,2006(6).
[4]安连锁,等.完善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5(6).
[5]顾秉林.秉承实践教育传统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
[6]戴跃侬.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guojimaoyi/106945.html上一篇:服务出口贸易的经济效应探究
下一篇:高校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