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会展业蓬勃发展,为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品牌推广搭建了一个直接、互动的平台和有效的营销模式,正逐渐成为农产品贸易的风向标。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政府主导色彩太重,市场机制缺失,资源未能充分整合;结构性失衡,专业化程度低;参展主体观念滞后认识不到位等。文章进一步探讨农业会展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发挥其对于农产品贸易乃至整个农业
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展会;农产品;贸易;对策
近年来,党中央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高度重视,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卖难问题,尤其是在局部地区的丰产年份这个问题进一步加剧。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除了在农产品提质、加工和流通等方面下功夫外,通过展会搭建农产品贸易平台,对于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
现代农业发展,进行品牌宣传等将有非常大的作用。
农业展会源于农产品市场交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繁荣,它是会展行业以农业为特定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的高聚集型、投入产出的高效益型、经济高关联性等特点,是增进信息交流、促进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现代化平台。因此,借鉴以往经验,规范农业展会的发展,提高展会水平和效果,发挥其对于农产品贸易乃至整个农业农村经济应有的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展会的现状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我国会展业仍未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2007年全国展会数量大约4400个,涉农类展会180多个。展会内容范围广,几乎涵盖了农业的各个领域,其中,农产品加工类、综合和畜牧类展会的数量占到了农业展会总数的50%。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是展会举办最集中的城市。我国农业展会发展很快,正逐渐成为农产品贸易的风向标,在农业产业发展尤其是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农业展会快速发展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会展作为最直接有效的农产品促销手段,由于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各级政府基本上都设立了农产品营销促销专项资金,多数的展览会、交易会等农产品促销活动几乎都可以得到政府的专项补贴,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这就为农业展会发展明确了方向。
2、展览场馆增长迅速。目前,国内展览场馆的总面积已经跃居世界前列,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完全能够满足各种类型展会的需要。
3、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有的高校相继开设了会展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有关协会和培训机构进行了从业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再加上农业展会数量不断增多实战经验也随之不断丰富,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大幅度提升。
(二)展会举办城市高度集中
就整个会展行业而言,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沿海大中城市为集中举办地的区域格局,展会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青岛、成都、西安等城市。就农业展会布局看,由于农业产业发展的普遍性和生产企业规模小、地域分布广等特点,导致了农业展会举办地分散,但是,趋势大体一致,大型农业展会也基本上分布在这些城市。
(三)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农业展会,虽然数量不是很多,却是农业展会发展历程中的亮点,这些展会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是很大的。例如,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中国国际花卉博览会、中国国际畜牧业博览会等一批展会已经确立了品牌形象,在国际农业会展业中具有了一定地位和影响力。
这些展会中既有综合性展览,又有专业性展览;既有国际性展览,又有区域性展览;既有固定举办地的展会,又有巡回展会。可以说,我国农业展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涵盖广泛的完整体系。
二、农业展会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
(一)开拓市场,促进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
展会由于其举办的定期性、买家的集聚性、卖家的集中竞争性、产品展示的直观生动性、产消接触的零距离性、宣传的形象性和质量集中监管的便利性等众多特点使得展会成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快捷通道。例如,2010年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贸易成交金额达560亿元。参加国外展会是涉农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主要通道,是增加我国涉农产品开展出口贸易的重要途径。例如,英国皇家国际农业展览会是著名的综合性农展,参展商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专业观众10多万人,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连续成功组织了“中国代表团”参展。带动了国内农产品企业开拓欧盟市场,扩大了我国农产品出口。
(二)搭建平台,提高政府部门促进农产品流通的针对性
农业展会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中衔接产销的一个重要平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现代农业,搞好生产环节与市场流通的对接,是一个紧迫而不能逾越的现实问题。根据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市场经济越完善,会展业对农业农村经济的作用就越明显。举办农业展会,广邀八方客商,汇聚四海宾朋,为众多的农产品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政府统一举办各种农产品推介会、订货会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提高企业和产品的信誉度,又可大大节省单个企业开拓市场的成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整合资源,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带的构建
