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国际贸易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新疆自治区14个地州市为基本的研究单元,同时根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阎顺①的分类,将新疆旅游区分为四大旅游区。四大旅游区分别为亚心(亚洲中心)旅游区、北疆旅游区、南疆旅游区和东疆旅游区。亚心旅游区包括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地区、昌吉地区;北疆旅游区包括克拉玛依市、伊犁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南疆旅游区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东疆旅游区只包括哈密地区。所有的数据来源于2002—2011年的《新疆统计年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相关统计资料。
应用地理集中指数②和泰尔指数等指标方法③,从时空上综合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1—2010年14个地州市的旅游经济差异,亚心旅游区、北疆旅游区和南疆旅游区三个区域城市间以及四个地带间的旅游经济差异的特征及变化进行定量研究,并从时空上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深入了解新疆14地州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特点、时空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地理集中指数表明某项经济活动在地域上集中程度的指标,指数值较小,表示该项经济活动的地域集中程度较低,区域分布较为均衡;指数值较大,表示该项经济活动集中程度较高, 地区差异比较明显④⑤。而泰尔指数可以比较旅游收入和当地GDP这2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分布, 该系数能够分解为组内和组间差异,是衡量区域差异的重要指标,泰尔指数越大, 说明地区旅游经济差异越大⑥⑦。为了侧重表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特点,本文选取新疆14个地州市的入境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GDP三项指标,将新疆14个地州市分为亚心旅游区、南疆旅游区、北疆旅游区和东疆旅游区四个地带进行对比,并对亚心旅游区、南疆旅游区、北疆旅游区和东疆旅游区四个地带内部城市之间的经济差异进行分析。
二、新疆各地州旅游经济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一)入境游呈较强波动变化,国内旅波动不明显
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分析,2001—2002年新疆入境旅游差异呈现上升趋势;2002—2004年新疆入境旅游差异呈大幅度下降趋势;2004—2006年新疆入境旅游差异又呈上升趋势;2006—2009年新疆入境旅游差异趋于缓慢下降趋势;2010年新疆入境旅游差异下降到十年来最低。而新疆国内旅游差异在此段时间序列上没有新疆入境旅游差异波动明显。2001—2010年新疆国内旅游差异变化不大,2007年新疆国内旅游差异这十年来达到最小。2007—2009年新疆国内旅游差异有缓慢上升的趋势;而2009—2010年新疆国内旅游差异又趋于缓慢下降趋势。
(二)地带间及地带内旅游收入不平衡度呈波动状态
表1显示,在2001—2010年时间序列上北疆旅游区城市内部的国内旅游经济收入的不平衡度波动程度较南疆旅游区和亚心旅游区的明显,同时北疆旅游区城市内部的国内旅游经济收入不平衡度高于亚心旅游区、南疆旅游区和区域间的,且2007年的不平衡度达到最大,达到0.59。而南疆旅游区、亚心旅游区和区域间的国内旅游收入的不平衡度在2001—2010年时间序列上呈轻微波动状态,2009年亚心旅游区内部城市国内旅游收入的不平衡度最大达到0.30,到2010年亚心旅游区内部城市国内旅游收入的不平衡度又开始回落。2007—2010年南疆旅游区城市内部国内旅游收入的不平衡度呈下降趋势,直到2010年南疆旅游区城市内部国内旅游收入的不平衡度达到十年来最低0.05。2001—2010年区域间的国内旅游收入的不平衡度波动不大,但2010年区域间的国内旅游收入的不平衡度达到了这十年来的最大。
表2显示,在2001—2010年时间序列上南疆旅游区和北疆旅游区城市内部的入境旅游收入不平衡度指数明显高于亚心旅游区的和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度指数, 并且北疆旅游区城市内部的入境旅游收入的不平衡度指数的波动程度较南疆旅游区的较大,在2006年南疆旅游区和北疆旅游区城市内部的入境旅游收入不平衡度指数达到十年来的最低,分别为0.70和0.60。2001—2008年时间序列上亚心旅游区城市内部入境旅游收入的不平衡度指标指数一直波动较小,但2008—2009年期间该地带内的入境旅游收入不平衡指数迅速增大,而2009—2010年期间该地带内的入境旅游收入不平衡指数又迅速回落。在2001—2010年时间序列上地带间的入境旅游收入不平衡度波动较大, 2001—2002年时间序列上地带间的入境旅游收入不平衡度呈缓慢上升趋势,2002—2005年时间序列上地带间的入境旅游收入不平衡度呈下降趋势,但2005—2007年时间序列上地带间的入境旅游收入不平衡度又呈上升趋势,2007—2010年时间序列上地带间的入境旅游收入不平衡度呈下降趋势。
(三)入境游和国内游收入空间集聚度较高,梯度明显
根据计算,2001—2010年,新疆国内旅游收入空间上的集聚度较入境旅游收入的不明显。新疆的国内旅游收入可以形成四个等级:乌鲁木齐的进入第一等级;阿勒泰、伊犁州、喀什、吐鲁番、哈密、巴州、阿克苏进入第二等级;塔城、克拉玛依、昌吉州、和田、博州进入第三等级;克州进入第四等级。它们的国内旅游收入在空间上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同样通过计算,新疆的入境旅游收入在等级上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乌鲁木齐进入第一等级;喀什、伊犁州、吐鲁番进入第二等级;其余地州市进入第三等级。2001—2010年时间序列上,无论是国内旅游收入还是入境旅游收入方面,新疆14个地州市的旅游收入整体上在逐年增加,到2010年各地州市达到了这十年来的最大值,但是在2003年和2009年各地州市的旅游收入反常,没有随整体趋势的发展态势,这是由于2003年的“非典”和2009年“7.5”事件所致。
三、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性分析
(一)空间集聚度原因分析
