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技术壁垒作为当今
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对付的一种贸易壁垒,给我国各行业商品的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本文分析了技术贸易壁垒的内容、性质、特点和主要发达国家对汽车产业设置的tbt现状,提出了我国汽车出口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tbt;汽车制造业;虚拟组织;竞争力;iso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性质与特点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界定,tbt(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tbt是指wto《tbt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tbt是以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为理由,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凭借技术法规、标准、包装、标签、检验、检疫等规定程序,制定和实施某些特殊的技术要求和条件,为其他国家产品自由进入本国市场设置障碍。
首先,如果从静态上看技术壁垒,它具有产业进入壁垒的经济性和政府管制性特征。因为,当各国用本国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去决定某种商品是否符合进口国的
技术经济政策或对进口产品进行检验时,很容易造成进口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后果,从而起到阻止进口的作用。
另一方面,技术法规与认证检验制度的存在更多的则是各国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科技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水平差异所造成的。这些差异导致了国家性市场可能需要不同的产品,他们在成本、质量、性能的均衡取舍以及在式样、尺寸或其他方面各不相同。
从动态的角度看,相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企业来说,发达国家市场上的在位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够融通资本进行变革性的研究开发与创新,当这些企业一旦意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受到国外竞争企业的威胁,为维持较为长期的主导地位,他们通常会立足于根本性创新,以建立或提高阻止他人与己竞争的技术性壁垒。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了我国产业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技术标准及标准化过程在产业变革及其技术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把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然而,技术贸易壁垒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某些产业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
(二)技术法规、需求差别等导致的技术壁垒对我国企业形成一种长期的产业进入壁垒。一般说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近,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法规和消费者的需求差别都不会太大,技术贸易壁垒对发达国家的影响较小。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比较大。
(三)对个别产品的技术壁垒将可能影响整个行业。技术贯穿于企业的价值链中,并且扩展到非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技术。包含在企业每一价值活动中的技术实际上对任何活动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竞争。通过价值链环节的相互作用,技术变革增加了各企业间甚至各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因此,针对某一产品的技术壁垒不仅仅会阻碍该产品市场的进入,而且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相关产业的产品。
(四)技术标准本身具有歧视性。一些国家违反《tbt协定》的非歧视性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制定了一些专门针对我国出口的歧视性技术标准,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出口。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技术贸易壁垒的出现本质上是各国间技术差距的具体体现,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其技术标准较多,技术要求也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这些繁杂的标准与较高的要求,其表现形式就是贸易壁垒。这必将对我国某些制造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进而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三、主要发达国家为保护汽车业而设计的tbt现状
发达国家正在设置更高的汽车产品tbt来保护本国的市场,他们制定严格的汽车油耗和排放标准以及安全标准,把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汽车挡在国门之外。
(一)美国。美国汽车法规制定的依据主要有“车辆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依据“车辆安全法”,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组织制定了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依据“环境保护法”,美国环境保护署组织制定了机动车环境保护法规。目前,美国机动车安全和环保法规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法规体系之一,它从各方面规定了对乘员、行人的保护及车辆应有的避免事故的性能,规定内容齐全,指标较先进。美国对汽车实行的安全标准项目有54项,涉及噪声和排放法规有5个。美国法规规定的指标及方法对其他国家的标准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导向性。美国还利用推行国内生产加工方法及其他标准设置技术壁垒。例如,美国为保护国内的汽车工业,在《空气净化法》和《防污染法》中明确规定,所有进口汽车都必须安装防污装置,并制定了十分苛刻的技术标准,使得排气量过大的汽车被挡在美国市场之外。
(二)欧盟。欧盟最先意识到tbt,设置tbt最严重,尤其在汽车、电机、机械和制药等产业中更为明显。要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至少达到3个条件之一:符合欧洲标准(en),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认证标志;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厂商要取得iso9000认证书。欧盟还明确要求进入市场的产品凡涉及欧盟指令的,必须符合指令的要求并通过认证,才允许在欧盟统一市场流通。在尾气排放法规方面,欧盟1992推行了“欧1”汽车尾气排放标准,1996年实施了“欧2”汽车尾气排放限值,2000年出台了“欧3”标准,加大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力度。2005年1月欧盟启用“欧4”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柴油发动机汽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每公里必须在25毫克以内,标准还要求为柴油车增加特殊的过滤装置。欧盟最近出台的法令要求上路行驶的车辆必须装有“车载检验系统”,在排放超标时提醒驾驶者及时维修。欧盟各国政府和汽车工业界代表发表了汽车工业《战略研究计划》,提出要让欧洲公路交通“更加安全、更少污染和更具竞争力”。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出口到欧盟的难度非常之大。
(三)日本。日本很多技术标准不同于国际标准,当外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时,不仅要求符合国际标准,还要求与日本标准相吻合,否则日本就以质量不达标为由将其拒之门外。在每个行业中,日本又有数项法规从不同方面同时规范,如汽车工业方面有《废气排放检验法》、《大气污染控制法》、《限制噪音法》等法规。日本实施的《节能修正法》规定,到2010年,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不同质量和用途的汽车,必须达到相应的节能标准,以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对于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标准更加严格。此外,日本还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汽车行业技术法规和标准,对机电产品的限制是jis规格,列为jis对象的产品必须要有jis标志。日本成熟的汽车行业保护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汽车的进入。
