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研究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宏观经济学


  摘 要:经济问题作为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的一种社会问题,世界各国都高度关注本国的持续生存、发展。现阶段,西方的经济学可以划分为微观、宏观两大部分,二者虽然研究的层面和角度存在差异,但实际上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并且同样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西方微观、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从二者的区别、联系阐述了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内容区别;层面区别;互补联系

  

  本文索引:吴悠.<标题>[J].商展经济,2022(02):-023.

  

  中图分类号:F016,F015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世纪之后,从国际社会发展看来,贫富对立、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纷纷出现,成为阻碍各国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资源有限及其分配不合理,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始终追求有效资源的合理配置、应用,这也是经济学领域高度关注的问题。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分别是从资源的配置、利用层面出发进行研究,二者之间既有关联,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1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分析

  

  1.1 西方经济学领域的萌芽、发展阶段

  

  15~19世纪,西方国家产生的重商主义,本质上是针对现代社会中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层面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这方面的研究倾向于产品流通,且内容上主要以各类政策文件为主,在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中各项理论知识呈现出一种分散化的特点,这也是西方初始的经济学发展阶段。17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西方的古典经济学阶段,亚当·斯密作为这一阶段经济学代表性人物,其出版的《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其中的理论更加提倡让价格这一类社会市场机制进行调节,使得人们在重视个人私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

  

  1.2 微观经济学的形成、建立阶段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领域出现的经济革命催生了新古典经济学,这也是微观经济学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效用价值理论的提出,后续相关经济学者将之发展形成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边际效用价值论得以和生产费用论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了一个将均衡价格作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这也是微观经济学诞生的重要理论基础。

  

  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现代社会的西方经济学是以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作为主要标志。在凯恩斯的研究中,立足总需求的角度,对国民收入决定进行分析,并使用有效需求不足这一方式很好地解释各个国家失业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国家政府干预经济、需求管理的具体办法。这种以国家干预作为基调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成为宏观经济学得以诞生发展的重要理论知识。

  

  2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者之间的区别

  

  2.1 中心理论层面的区别

  

  从微观经济学的层面来看,价格理论作为其核心理论,认为家庭和企业通常都会受到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价格的支配,产品的生产及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需要由市场经济的价格决定,产品价格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行了有效的调节,这一理论提倡通过各类产品价格的调节来推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国民收入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占据着绝对的核心地位,提倡将国民收入的决定作用作为中心,将社会资源的利用问题进行有效研究,并以此作为基础,就国家内部国民经济体系的实际运行状态做出深刻的探究。

  

  2.2 研究对象层面的区别

  

  社会范围内的单个经济主体实施的各项经济行为是微观经济学研究主要的对象,宏观经济学则是将国民经济整体视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是囊括了单个经济主体的各项经济行为及其问题,包括了家庭、企业,整个社会经济则是由各个单体经济单位组成的社会整体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便是家庭和企业经济行为,换言之,微观经济学更加提倡家庭如何将所得到的优先有效应用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中,以此来最大化地满足家庭成员的具体需求,同时企业也需要将其有限的经营收入,在合理分配到各类物品生产过程的前提下,实现其经济利润的最大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居民个人、家庭及企业个体,在发展中追求的或者是正在实施的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行为是微观经济学得以诞生、发展、应用的前提条件,而宏观经济学则是从社会范围出发,研究、考察其内部的经济能力。

  

  2.3 基本内容层面的区别

  

  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来看,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等共同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重要部分,随着现代经济的持续发展,产权经济学、时间经济学等得以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体系包括国民收入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

  

  2.4 所用分析方式的区别

  

  单体经济单位出现的各种经济行为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其研究方式出现了个量化倾向,而宏观经济学因为立足国民经济整体实施问题研究、探讨,研究方式呈现出总量化发展倾向。简单而言,个体分析是针对经济变量的单向数值如何进行决定给予研究,比如某种商品的价格便是微观经济学中研究价格的主要组成范围,换言之,微观经济学更加倾向于针对价格这一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进行研究。总量分析则需要宏观经济学对整体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和彼此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并以这种分析结果作为基础,对整体社会经济的运行状况进行阐述,以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微观经济学中所提到的某种产品的产量、价格等都属于个量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宏观经济学则是重视各个体变量决定、变动及彼此之间关系的研究。通常而言,宏观经济学的变量可以分为个量的总和、平均数量两方面,前者最为常见的便是国民经济收入、总体的企业投资,平均量则是各种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