1、受政策和旅游交通设施的影响
为加快新疆旅游业的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已决定将旅游业列为全区经济发展具有优势和潜力的产业,实施以政府为主导、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大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口岸优势,搞活边境旅游。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外国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主要通过航空方式入境旅游,而目前新疆最大的两个国际
航空港一个是乌鲁木齐的地窝铺机场,另一个是喀什机场。乌鲁木齐是整个新疆的交通枢纽,是整个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因此吸引了较多的游客。除此之外,喀什与伊犁州因为口岸优势,在边境旅游这方面吸引了不少的入境游客。综合以上因素,入境客源市场主要集中于乌鲁木齐、喀什、伊犁州。
2、旅游资源的禀赋原因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禀赋不同,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就不同⑧。如阿勒泰喀纳斯景区,对国内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对于欧美的游客并不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如吐鲁番地区的葡萄沟,哈密地区的哈密瓜,伊犁州的那拉提大草原,首府乌鲁木齐等能给国内游客特殊印象的地州市的旅游资源是吸引国内游客的重要客观要素。
3、基础设施和区位因素的影响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由于南疆地区的经济基础较薄弱, 基础设施的建设起步较晚,从而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于北疆区和亚心区。从区位上讲, 乌鲁木齐的区位条件最好,其次是吐鲁番。目前, 新疆的旅游业发展与区位条件有很大的相关性。
(二)时间差异原因分析
1、2001—2002年新疆旅游经济差异呈上升趋势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促进了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 给新疆旅游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加快新疆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此时,对于一些有接待能力的地州市优先发展了入境旅游业,如乌鲁木齐市,而那些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没有接待能力。故2001—2002年期间新疆旅游经济差异呈上升趋势。
2、2002—2004年新疆旅游经济差异呈下降趋势
2003年,由于全球受“非典”影响,此段时间不再存在所谓的接待能力的优势,新疆各地州市的入境旅游收入都下降。因此,此段时间新疆旅游经济差异呈下降趋势。
3、2004—2006年新疆旅游经济差异呈上升
随着2003年“非典”的疫情的消失,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渐增大,有接待能力的地州市恢复了以前的优势,因此此段时间序列上新疆旅游经济差异呈上升趋势。
4、2006—2009年之间的新疆旅游经济差异又缓慢下降
2007年阿富汗发生暴乱,由于新疆与阿富汗接壤,影响了入境游客的进入;2008年是全球的奥运年,使得众多的入境游客聚集在奥运的举办地北京;2009年新疆发生了打、砸、抢、烧的“7.5”事件,严重影响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有接待能力的地州市也没有了发挥能力的舞台,因此2006—2009年之间的新疆旅游经济差异缓慢下降。
四、 建议与措施
第一,所有的地州市都应做好稳定工作,因为没有稳定就没有旅游的发展(如2009年的“7.5事件”导致新疆整体旅游业的下降)。
第二,对于旅游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州市,政府应给予资金补贴,已达到完善基础设施的目的,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在拥有旅游资源(如博州的赛里木湖)的前提下,政府应出资加强知名度的宣传。
第四,像喀什﹑伊犁州那样借用边境、口岸优势来发展入境旅游一样,阿克苏、 博州、塔城、阿勒泰等地州市也应利用边境、口岸优势。
参考文献:
①阎顺. 新疆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旱区地理,2001 (4)
②林明水等. 近十年来福建省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演变分析[J]. 学社会科学,2011 (1)
③叶护平,韦燕生. 中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时空变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城市[J].地理世界,2004 (8)
④陆林,余凤龙. 中国旅游经济的时空特征分析[J]. 经济地理,2005 (3)
⑤陈秀琼,黄福才. 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2006 (12)
⑥阎同生,陈丽红等河北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分析[J]. 产业经济,2006 (5)
⑦杨国良,张捷,艾南山等. 旅游流失结构及空间差异化特征[J].地理学报,2006 (5)
⑧齐邦锋,刘兆德. 山东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空间结构构建[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 (5)
〔王松茂,1980年生,山东潍坊人,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方良彦,1979年生,安徽寿县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中职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邓峰(本文通讯作者),1970年生,湖北黄陂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