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学 > 论发挥温州港优势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

论发挥温州港优势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宏观经济学


  摘 要:通过分析沿海产业带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及港口在沿海产业带中的积极作用,深入研究温州实施沿海产业带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阐述应积极发挥温州港口优势,全力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使港口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并最终推动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港口;优势;沿海产业带。
  
  1 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链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分工布局,各国、各地区积极发挥自身不同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但世界各地在资源、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不均衡分布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国际间长距离、大批量运输仍以海运为主。世界上多数沿海地带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而最有利于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布局,沿海产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
  
  改革开放30年来,出口贸易、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沿海地区得到了迅速成长。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3个经济区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充分说明了沿海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 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
  
  近年来,我国沿海各地纷纷掀起海洋经济发展的热潮,沿海地带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从渤海湾到南海边的1。8万公里海岸线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地。在这场海洋经济浪潮中,温州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纵贯长三角和海西两大经济圈,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温州被称为“小商品生产基地”,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近40个国家级产业集群,然而温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往往技术含量低,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在国际贸易中也处于不利地位。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温州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工业结构高级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温州过去限于土地资源的约束,无法大规模引进高精尖产业,而沿海产业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以此为平台,依托海岸线展开大规模的空间和产业布局,形成沿海产业走廊,大量引进新兴产业,促成大批运量大、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落户温州,打造现代产业新城、统筹和谐示范区和改革创新实验区,使之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地,成为温州新的发展空间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战场。
  
  3 港口在沿海产业带中的作用。
  
  在沿海地带这块陆域与海域的交接之地,港口历来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区域间贸易交往的日趋频繁,港口的地位更是日益突出,功能日益丰富。现代港口是陆地经济与海洋经济的结合点,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具有强烈的外向性与开放性。港口不仅是交通的枢纽、物流的中心,而且成为区域的门户、开放的窗口、发展的引擎。
  
  (1)现代港口是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优越的港口设施为沿海产业带发展提供了便捷的运输条件。作为现代港口,运输和中转是港口的首要职能,港口既是水路运输也是陆路运输的终端,衔接起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编织了港口对内外腹地具有辐射服务的运输网络。
  
  目前在区域对外贸易中水路运输,特别是远洋运输占据最大比重,90%以上货物是通过港口实现周转。
  
  而货物运输在港口所发生的费用在总的运输费用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具体比重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而有所不同,距离越短,港口费用所占比重越大。通过提高港口货物装卸效率可以降低港口装卸成本,由此降低商品附加成本,使厂家出口商品定价有更大的灵活空间,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现代港口如果能有效发挥其运输节点功能,可以为所在区域企业和产业带来经济效益。
  
  (2)现代港口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作用下,港口在沿海产业带按照经济合理原则,发挥集聚和辐射作用,使区域间生产要素和资源实现最合理、便捷的配置。产业链的形成首先必须确定其生产地,货物沿着原材料生产地———中间产品环节———形成产品———最终用户这条链条运动,不断变换着形态,要使产业链所有活动合理化和成本最低,必须使优势生产要素能快捷便利流动,国际、洲际两个相去较远的地区在生产要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地区资源要参与国际生产与销售,必须能有效在区域间流动。港口是各地区优势资源结合的最佳选择点,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终点,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选择布局在港口附近,优势是最明显的。无论是资源匮乏地区还是资源富裕地区,依靠海运输入、输出能源、原材料,可以大幅度减少内陆运输量,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环节,降低产品离岸价格,扩大出口。港口创造了地区经济走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条件,为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现代港口是吸引产业聚集的磁铁石。港口作为区域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与核心设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够吸纳更多的直接投资,加快港口建设,带动运输业及相关产业如加工、物流、船舶修造、船舶代理、货运代理、拖轮服务、理货、引航、船舶供应、口岸服务、拖车运输、港口工业、信息、金融保险服务、对外贸易、临工工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所辐射区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及经济效益。
  
  港口对其他产业也有诱入和凝聚作用,以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带动城市产业升级。在港口附近建厂和生产能够节约原材料输入、产成品输出的转运费用,特别是一些运输量要求大的工业企业选址港口周边意义重大,落户的工业企业又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产业集聚区。
  
  炼油、钢铁、造船、海洋化工、海洋食品加工等港口经济的直接产业是引力强大的磁铁两级,吸引着与这些企业配套的工业、商业、金融、通讯、文化娱乐等行业的投资,使得落户港口区域的企业不再孤立地进行生产活动,而是存在于一个由这些相互关联的企业构成的巨大的工商业综合体之中。
  
  (4)现代港口是全球供应链的信息中心。港口附加功能的发展使现代港口从纯粹的具有运输、转运、储存的运输中心,发展为兼备装拆箱、仓储管理、加工的配送中心,在此基础上成为如今的兼具信息处理的综合物流中心。现代物流活动包括运输、装卸、仓储、加工、信息等环节,运输必须与其他功能有效整合,港口作为各种运输方式汇集点的核心设施,具有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区位优势。港口是有形的实物与无形的信息的集散地,是全球供应链条上最重要的技术节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为港口物流过程提供良好的控制与管理,港口功能更为广泛,将朝着全方位的增值服务的方向发展。在港口地区落户的有工业企业、货主、物流企业、批发商、海关、商检及其他政府监管部门,汇集了大量的产品信息、交通信息、政策信息,促使港口成为全球供应链重要的信息中心。
  
