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交通运输
一、考纲解读(表1)
二、考点层析
考点1: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图释考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如图1)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般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价格、运送距离和时效等方面进行。应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运输要求,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疑难突破】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特点比较(表2)
考点2:交通运输线、点(站)的区位因素
【疑难突破】
1.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表3)
2.交通运输点(站)的区位因素分析(表4)
考点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表5)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表6)
考点4:地理信息技术(3S)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疑难突破】
地理信息技术(3S)的应用(表7)
三、图像突破
【图型解读】交通运输线的评价
沪昆客运专线是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影响范围大、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途径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沪杭段已于2010年通车,全线预计于2016年建成通车。读图2评价沪昆客运专线建成后的意义。
【判读方法】
对某条交通运输线的评价,应从“交通线起止点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条件以及完善路网、经济意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国境道路:发展边境贸易)和政治意义(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角度综合分析。如沪昆客运专线建设的意义可表述为:①减轻沪杭—浙赣—湘黔—桂昆线的运输压力;②完善铁路布局,活跃整个路网;③缩短了西南地区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④促进西南地区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⑤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的辐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⑥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脱贫速度,加强民族团结等。
四、思维建模
1.交通运输布局区位分析的基本思路
【典例精析】
(2014年全国课标Ⅰ卷)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3所示,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解析:根据铁路线修建原则,在山区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图示铁路沿1 000米等高线修建,地势起伏较小,所以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铁路修建的意义主要是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图中铁路线与城市吐鲁番之间高差较大,距离远,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图示区域位于干旱地区,城镇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上,绿洲农业基础较好,适宜人类生存。干旱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铁路沿线如果没有水源,也不会形成城镇,所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地形、河流、沙漠分布对城镇分布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
答案:(1)D (2)B (3)B
【以例得法】
(1)分析角度
①整合区位信息:区位分析类问题的解决多依赖于对图示信息的判断分析,因此要按照区位因素结构从图表中充分提取有用信息。以交通运输线为例:从区域图中提取地形、地质、河流等区位信息,分析比较自然条件对线路选择的影响;从图中整合资源、人口、城镇分布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区位信息,对区域运输需求作综合分析,说明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必要性。
②综合比较确定方案:交通运输建设方案的比较,既要看到自然条件的不同,又要重视社会经济效益的差异,以“低成本、高效益”为最佳选择。
(2) 以例建模
①求同:交通运输线和站点的区位选择都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区位因素。②存异:根据交通运输点、线区位选择的不同要求(表8),构建相应的区位分析微观模型,如港口区位分析应重点考虑航运条件、停泊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依托城市。
2.交通运输影响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分析思路
【典例精析】
(2015年北京卷)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图4、图5,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
解析:历史前后两张图一对比,可以发现多了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并且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加大。交通对聚落的影响,应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城市形态及兴衰的影响。仔细分析图例和注记,可看到1905年的驿站,今天成为了遗址;而随着运输方式的变化,有的城市规模扩大了,等级提高了,如张家口和崇礼。
答案:运输方式变化大,出现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变大。古代驿站衰落;部分聚落(张家口、崇礼等)等级提升。
【以例得法】
(1)分析角度: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应从交通运输方式类型、交通线路的数量、分布、密度、规模等方面进行比较。
(2)以例建模:交通运输条件、布局的变化,不但影响聚落和商业网点的空间形态,而且对其形态发展变化也有着深刻影响。
①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如图6):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即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如图7):商业中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它的周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前者取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后者取决于人口数量、密度和消费水平);二是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3.交通运输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典例精析】
(2014年山东卷)图8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解析: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主要采用RS;解译积雪遥感影像主要采用GIS;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主要采用GIS;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主要采用GPS。
答案:D
【以例得法】
(1)分析角度
RS、GIS、GPS之间的联系: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三者具体联系如图9所示。
(2)以例建模
“3S”技术的综合应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常常不仅是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两种或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又常常是必不可少的,如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如图10所示。
作者:孙青 来源:地理教育 2016年2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jtysjj/104961.html