由以上三大市场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tbt如此之高,我国汽车出口将遇到重重困难。商务部科技司司长常晓村指出,每年各国向wto通报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数以万计,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国外对许多产品尤其是汽车产品的市场准入,技术要求往往并不是体现在一个专门的技术文件中,而是分散在不同的标准和技术法规中,并且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中国汽车出口要想克服tbt限制,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汽车生产企业就必须找到合适的路子,制定出详尽而切实可行的策略。
四、中国汽车制造业应对国外tbt的策略建议
中国汽车制造业应对国外tbt涉及面广,其技术性、政策性很强,非常复杂。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借鉴国外的保护性措施和手段。国内借鉴国外的保护性措施和手段,其用意非常明显,一方面要增加外国进入我国汽车产业的壁垒,保护本国的汽车制造业;另一方面,也是鼓励我国汽车产业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发展的步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应加大对绿色汽车的研发力度,同时制定严格的绿色法规。强制性法规的制定会给外国汽车制造商带来很大不便。只有符合环保要求的汽车才能得到“绿色通行证”,也才能进入我国市场。(2)加强认证制度的建设。认证属于国家主权范畴,也成为非关税壁垒的措施之一。德国是欧洲汽车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欧洲车型认证最多的国家。美国目前对于汽车就有50多种认证体系。我国汽车制造业对iso9000系列认证较为重视,对os9000和iso14000系列认证则普遍不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3)增加进口检验手续。设置繁杂的汽车检验手续可以拖延国外汽车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时间,从而为国内汽车制造企业赢得宝贵的时间。进口检验的一般程序为接受报检、抽样、检验、评定结果和得出结论,各道程序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比如俄罗斯的商检制度极其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国外汽车的进口。(4)国内消费政策的支持。在公共消费上,国家积极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宣传引导,提高国民对国产轿车价值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起国民对进口汽车在消费意识和观念上的“贸易壁垒”。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韩国。韩国人坚持购买国产汽车,这和国家对国产汽车的政策支持以及价格补贴是分不开的。
(二)构建一种有效的管理体制:虚拟组织。应对tbt的组织形式有三种:一是现有自由市场模式,它反映了中国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现状;二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立集中管理的wto/tbt中心,以企业或事业单位运转;三是虚拟组织,它能发挥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特长,并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构建一个强大的信息网络。虚拟组织是应对tbt的一个适合的管理模式,它跨越了地域、企业、部门和研究单位的空间与体制限制。
1.政府的角色。首先,政府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国外汽车行业tbt的预警机制。政府加强通报咨询信息网络建设,建立tbt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向国内企业提供tbt,通报主要汽车贸易国的技术法规、政策、标准的变化动向和国际上tbt的发展趋势。
其次,国家应鼓励汽车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实施标准化战略。政府应从国际贸易角度来开展标准化活动,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并按照需要将这些国际标准引入国内。我国应该调整发展的视角,利用科技进步成果和wto及有关国际公约创造的制度条件,完善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满足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生态环境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政府应该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加大对基础科学的研究投入,支持汽车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与企业研究开发形成互补。此外,政府应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就近几年来看,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吃外国的亏太多。而汽车产品是高新技术应用的大户,由于人民对安全环保等需求的提高,推动对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而这涉及到很多知识产权问题。我国应该引以为鉴,加强对
汽车知识产权的保护。
2.汽车出口企业的角色。汽车出口企业,作为提供汽车产品和服务的主体,应尽快熟悉掌握wto的游戏规则和tbt协议的要求;面对形形色色的技术壁垒,企业应尽快熟悉《tbt协议》的游戏规则,着重了解如何利用《tbt协议》中的技术法规(包含实现正当目标的规定)、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批准和实施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成员国应享有的权利;充分应用《tbt协议》中在信息援助上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特殊和区别对待,争取获得更多的技术援助和照顾;研究《tbt协议》中关于磋商和争端解决条款的内容、程序及规定,以维护企业正当的权益;研究在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方面,如何采用正当的技术贸易措施的种种手段以及克服技术壁垒的国际惯例。
汽车企业应加强和改善
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这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提高出口汽车的环境竞争力。当今环保因素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面对咄咄逼人的绿色壁垒,企业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环境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企业应提高创新能力,重视专利的“基础建设”。专利对于标准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标准和技术壁垒的关系一样,专利是标准的基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所面临的不再是关税壁垒,而是技术壁垒,而技术壁垒就是标准的壁垒,把专利变成标准就成为技术壁垒了。
此外,为绕开国外复杂繁琐的技术壁垒,可以采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跨国经营。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扩大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规模,并带动相关产业跨越贸易壁垒。单纯利用购买手段引进技术往往难以得到较为系统先进的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往往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先进的技术、生产标准、品牌和营销渠道会促进对技术壁垒的跨越。如中国出口日本的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内企业要善于与国外企业合作和竞争,形成长期合作、共同发展,以跨越动态的技术壁垒。此外,可通过东道国国内的非合资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竞争模仿效应和研究开发的本地化所带来的技术转移溢出效应,实现国内企业积累技术,跨越技术壁垒。
3.外贸研究机构的角色。研究机构是政府的“外脑”,要协助政府,重点协助国家外经贸部和汽车出口企业进行tbt信息的深度加工和预警监测,研究应对出现的问题,积极探讨应对的策略和方法,跟踪国外
汽车技术和法规变化,协助制定出汽车出口发展长远规划。
参考文献:
[1]武秀娟,王江.汽车制造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j].
国际经贸探索,2005,(6).
[2]任海英.我国应对wto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有效的管理体制[j].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4,(12).
[3]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4]张锡嘏.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应对[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guojimaoyi/10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