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宏观经济学
一、“新常态”下,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进行转型升级的原因分析
1.中国产业在全球贸易的价值链中处于低端地位,产业竞争力低下促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虽然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很强,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第二产业成就明显,但是我国还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重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近300种产品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中国的汽车产量、中国机床产量占世界总产量、造船、发电设备都是世界第一。轻工业中的服装出口数量惊人。单纯从产量方面来看中国经济规模的确很大,问题的关键在于“大而不强”,缺少核心技术,出口产品基本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很多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需要靠进口维持,比如中国汽车行业,中国汽车目前在市场上主体是中外合资品牌,关键技术在外方企业,而我国仅仅完成简单地制造和组装,因此全部利润的80%是归外企所有,到我们手中仅仅剩下20%,在全球贸易产业链中,中国的地位是非常可悲的;再比如中国普通机床产量世界第一,却生产不了高档的数控机床等等。由于近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部分传统制造业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和东南亚移,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例不断下降,这种以低成本和低价格作为全球竞争力的传统发展模式不可能持续太久,产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帮助我国实现经济健康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创新。从表中来看,工业制成品。占出口贸易总额比重依旧很大,初级产品比重较小且有所下降,高技术产品出口比例仍旧需要提高。由表可知。
2.中国投资拉动经济引起的产能过剩导致中国经济不可持续,促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在过去30多年,中国也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投资率比世界平均投资率要高10%至20%,投资具有双重效应,进行投资时一方面会创造社会需求同时拉动经济增长,然而投资结束后,它还会形成一定的供给能力。根据这一理论可推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大量投资时,就会对经济具有强大的拉动效应,但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供给。这时,如果消费不能得到相应提高,那么产能过剩无法避免。中国钢铁行业、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均是这样引起的。这种状况就要求我们必须想化解产能过剩。可持续发展依赖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显然,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3.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和比较优势的变化逼迫中国转型升级
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供应效率下降,抑制了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限制尤为突出。改革开发后这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快速的增长靠的就是劳动和资本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但是现在这三个要素供应效率在下降。从劳动投入看,我国“国未富人先老”。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唯一的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老龄人数占到10%,目前我国已经出现就业人口参与率下降情况;劳动力工资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由图1可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产业竞争力的不断下降,现在出口下降充分说明,过去依靠廉价劳动力创造的低价格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旧有的商品出口模式不再适应中国的国情。从资本投入看,2015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到16.1%,由投资增长率造成的资本形成率也缓慢下降,科技进步同样缓慢。
4.国内问题和矛盾日渐凸显,土地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急需解决
就房地产问题来讲土地的供给制度,是中国高房价最根本的原因。中国土地政策改革课题组(2006)的研究认为,在经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土地转让金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非常大,2014年,中国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54.01%,较2013年有所缓解,但比重依旧很高。由图2可知。另外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依旧很高。目前土地补偿方面的市场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地方政府通过拆迁农村住宅,改变土地使用类型获得大量土地收入,以此进行招商引资刺激经济发展,由于没有规范的体制,动迁导致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频现。
中国传统的发展模式以高投入高产出为主,资源利用率很低,带来了大量的能源需求和社会环境问题。2014年中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能源生产国。另外,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2014年煤炭消费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6%,天然气消费及水电、核电、风电消费占比较小,由图3可知。煤炭行业始终属于高污染行业,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均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同时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事故频发。我国应努力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战略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面临动力不足,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国内外环境等不少问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实现转型和升级?根据中国国情,本文认为中国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继续深化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开放促改革,这也是最根本的战略
中国三十多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经过实践的检验,符合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成果显著。要想解决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行改革开放。自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增长。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在自身获得新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促进产业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对中国企业来说,“走出去”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走出去”就是有助于消化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注定要淘汰一批落后的企业,但是需要注意就业问题,就业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
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发战略新兴产业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中的首位,可见其重要性。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的注入,让许多传统企业找到发展新路。传统产业依托科技创新,通过机器设备和数字化管理,使生产线上档升级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同时降低了生产要素投入,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2015年6月,国家发改委推出七大政策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提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技术、知识产权、人才、财税金融等方面对新兴产业给予政策支撑。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新兴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电子商务迅速崛起,这是是对传统营销模式的创新。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检测报告显示,2010年-2015年间,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上升,并且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2000万人(如图4),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以及政府的大力推动促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并带动连锁批发、物流、零售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
3.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调控中的功能和作用,调整投资方向让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发挥到极致
我国过去往往通过政府主导的投资方式,直接对盈利性、竞争性产业进行大规模投资。这种错误的投资方式,混淆了政府和市场的界限,不仅与民争利、投资效率低下,还容易引起政府官员的滥用职权滋生腐败。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我国应全面深化改革资源配置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一是增大基础设施的投资;二是增加高新技术产品业态的投资机会可以使社会边际收益达到最大;三是政府应消除投资障碍,扩大投融资范围并完善管理体系。虽然产能过剩是有投资引起,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进行的投资远远不足,这就要求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尽快转变旧有的错误的投资方式,让有限的投资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4.激励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局面
过去中国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力引进外商,而发达国家早有环境保护意识,将高污染、低技术的产业投放在中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落后的经济现状,但现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已经日趋严峻,顺应总书记讲到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协调、绿色、共享”我国应在引进外商过程中加强企业调查,拒绝引进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同时积极鼓励国内产业采用新兴技术进行污染控制。我国还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压缩重化工产业的工业占比鼓励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严格控制污染源,还公众一片蓝天。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应该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根据当前的中国国情及时作出政策引导,在投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产业扶持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从而解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hgjjx/130128.html上一篇: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