  

  2.5 定义上的差别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二者并没有在体系上做出细致的划分。以目前的经济学研究来看,通常是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者。19世纪末期,作为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已经明确提出了有关微观经济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这就意味着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1936年凯恩斯所发表的《就业、利息和倾向通论》这篇文章则是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实际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概念是在1948年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出版的《经济学》一书中正式提出的。简单而言,微观经济学是一种将个体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并研究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对价格机制如何妥善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给出解释。宏观经济学则是将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这一体系中各种经济总量的变化,为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

  

  2.6 基本假设上的差别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二者在运用过程中展现出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二者在基本理论假设上存在着区别。简单而言,微观经济学在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设的同时,需要以相关的假设条件作为指示,具体包括如下三个层面:第一,当时的市场经济需要保持一种绝对理性的状态,处于正常稳定运行的环境下。第二,经济市场出清。第三,假设信息需要维持一种完全对称的状态。相较于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宏观经济学在提出研究假设的过程中,只需要如下两个方面的假设条件:第一,经济市场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存在并暴露出相应的缺陷;第二,政府主观层面愿意出面对经济行为进行干预。

  

  3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3.1 内容层面的互补性

  

  本质上,在假设社会内部的各项资源体系已经得到了最大化的开发利用的条件下,微观经济学得以催生出来并持续发展,以此作为基础探究如何在资源有效分配的前提下,推动社会资源能效的最大化发挥。但宏观经济学得以诞生的基础条件则是各项社会资源的配置得到了最优化的组合。从不同的研究层面看来,国家、社会发展中诞生的各种经济层面的问题,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只是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并为其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二者得出的研究内容具有显着的互补性。

  

  3.2 实证分析为二者的主要方式

  

  现行经济制度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运行状态是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得以应用、发展的关键假设条件,至于引发经济制度变革的原因及这一行为带来的最终后果则完全不在二者的考虑范围内,换言之,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各项工作、研究想要落实,必须要以经济制度的相对稳定为核心。社会资源的配置最优化组合及其应用效能最大化的研究,微观、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制度内部的政治、价值观等因素发生联系的概率微乎其微,是真正的就事论事,换言之,实证分析是二者的主要分析、研究方式。

  

  3.3 两者的研究目的一致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宏观经济学主要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问题进行解决,换言之,资源会生产什么、资源如何生产及资源是为谁生产等是宏观经济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微观经济学则是立足于单个经济的行为,对于社会资源的自由配置问题进行解决。由此也不难看出,宏观经济学更加重视与资源的实际利用及如何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的增长。从本质来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同样是为公众的个体经济活动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项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此推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所处时代社会福利水平的持续提高。也正是因为二者在研究工作的目的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使得在当代的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可以以一种互补的方式进行应用。

  

  3.4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就是微观经济学

  

  整体的社会经济包含了各个不同的社会经济单体,从这一层面来看,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得以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即便二者曾经在发展中出现了关系上的对立性,并且各学者对于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关系的研究,因为受到所处领域和理论知识的差异呈现出显着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及国际范围内经济学研究的持续发展,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二者呈现出一种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绝大部分经济学家更加倾向于针对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问题,立足于微观经济学层面,并使用其中常用的分析工具进行研究。由此也不难看出,通货膨胀率和社会失业率等原本属于宏观经济学层面的研究内容,开始逐步渗入微观经济学领域。微观经济学作为宏观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现象最早在凯恩斯的研究中有所体现,简单而言,凯恩斯在针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问题进行阐述研究的过程中,曾经使用过微观经济学上的均衡理念,并且二者已经逐步被经济学家纳入同一个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框架体系中。

  

  4 结语

  

  西方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作为两个不同领域层面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虽然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二者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方面差异较为显着。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融合发展趋势,做到从微观、宏观层面针对不同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在内容上进行了有效的互补,并且宏观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为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宏观层面的各种问题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支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hgjjx/10115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