  4 温州港融入沿海产业带的优势。
  
  4。1 区位优势明显。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地理位置、经济环境、自然条件等都成为港口进行区位选择的因素,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区位选择。温州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是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在国家沿海产业带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战略地位十分突出。随着甬台温高速复线、滨海大道等沿海快速通道的建设,温州地区开发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区位优势将日益显现。
  
  温州地处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点,是两个经济区的主要节点城市。作为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双重成员,温州有望在区域发展战略层面上得到国家支持,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而就地位作用而言,温州在海西经济区更优于长三角经济区。温州与海西地域相邻、自然条件相似、经济社会联系紧密、人员交流频繁,有着良好的区域合作基础,区际经贸活动发展空间巨大。这使温州成为海峡西岸地区的重要城市,定位于海峡西岸地区的北翼主增长极成为可能。
  
  温州港还是浙江省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处于连接上海、宁波、厦门、高雄等主要大港的枢纽地位,具有开展对台经贸、形成内陆省市重要出海口的潜力。温州港状元岙港区至台湾基隆港的距离为148海里,至高雄港的距离为312海里,从运输距离、运输时间、运输费用上比较相对上海港、宁波北仑港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4。2 岸线资源丰富。
  
  温州港区深水港口岸线和可围滩涂资源相当丰富,在我国沿海地区具有发展重化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温州港岸线资源长达350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深水岸线67。3公里,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岸线资源约30公里,其中大门岛港区可建30万吨级泊位,状元岙港区可建15万吨级泊位。未来,通过布局集约化、规模化的港区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工,温州港将构筑以状元岙港区、乐清湾港区、大小门岛港区为核心枢纽港区,以瓯江和瑞安、平阳、苍南等港区为补充的“一港七区”总体发展布局,为今后建设大型化泊位、发展规模化港区提供良好的港口资源条件。
  
  4。3 货源腹地辽阔。
  
  随着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港口集疏运条件的不断改善,温州港口腹地将得以不断拓展。温州港直接经济腹地主要包括温州、台州、丽水、福建宁德等地区,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丰富的腹地资源为港口集聚创造良好条件。
  
  特别是直接经济腹地温台地区,块状经济不断升级,拥有商品零配件、模具塑料、机械、水泵阀门、鞋帽服装、日用品加工等发达的特色产业,内外贸易量大。
  
  此外,温州港腹地对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很大,据初步调查其需求量在1000万吨以上,温州港可成为大宗货物的集散地。随着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港口集疏运条件的不断改善,特别是温州沿海产业带的大规模建设,广阔的临港土地用于临港产业发展,温州港口腹地也将得以不断拓展。
  
  随着下一步温州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交流,融入海西经济区和以贸易、旅游、港口开发为重点,扩大对台经贸合作交流战略的实施,港口腹地货源增长前景是完全可以看好的。
  
  4。4 基础设施改进。
  
  温州港受限于自然条件和投资建设力度,长期以来,温州港主要在瓯江口内发展中小型码头,港口吞吐量增长缓慢,集装箱业务发展滞后。近年来,温州市地方政府日益重视港口对区域的推动作用,在市政府的主导下,温州港集团通过招商引资等渠道加快港口建设步伐。状元岙、乐清湾、小门岛港区相继开发建设,全港现有生产性泊位23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个。最大靠泊能力为状元岙港区2个5万吨级兼靠10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全港总吞吐能力为3834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32万TEU。
  
  温州港集疏运条件也逐步改善,半岛工程稳步推进,灵昆大桥、半岛工程灵霓北堤、五岛连桥相继竣工,为海岛变半岛奠定了基础;北岙后二期围垦加速回填,状元南片围垦顺利合拢,浅滩一期围涂工程建成;洞头陆域引水工程(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状元岙港区二期、大门大桥、疏港公路、大门临港产业基地围涂等重大项目逐步启动。随着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建设,承载能力将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成长春。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09,(6)。
  
  [2]陈翔。政府在港口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研究--以南通市为例[J]。南京理工大学,2009。
  
  [3]李茂。崛起:中国六大经济圈[J]。沪港经济,2009,(6)。
  
  [4]尹文秋。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加快自主创新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5]朱小敏。临港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乐清市的实证分析[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6]周业付。港口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9,(12)。
  
  [7]李尚伟。港口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
  
  [8]黄河。用沿海产业带统领温州经济转型升级[J]。浙江经济,          2008,(9)。
  
  [9]陈步升。沿海产业带撑起“大温州”[J]。经贸实践,2010,(2)。
  
  [10]傅金龙。瓯江口温州区域开发建设的规划探索[J]。海洋学研究,2009。
  
  [11]马晨晨。试论温州产业转型升级[J]。经济师,2011,(1)。
  
  [12]王缉宪。中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13]贾焕翔。在总结与展望中推进温州港航新跨越[J]。中国港口,2011,(1)。
  
  [14]方照琪。地主港模式在温州港的应用[J]。水运管理,2011,(1)。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hgjjx/13029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