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我国农业展会的举办地除了北京、上海等国际性大都市外,基本集中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优势地区,这样既便于招展参展,又可以扩大举办地在相关项目上的知名度,使人们
把一个有名的展会同一个有名的产品和一个有名的产地联系起来。例如,一年一度的中国(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成为品牌展会,该地区的蔬菜产业也连续跨越了几个台阶,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由于举办展会时,主办机构需要多个行业相互配合,农业展会作为会展行业的产品,不仅能够为举办地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带动效益,能够推动当地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整合当地资源,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吸引投资,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促进交流,提升农业
综合竞争力 成功的农业展会是某个领域内先进发展水平的缩影,聚集了大量的人流和信息流,增进了参展企业和参会者之间的了解和沟通,让企业了解了世界,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农业。可以说,农业展会是成本较低、效果较显著的推广先进农业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打造和完善农业产业链。对于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管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农业展会则是实现这个战略的有效平台。通过农业展会的形式,可以加强农业产供销或农产品上下游之间的组织、信息、价值和物流的沟通与协调,拉长或加强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农业展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政府主导色彩太重,市场机制缺失,资源未能充分整合。目前,国内有影响的大型农业展会,大都由中央部委或省政府主办,但都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基本上是搭建临时班子、主管部门监管指导,可持续性和连续性差。由于农业展会政府主导成分太多,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和优化各种社会资源,许多展览流于形式,国际化程度不高,专业采购商组织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展会效果。 第二,结构性失衡,专业化程度低。多数区域性农业展会大多是从眼前利益出发,缺乏品牌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在一年内参加同主题农业展览次数多,这些展览虽然举办时间和地域不同,但其内容、效果、主要参与者等严重重叠。尽管存在着总体上的供给过量,但是专业化程度高、品牌效应明显、展示交易效果突出的高效农业展览却供给不足。如果按照展示性和交易性两项指标对当前中国农业展览进行考察,则其大部分集中于展示性和交易性都较低的中部区域。这是中国农业展览行业普遍专业化程度低、项目重复化严重的一个直观体现,其背后所体现的农业展览供需结构性失衡正是中国农业会展在数量和规模增长的同时行业效率却一直地位徘徊的主要原因。
第三,参展主体观念滞后,认识不到位。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和各类涉农企业是农业展会的参展主体。发达国家和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国家,展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方式。在日本,客户一般喜欢在展会上先建立联系,了解企业和产品或试订小批量货,为将来大批量订货打下基础。目前,国内企业对展览这种立体直观、针对性强的新型营销方式认识不足,另外,国内企业往往看重展会的直接效果,实际上,展会潜在的和后续效益要远远超过直接效果,据美国一项调查,在展览结束后16%的客户再联系一次才签约,10%的客户再联系两次后才签约,20%的客户再联系三次后才签约。
第四,农业会展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没有引起行业的足够重视,农业展会自身宣传不够,公众对农业展会的认识程度仅仅停留在农副产品的销售和购买上,对新形势下农业会展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全面。
四、对策建议
(一)明确公共部门在会展经济中的定位
在会展经济深入发展的进程当中,政府要履行好公共服务的职能,需要不断深化认识、转变角色。作为影响供给的重要一方,既不能放手不管,也不应过度参与、过度扩张。
制定统一规划,加强对农业展览行业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业展览行业发展规划,根据农业展览的规律、特点以及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区域特性进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积极探索新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快建设农业展览绩效评价机制。加大对公共产品属性较强、外部性效果明显的公益性展览的扶持力度。应该加大对公益性展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探索最优的支持方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避免和限制展览的低水平复制。
(二)加快农业会展专业化建设,打造品牌展会
针对目前农业展会数量多、规模小,层次低、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现有展会进行归类排队,提出布局合理的整合意见,发展有产业依托的展会,重点扶持和保护品牌展会。加强培训,培育专业会展人才,为农业会展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积极培育农业会展市场,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公共部门要逐步退出商业性展览。应该变主办为监管,将运营权更多地交给市场,同时引导市场改善供给结构,推动农业展览的市场化和专业化进程。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不同所有制企业和资本进入农业会展行业,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解决管理观念滞后、展会效益低、内外两张皮等不利于展会发展的问题,促进农业会展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传杰.山东省农业会展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1(2).
2、于孔燕.关于农业类展会发展的思考[j].农业
经济问题,2006(8).
3、宋晓雁,武邦涛.农业会展的功能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4).
4、马世俊.展会的作用及我国会展存在的问题[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8).
5、贾向峰.农业展会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及宁夏的实践[j].
宁夏农林科技,2008(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guojimaoyi/10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